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2-2 08:44 AM 編輯 5.39.217.77:8898- b' b' q! W0 s5 x% w
+ \# H/ r% m) o. r$ {周日話題﹕被錮身鎖命的香港活雞業與中港「禽流互動」 & s8 i! J5 d& \# D% O7 v6 B, Y$ K5 {7 N- k
文 × 黃宇軒 ) S" F+ V# T6 V4 Y$ j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 p2 x0 h( x/ |9 [( k
必須先旨聲明,「錮身鎖命」這說法,來自樹仁大學的張少強教授,年前他出版文章〈錮身鎖命:中國對香港的食水及食物供應〉,打開了冷戰時期以來的歷史黑盒子,理論化中共政權如何逐步掌控香港的食水與肉類供應,緊握香港的生命線,在中港矛盾日益加劇的當下,這領域勢必成為拉鋸的戰場。中港間流動的不只是人與資本,日常食用的都可被牽扯進中港政治裏。相關爭議,近年已屢在東江水、五豐行供港豬肉牛肉等問題開展(甚至奶粉問題也可算在其中),涉及價格與經濟,影響民生。中港食物政治的另一大課題,則關涉安全與健康,有毒蔬菜、違規食品等問題其實九七前後已存在,而食用雞供港因與變幻莫測的人類禽流感病毒扣連,更是最尖銳的矛盾所在。在「後沙士年代」,港人意識到大陸的食物安全和公共衛生,在不對稱的地方中央關係下,可以讓這城市在大國疫情出現時防衛乏力,失去主導權。過去數月廣東省廣泛爆發禽流感,內地活雞繼續流進香港,定必讓人遙想起沙士時內地隱瞞疫情的種種,加上同期香港養雞場一直安然無恙,來自佛山的「瘟雞」忽然導致年近歲晚無活雞,中港「活雞政治」的計時炸彈終於爆發了。 ! p( J8 I7 Q! U- _, n \6 ftvb now,tvbnow,bttvb + Q7 y* J* _) ], s" A' ~tvb now,tvbnow,bttvb雞農將一車港產活雞駛往禮賓府,「活雞佔中」的說法不脛而走,一時間社交網絡上群情洶湧。是否facebook帶來的錯覺?印象中公民社會與政治人物,站在本土活雞業身後打氣聲援,既為業界抱不平、為吃活雞的習俗辯護、亦捍衛本地農業的景象,從1997年首次爆發H5N1禽流感後,聲音從沒有如此顯著而團結過。《大公報》與《蘋果日報》撞上了「過年無活雞」的頭條,各大報章異口同聲質問政府為何讓「港雞」受「陸雞」牽連,在1月29日早上立法會的特別會議上,不論來自什麼黨派的議員質詢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時,執住的都是這一點。大眾、傳媒及政客不斷提出分流處理(以形成雙重檢疫與批發制度)及完全停止內地活雞供港(以本地雞自供)的建議,前者當局只說定會多加研究,對當下問題於事無補,後者當局一時以自由貿易為由否定可能,一時則完全迴避,絲毫不回答其可能性。在禽流感襲港、也是主權移交16年多後的香港,這樣的閃避注定被認作是「出賣港人利益」。「本土派」議員范國威所書的揮春「港雞優先」與「港人港雞」完全捕捉了香港活雞業與政府角力的新時代演繹。9 A2 K1 o. ?9 u. ]0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h4 k0 o' B% d& }8 [
* \$ Z. x* i2 B; h/ g5.39.217.77:8898無視雞業的「反思」論 : l/ U0 B+ K5 z公仔箱論壇本來港府對中港衝突處理不善,已成常態,然而特首梁振英面對具體的活雞分流問題和雞農無比憤怒,竟草率拋下一句「要反思是否非吃活雞不可」來應對,還是讓人瞠目結舌。這回答比較像是高中生答通識試卷時不熟歷史和政策發展、又不能上網查資料時,草草應對的答案。香港人從1997年起已被迫一直「反思」這問題,整個活雞行業數萬人的生計十數多年來被這「反思」主宰及「搓圓撳扁」,無數官員公務員「反思」過後研究和制訂了不同的政策方案,好不容易平衡了生物安全、社會風俗和業界生計達至如今本地活雞業低風險而勉力倖存的狀態,如今香港社會竟要應回到起點、重頭反思?難怪在除夕日有活雞批發商跳海抗議:回首過去萬般留難折騰,只為倖存,只換來「反思」之說,憤恨之情可以想像。當今的本地雞場、批發市場及雞檔已不是十多年前的模樣,在不少人承受政府軟硬兼施、威迫利誘及輿論壓力而放棄本行後,留下來的都是打過木人巷、身經百戰,對禽流感和生物安全深入認知而高度警覺的「香港活雞業」從業員,日復日致力在風險和監管下做到最好。無視這一點、無視他們與政府十多年來互動而得的政策,是政治近視和失憶。同時,新近的事實說明,如何讓身經百戰的本地活雞業,脫離數量不多卻牽制香港公共衛生的內地活雞,是順理成章的研究方向。順藤摸瓜,就會發現十多年來中港區隔以制禽流感的建議被提出過卻不獲正視,後來活雞業縮至現在的規模留存下來也是特區刻意經營的結果。特首和高永文局長覑人反思,得先從反思這漫長的16年說起。5.39.217.77:8898& @1 p5 q; A: S3 ]7 z
