1. 青年邊緣化 ( s$ {* @( ^/ d% A3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1 k# v; f0 \0 S; l: a% c; n
若按一貫行之有效的「輸入內地專才計劃」,申請者「必須擁有本港缺乏或無法即時提供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則現時通過研究學位課程輸入的內地生,則意味政府拱手將殷選的準則和過程,悉數交由各家大學自決。因此就算某類本地生的數目原已供過於求,香港並不缺乏某類專門人才,但內地生仍將會無上限地輸入,畢業後則可全無限制地留港工作。一個原屬於出入境政策範疇的工作,現時卻平白由各家大學各取所需,此舉顯然已造成一個極大的政策黑洞,逾越了國際上按需要輸入人才的慣常原則。公仔箱論壇7 o, M+ z+ C. M* s; I Q
0 l: c: j6 l" G%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凡此種種,皆難免令人感到異常困惑,當大學教育盡皆面向內地高材生,本地生是否卻因副學位課程的泛濫而債台高築,甚至學非所用?當內地生大量來港升學以至就業,特首卻呼籲我們的畢業生到內地找工作,香港年青一代是否正日漸被教育和產業制度邊緣化?平心而論,假如內地生畢業後真的願意長期留港服務,克盡公民所須肩負的責任和義務,對香港的長遠發展有所承擔,這對整體社會原是好事;但問題是當中又有多少只借香港作跳板,又或是從事急攻近利的投機炒賣活動,最終個人收益卻悉數轉往別的地方去。起碼到現時為止,我們仍看不到任何相關的政策誘導,培育內地生成為香港的公民、而非單是搵錢的機器。 , K0 p% N2 p' ]0 h0 p5.39.217.77:8898 1 h$ k$ W! {. e, f: F或許可以說,相對於過往「標靶式」的專才或優才計劃,現時通過招收資助及非資助內地生,乃是一種「散彈式」的另類招攬人才手段,也就好像電影《阿甘正傳》中的名句,「你永遠無法猜到打開的朱古力是什麼味道」。若從正面的角度看,這或可帶來如Jane Jacobs所描述的,多元開放和錯縱複雜的市場網絡,能形成帶動經濟飛躍的巨大動力亦未可料;但作為一個銅幣的另一面,這卻和政府一早圈定四大支柱、六大產業的政策背道而馳,起碼至今我們亦完全無法想像,現存大學招收內地生的方向和準則,是可以如何配合香港長遠的產業發展方向。 3 t0 G8 X) ~+ f/ g5 {" `7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v# ^! [% S9 x
如此便引伸到《人口政策》文件第3.10節提出的另一主要問題,就是現存大專教育以通識及通才教育為主,「不過對於如何訓練本港青年,使他們具備所需的技能及知識,俾能應付瞬息萬變的經濟需要,仍是本港專上教育界別須應對的挑戰。」3.13節更進而論到,「雖然一些技術性行業(例如航空業及建造業)的薪酬與晉升機會俱佳,僱主還是抱怨人手嚴重短缺。另一方面,亦有青年在完成學業後,因無法找到可以發揮所長的工作而感到氣餒...督導委員會認為,香港要從根本上改變年青一代選擇職業的觀念。」1 l+ n, _: x& G5 J0 u: }0 W ]3 H
3 n& c/ P- i* t( G0 e公仔箱論壇縱使《人口政策》文件千瘡百孔,謬誤處處,早已是路人皆見;但其他環節如何千錯萬錯,卻也敵不過這短短數十字,對年青一代那種本質性和決定性的扭曲和抹黑,甚至令人覺得相關的問責官員(即林鄭月娥),應該為這項重大失誤而向年青一代致歉。對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的成員來說,年青一代大概就只是電影《摩登時代》中的差利,只能充當流水線上被於奔命的基層工人,成為配合產業巨輪的運轉而存在的螺絲釘。他們彷彿早已忘記,香港乃是一個崇尚市場創意、自由競爭的社會,航空業又或建造業是否真有前途,年青一代的眼睛是雪亮的,用不著早已上岸的上一代來說三道四。; I a4 s' K8 y; o5 T
