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冷知識分享]
很容易用错的一些成语和俗语(转贴)
[打印本頁]
作者:
牙神丸
時間:
2008-2-21 01:14 PM
標題:
很容易用错的一些成语和俗语(转贴)
凯旋而归
0 b9 l. `5 J3 K' ]% m
稿件中常见这样的用法,实际上“而归”属赘字。因“旋”和“归”是一个意思,重复了。“凯”是胜利的乐歌,“旋”是返回的意思,如“旋里”(返回家乡)。“凯旋”一词即奏着胜利的乐歌归来。加“而归”成了蛇足。
9 c8 T, ~7 L% q$ P' C5 X$ v5.39.217.77:8898
, _$ |" T" ?7 @% A5 F: n
始作俑者
3 L, d' i3 M! M
“‘双代管’的始作俑者是(从)山东济南市学来的。”(见人民日报1996年5月15日“读者来信”版大样《茌平“双代管”探秘》一文)
" z/ G9 T& O$ m i; B;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将“始作俑者”错当作褒义词,近年来报刊上时有所见。上例将从别处学来某种办法的人称为“始作俑者”,更是完全背离了这个词的意义。 俑,古时殉葬用的木制的或陶制的偶人。“始作俑者”是“起初用俑为死人殉葬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是孔子说始作俑者“让他断子绝孙吧”,原因是以土偶象征活人埋进死人墓中,以致后来形成以活人殉葬的风气。《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f+ N7 V" D" J; Y' }2 _5.39.217.77:8898
据此可知,“始作俑者”切不可用于褒义。只要记住孔夫子那句切齿痛恨的诅咒就不至于误用了。也有人反用于自身的,说自己领头办了好事却不得好报,这是极个别情况下的特例。
0 a: J. C9 O$ T) X5 p- |, d9 H5.39.217.77:8898
: H: G" s. |4 E# K9 C8 q1 ctvb now,tvbnow,bttvb
诞辰和诞生
g( X( L1 z- H) \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在写纪念性的文章中,往往用到“诞辰”或“诞生”。有的文章把“诞辰”、“诞生”两词混淆误用。误用的原因,可能是认为这两个词读音相近且词义相同。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结构、词性都有差别。这两个词中的词素“诞”都是出生的意思,不同词素是“辰”和“生”:“辰”指时日,“生”指出生。 “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词义以“辰”为主,是偏正型的复合式名词。例:“北京纪念荀慧生、尚小云百年诞辰。” “诞生”:就是出生的意思,“诞”和“生”意义并列,是联合式动词。例:“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诞生50周年。” “诞辰”是一个敬词,准确的用法应该是“某某周年诞辰”,用“某某周年”从时间长短上限制“诞辰”,“诞辰”用在“某某周年”的后面;而“诞生”和“诞辰”的用法不同,“诞生”要用在“某某周年”的前面,应该是“诞生某某周年”,而不能用成“某某周年诞生”。
tvb now,tvbnow,bttvb0 t6 I7 R# g* T/ n# l$ ?/ I9 E
tvb now,tvbnow,bttvb6 Z6 w4 ~$ J" j! I6 j+ {
首当其冲
3 m. z" g. z6 R/ C& n! a" n
“农民赖泽民首当其冲,办了全省第一家私营缫丝厂。”(见1995年7月12日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大样《打工仔归故里》一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8 v2 |1 z9 _
这是由于误解而误用了成语,这个错误近几年在报刊上曾多次出现。 “首当其冲”是说处于冲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例句如:“欧舰东来,粤东首当其冲。”(引自《清史稿》“大抵当敌人结束他的战略进攻,转到了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时,对于一切游击战争根据地的残酷进攻的到来,是没有疑义的,平原游击战争根据地自将首当其冲。”(引自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tvb now,tvbnow,bttvb' d n4 h+ u7 ^" j4 p! R% Q
7 G1 u8 K& w# W2 r e$ @
莘莘学子
5.39.217.77:8898! ]5 P1 l |- y; v# j
1997年3月24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优秀大学生士兵——公举东》一文中“莘莘学子们从公举东身上,再次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莘莘学子们”应当是“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莘莘学子”指“很多的学生”。
8 S8 U* S1 W0 ~1 G) c" ]' c,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q% X5 i( M' O+ v7 q; Q; l0 n
曾几何时
$ D" V4 \4 q, X
“曾几何时,女性可以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见人民日报1997年3月8日“各地传真”版大样)
+ b3 {7 s' R4 @$ n7 h5.39.217.77:8898
此例误用了“曾几何时”,类似的差错在各种报刊上时有所见。 查任何辞书,“曾几何时”都解释为“时间过去没多久”。上例包含两重错误,一是将“没多久”丢掉了,作了相反的理解,用于远古的风习,二是丢掉了“时间过去”,即由过去到现在,而作了相反的解,以为是时间上的倒溯,所以完全用反了。 “曾几何时”一语来自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后来成为固定的词语。如”曾几何时,诸君子皆化为异物,而予亦颓然老矣”。《现代汉语词典》的例句是“曾几何时,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化”,都是“时间过了没多久”的意思。
7 c& c6 D- A! Z*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o/ y, X/ [/ `, {
灯火阑珊
& J+ @ K! A9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见人民日报1997年4月15日“各地传真”版大样《自我撑起一片天》一文) 上例作者所描写的是某城市入夜的繁盛灯火,把“阑珊”的意思用反了。这个差错近几年在一些报刊上时有所见。 “阑珊”,辞书上列出五种含义,即衰减、消沉,如“诗情酒兴渐阑珊”;暗淡、零落,如:“众里寻他(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残、将尽,如“歌断酒阑珊”、“宴阑珊”、“梦阑珊”、“夜阑珊”;零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都染就泪痕斑”,“南斗阑珊北斗稀”;困窘、艰难,如“官况阑珊”。 上列“阑珊”的五种含义当中,第二种所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那一句就是“灯火阑珊”的出处。当然,孤立地看这一句,似乎难以判定究竟说的是灯火辉煌还是灯火零落、暗淡。但是,综览上列五种含义,没有一个与“繁盛”相关的,倒是恰恰相反。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 f# @3 y# V1 J' t" J& T