公仔箱論壇6 D l& U$ z; q$ p: c, Q9 `3 v6 M
& Q. T2 e! h4 R$ |9 P' W8 E! u* t. g 1997-2002 不問源頭 只管「清洗」 3 m8 d; f/ M: {+ }& }5.39.217.77:8898 8 n4 h1 n: b0 O1 H2 D香港食用的活雞只有來自本地農場和廣東省的農場,活雞的流動是切切實實的中港關係。但將活雞的流動和香港的雞隻供求視作中港政治一部分,牽涉課題極廣,論者須認知本地雞農的日常運作、內地輸入雞苗的因素、廣南行供應活雞的配額、活雞從批發市場到街市的生命周期等等。要疏理16年來活雞供求的互動,才可適切理解何以來到今天會有不再輸入內地活雞、自給自足的呼聲,以及理解為何在此刻再提「中央屠宰」實是無視歷史。本文只能勾勒這16年來一些關鍵發展,讓讀者評理。 ! K7 z+ b; \6 Y. y/ A, H! s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B q+ b% @& S5 y
; [4 n d/ t* Q! T6 X ftvb now,tvbnow,bttvb源頭討論不了了之公仔箱論壇! L) w) _0 ?1 q" o
& Q% t8 ~5 Y8 @" X+ p2 H5.39.217.77:8898自1997年底首次爆發禽流感有港人染病,最終6人死亡,政府宰殺全城130萬隻活雞開始,不論是醫學界、業界與當局都非常關注H5N1(當時的病毒種類)的源頭,隱隱然指向的是,只要弄清楚哪地的農場和批發市場是高危的雞隻感染來源,就能對症下藥。然而,此後數年監察機制尚未完全建立,一旦在街市發現染有禽流感的雞隻、或有市民感染,政府只能立即以殺雞的手段應對,不論是針對單一街市或更大規模的殺雞行動,都是以「撲殺」的理性來處理。其時活雞業對於源頭不明的問題已是叫苦連天。更重要的是,港府面對內地的活雞來源,雖已適度介入檢疫工作,參與廣東省的檢疫機制,以及通過抽驗在邊境把關,但仍遠不及它在香港所能進行,高度在地與強制性的介入。因此,在1997年到2001年期間,即我們可稱為禽流感政治的第一階段裏,政府的焦點每每放在本地雞農與雞販的衛生,通過無日無之的清洗,希望避免不知從何而來的禽流疫症,同時加強病毒不幸降臨時殺雞的效率與清洗的強度,因這是政府在當時對禽流感認知未深時依靠的手段。到2001年禽流感再次顯著爆發,本地活雞業怨聲載道,只因幾年來未能區別出禽流感的清楚源頭。5.39.217.77:8898. \4 u$ _8 Z7 | f. l5 u
2 Y. R$ P; x% W7 w; z一方面由於有關禽流感傳播的科學研究尚未明朗,另一方面是「到街市買活雞」是清楚可見人禽容易接觸的途徑,港府與港人的焦點漸漸落在這較高感染風險的空間,有關源頭的討論不了了之,完全被「是否繼續吃活雞」的抽空討論取代。當然,在2002年全港尚有800多個雞檔的情下,探討購買現宰雞的買賣行為如何改變,無可厚非,也是快刀斬亂麻的方向。但一連串的問題與零售一環緊緊扣連,包括內地供港活雞的恰當數量(當時每天約10萬隻)、香港養雞業的適當規模和管制(當時香港有近160個雞場)、什麼為之「中央屠宰」(其時這概念仍是混亂不清的)、禽流感的源頭等,無法只針對零售層面港人的選擇和比較可見的街市空間。當局在2002年急急引入前所未有的內地供港冰鮮雞,就是想有雄心地通過提供在超市可購到的「近似選擇」,單單在消費一環覑墨。可教人意外的是,冰鮮雞在當時並無減少大眾對活雞的需求,可說反映了港人購買多少活雞,更受其時社會氣氛影響(如節日、有病毒爆發與否),冰鮮雞暫沒成為活雞的替代品,反而讓香港總體食用的雞量更多了。; w2 B* B) k( l5 d.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