: X2 G' J7 _& T# O8 H$ r n5.39.217.77:8898「資源流動觀」既一反董建華的大有為作風,恰巧亦與港英時代的新自由主義哲學,「小政府,大市場」的策略配合。曾蔭權和一眾政務官班底,均沿襲了前朝的無為而治作風,起碼從表面上來說,政府只扮演營造有利市場環境的角色,並提供必要的基建和制度框架,則具體經濟運作、資源流動和分配方式,盡皆留待市場機制自行作出調節。因此儘管已長期深受各類危機的衡擊,但在相當程上,香港經濟結構失衡的格局,其實和回歸之前完全沒有兩樣。而在曾蔭權治下的七年,尤其是內地資源大舉流入的刺激下,新的股樓泡沫遂無可避免地又再迅速形成。 2 p9 w" ~( O# R. x7 H$ B/ P' I% h* X公仔箱論壇 8 d1 o$ b& B;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對曾澍基來說,「資源流動觀」乃是一張凶險的雙面刃,它雖能為化解即時的經濟危機,帶來立杆見影的神奇功效,但卻是極短視和急攻近利的做法,長遠勢必令香港失去獨特的優爭優勢。「理論上,隨著經濟疆界的消失,將帶來不同類型資源的淨流入和淨流出:因此它可以是個祝福又或詛咒,要視乎我們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挑戰。失去了促進本土競爭優勢持之以恒的努力,後果很可能是隨著劣質因素的積累,香港的經濟地位將不斷下滑。頂尖的人才終會跑到內地的高增長地區。」(Tsang, 2007, p.44) ) Z' v' D6 Y" l2 Y2 |3 X8 T3 s4 H8 s" l# ^4 r( T
曾澍基認為,香港必須在內地進一步開放的過程中,盡快找到本身的特定經濟定位,如此才不會在與內地城市的競爭中被邊緣化。在中國經濟尚未全面開放之際,香港擁有的主要是地理位置上的優勢(location advantage),能充當內地與國際貿易的門戶;但當中國經濟愈益全面對外開放,則這種門戶角色早晚也會消失,香港必須重新建立質素上的優勢(quality advantage)。尤其是在沙士、毒奶事件和一眾食物安全的危機上,香港和內地的比較優勢便大大突顯,香港的法律和制度上的信譽,正是中外企業繼續需要依靠香港的主要根據。問題卻在於,假如香港政府只一味放軟手腳,不主動鞏固這得來不易的質素優勢,反而任由市場衍生「劣幣逐良幣」的情況,則香港便連僅有的一根救命草亦不復存。公仔箱論壇; y5 I. M3 j8 [( ~& P
5 J8 F3 C5 t$ s3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曾澍基的關注焦點,乃在於香港經濟勢將難保原有的競爭優勢,和其他內地城市變得愈來相近,因此亦會出現上述的人才外流(或應稱為內流)的危機。既然不同類型資源的流動愈益暢通無阻,則資源如何滙聚(cluster)、在何處滙聚,便成為日益困擾經濟學家、以至所有市場參與者的一大難題。在以往香港工業北移的年代,與製造業和出入口相關的人才會北上工作;但隨著中港融合的步伐不斷加速,香港與眾多內陸城市的連繫亦愈趨緊密,業務則擴展至工商專業服務各個領域,頂尖人才是否仍會繼續留守香港,亦或在內地另闖出一片廣濶的天地?這對香港能否維持長遠競爭力,同樣是個舉足輕重的關鍵課題。 % Y8 D6 ]( S) r$ V* |8 }. N1 M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4 [3 ~7 c6 l& v8 @
相對於曾澍基,本文的關注焦點則更在於上述種種趨勢下,所構成本土就業和發展機會的微妙轉變,可說正是這個銅幣的另外一面。毫無疑問,自2006年香港經濟復甦以來,香港失業率長期維持在5﹪以下,即使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亦並無顯著回升,近年更跌至接近3﹪的極低水平,印證了在「資源流動觀」之下,中港融合對提供就業職位的積極作用;但期間堅尼系數則不斷上升,香港社會的貧富差距急劇擴大,不但反映中層就業崗位和向上流動機會的受阻,亦反映低收入人士的收入增長遠較高收入人士緩慢,其生計即使通過最低工資亦無法保障,現在甚至要出動低收入津貼來加以維繫。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G$ X' ~( ~% B3 \3 O
顯而易見,隨著中港融合帶來的龐大商機,為香港經濟增量提供了巨大動力,但這些唾手可得的搵快錢機會,代價卻是令香港工商百業的質素停滯不前。只要看看每天無數自由行旅客源源湧入,香港的藥房只要儲備足夠的奶粉、藥物和化粧品,財富自會源源不絕滾滾而來,還那會有空去開拓什麼新的業務?旅遊飲食零售服務業早已供不應求,又那裡會有心思提高服務質素?試問香港那裡會有一家食肆,侍應可以不用跑著落單和上菜的?「資源流動觀」所帶來重量不重質、甚至「向最低標準競逐」(race to the bottom)的眾多經濟活動,固然令曾澍基所看重的質素優勢不再存在,長遠來說必定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但對人力資源的發展來說,企業無疑自然亦只能將貨就價,老闆難免會以最有限的成本,勉強來維持服務最基本的要求。培養員工以至整體行業服務質素的提升?無疑只是搬石頭來砸自己的腳而已。 + W# J! n: l/ M5 l$ F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r5 {; g, E, ?3 ^+ n G2 K& s; s
然而,香港的教育改革,尤其是進一步擴充高等教育,令青年人接受專上教育的比例提升至七成,卻是早在董建華時代、李國章和羅范椒芬主政下,早已奠下被稱作「教育八萬五」的鴻圖大計,來作為「本土優勢觀」和知識型經濟的後盾。曾蔭權接任特首後,改由百病纏身的孫明揚於2007年出任教育局長,能否有效履行日常職務已成疑問,更遑論會作出任何政策上的大改動。教育政策原旨在提供高技術人才,來配合香港經濟轉型的需要;但現時經濟轉型已住口不提了,驅使青年人(尤其以自資方式)不斷進修卻是大勢所趨,試問香港還那裡去找服務業殷切的前線基層員工?每日天昏地暗地工作十多個小時之餘,還看不到未來的發展和晋升前景?5.39.217.77:8898! L q/ \+ l* R- @' _1 y
' Z, H/ ]5 y0 S( W. y/ R5 {tvb now,tvbnow,bttvb在日積月累的政策扭曲和錯配下,我們遂最終看到今天的《人口政策》,第三章指出「僱主與教育機構必須就課程設計及提供實習經驗方面加強協作。此外,學校亦須加強職業輔導服務,俾能協助學生選擇適合其發展的職業 ...香港現已成為全球其中一個服務業最為密集的經濟體系,我們需要更多語文能力和溝通技巧俱佳、成熟幹練的畢業生,以為不同客戶提供服務;而這些畢業生亦須具有全球視野和良好的職業操守。本港院校須要在這方面進一步下工夫...」 0 Y8 z/ `* l4 d F0 B. u* e" L! {) k d7 J6 |2 l1 ^
說穿了,無非只是國王新衣底下、拙劣不堪的遮醜布而已。 - x6 \; \3 i5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 c2 Z" p8 j* l I: D# Y
注:Tsang, Shu-ki (2007). “The Hong Kong Economy under Asymmetric Integration: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r Dissolution? ” The China Review, Vol. 7.2: 35–63.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4-2-20 11:02 AM
以銀為本:評家庭市場化5.39.217.77:88980 b0 t3 s5 E! Q! c; ?+ @4 C. t
1 V, X1 r- V7 P( O+ d) K8 W 4. 家庭市場化 / Q! o1 k6 q8 o# s( l) vtvb now,tvbnow,bttvb% C- S& m7 X# ?; x, f% h$ O
Birchall的新書《People-Centred Business: cooperatives, mutuals and the idea of membership》(2010),可說是過去十多年、以至百多年英國經驗的及時總結,實在值得香港研究者的重視。顧名思義,Birchall提出「人本產業」的概念,乃是與新自由主義的「銀本產業」(money-centred business)相對而言。其核心關注在於擁有權誰屬,一般來說,亦即「會員擁有業務」(member-owned business)和「投資者擁有業務」(investor-owned business)的分別。前者在英國泛指互惠組織、合作社(cooperative)和經濟聯會(economic association)等法定組織;而從會員的背景來看,則往往包括消費者、生產者和僱員擁有等類別。 8 ?% m. J+ a+ j' z % K1 U, Z: x! q" B/ I4 k7 N1 ]# KBirchall(2001, 2004)進一步將「人本產業」和「互惠主義」的概念,應用到公共財產和社會服務的業務上(注), 指出「官僚專業」(bureau-professional)、市場與互惠,乃是界定服務提供者與使用者關係的三大模式,但在現實中分野卻並不那麼清晰,服務往往同時包含三種模式的元素。也就是說,即使在官僚化或市場化的主流政策中,也或多或少混雜了「互惠主義」的價值、組織或實踐方式。總的來說,無論是私人產品或公共產品的領域,「互惠主義」的概念皆同樣甚具探討價值。 9 F* F! y% x&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5 j% L N+ ^& C% Q
Birchall的論述令人聯想到,《人口政策》文件的第二章提出「釋放現有人口的潛力」,鼓勵「女性料理家務者和提早退休人士...從事經濟活動」。首先,必須釐清的觀念是,絕大部分的家庭主婦或退休長者,其實並非沒有從事經濟活動,只是她們沒有從事商品化的勞動而已。無論是在家照顧和教養兒女,又或以祖父母輩的身分照料孫兒,甚至是退休後從事大量義工服務,皆是對香港舉足輕重的經濟活動,只是從統計上無法反映在本地生產總值而已。假如按歐美先進地區的習慣,在政策觀念上會先提出「消除照顧家庭障礙」,必先強調企業營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而不會如《人口政策》第2.7節,本末倒置地率先強調「消取就業障礙」,彷彿照顧家庭乃是香港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2 ^5 u7 ~3 ~. X1 o* b8 i3 k2 q
0 F7 ~6 P0 x2 b- W3 }0 Btvb now,tvbnow,bttvb其次,由於鼓勵就業政策觀念上的嚴重扭曲,連帶家庭支援的建議亦大有疑問。大幅改善香港的托兒服務,給予家庭主婦更多的彈性和選擇,這固然是無可厚非的配套做法;但問題卻在於,現時香港的幼兒照顧和教育,早已市場化到令人震驚的地步。在「驘在起步線」的魔咒下,家長彷彿早已失去教養兒女的本能,迷信將希望寄託在奇貨可居的遊戲班、興趣班、先修班...家庭教育的角色早已被大規模市場化、甚至是非人性化的教育取代。鼓勵家庭主婦重投勞動市場,是否應先從平衡照顧家庭著眼?片面進一步引進商品化的托兒服務,又是否只會令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更加削弱?若按照Birchall互惠主義的思路,則我們該提倡的便不應是托兒服務市場,而是家庭鄰舍之間的互惠網絡,要通過「人本」而非「銀本」的方式,才足以應對在職婦女的家庭支援需要。 & T3 t4 N. P' Q, o! f& E6 f) o5.39.217.77:8898 ; B" f& q) j+ _! v+ d(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此外,要釋放現有人口的潛力,是否就等同重投主流勞動市場?住在偏遠新市鎮的基層市民,又是否必須承受高昂交通費,老遠跑到維港兩岸的大都會區去上班?事實上,政府真要鼓勵家庭主婦或退休長者工作,便首先應該從其自身和家庭的需要,而不是主流市場和財團的需要出發,設計家庭和社區友善的產業環境。例如大力開拓地區特色的社區經濟,推動互惠組織、合作社和經濟聯會的建立,重新釋放人本和互惠的社會經濟發展空間。事實上,這絕非什麼烏托邦式的天方夜譚,就在政府所慣性推銷的「獅子山下」精神,那個守望相助的徒置區年代,恰恰就是人本經營和互惠主義最發達的年代。只是在過去三十年來,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浪潮,加上經濟學家和政府的推波助瀾,愈益獨沽一味地向大集團傾斜,人們彷彿都早已忘卻了,多元技能、就業和市場的各種可能性。' s/ L; z8 F% l ^% Z7 I
tvb now,tvbnow,bttvb/ }( i6 Y8 m+ }! s. P; |, T
公仔箱論壇7 F! H& L; F# P1 _ s4 [' m5 ^, j
注:Birchall, J. (2001) The New Mutualism in Public Policy. London: Routledge. Birchall, J. (2004) “The Mut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Britain: a Critical Commentary.” Kurswechse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