tvb now,tvbnow,bttvb, b2 n' p5 p% p$ y8 g
叹为观止
tvb now,tvbnow,bttvb' k$ o$ p- V6 Q% s
“叹为观止”原意是赞扬事物尽善尽美。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欣赏音乐舞蹈,当他看到舞“韶”时,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情已。”意思是舞乐好到了极点,后以“观止”一词赞扬所看到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褒义词。有人却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到了极点”,如,“台湾交通混乱叹为观止”将“叹为观止”当贬意词用,显然不妥当。
5 V% t( F6 r6 _: t" r) X7 a+ G# a公仔箱論壇
+ X0 g6 V+ g5 b5 m3 m# ]tvb now,tvbnow,bttvb
有口皆碑
) i% _) V' ?! j5 l. X% Htvb now,tvbnow,bttvb
“有口皆碑”通常是用来称赞好人好事,不可用来形容缺点,例:“北京××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而且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事实”。 “有口皆碑”最早见于宋代佛书《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碑”,指记载功德的石碑。好人好事受到众人异口同声的赞颂,称“口碑”。“有口皆碑”是歌功颂德的褒义词,例句用以批评商店的服务态度不好,是用错了,如果作者要以讽刺口吻表达对商店的批评,则应对有口皆碑一词加上引号,以表示反其意而用之。
tvb now,tvbnow,bttvb2 P; ]) c9 j5 O
公仔箱論壇: K% S1 P* H; @
豆蔻年华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p0 g" j6 n/ f
“这些女同志当初在豆蔻年华就干起了列车押运。”(见人民日报1997年3月6日“经济生活”版大样) 此例属于误用典故。作者只了解豆蔻年华指女子年轻时候,但忽略了这个词所指的年龄段是幼年,不是青年,因而致误。 这个典故出自唐代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别》。诗云:“娉娉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明言所赠对象张好好是一个十三岁多一点儿的雏*。诗人用“二月初”的豆蔻花来形容她,是诗眼所在。因为豆蔻是春末才开花的,“二月初”则离开花还早。前人注解说:“牧之诗咏*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1 f6 x1 p, V6 b" H0 Y2 Y!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3 f4 d: |& z6 a) n; c3 o
空穴来风
( m9 f& k+ O R8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语出战国时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有了孔穴才来风,比喻某种消息或流言的传布是有一定原因的,乘虚而入。唐代白居易《初病风》“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门户空穴,风善从之。” 但一些人引用这一成语时,常将“空穴来风”比喻为没有根据的谣言,这就和本义相左了。
, z: J2 n7 s" m$ s公仔箱論壇
5.39.217.77:88985 m }8 N6 L- n$ U9 N
炙手可热
3 ~! g1 G4 r4 C2 u
1998年初,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宣布参加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与此同时,欧洲足联主席约翰松也积极参与这一职位的竞选,一时竞争激烈。报上有篇文章的标题是《国际足联主席一职炙手可热,继任人之间再掀波澜》。在这里,炙手可热被当作竞争激烈(或是热门话题)的意思讲,显然是用错了。
炙手可热原意是手一接近就感受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一些人权势气焰嚣张。唐代大诗人杜甫《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诗意为杨国忠气焰嚣张,千万不要去靠近他,以免因他发怒引来灾祸。宋代李清照《逸句》诗:“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现代著名作家沙汀《淘金记》中说:“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而且目空一切。”所用炙手可热含义都与杜甫所用之意相同。因而,从古到今,炙手可热都为嚣张跋扈之意,从来没有竞争激烈之意。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8 P- ~- m) B" W" \* b
; Q; e# W k( ?* a* C) Y6 z- b+ m
明日黄花
# \9 ^; |# H; F, T9 W
有些人将“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明日黄花”其本义是比喻过时的事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有些作者不了解这是一个典故,或者不了解这个典故的由来,以常理推测,觉得应该用“昨日”表示“过时”才对,从而致误。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他在《九日(按即重阳)次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这里,明日,指重阳节过后;黄花,即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把菊花当作重阳节的时令花。毛泽东也有“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之句。“黄花”就这样与重阳紧紧联系在一起。苏轼在诗和词中反复咏叹“明日黄花蝶也愁”,表达一种迟暮不遇的感喟。意思说自己像过了时的菊花似的,类似俗语所谓“挑水的打回头——过了景(井)儿了。”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 W; H* D8 x9 M
公仔箱論壇6 `) {% [; b; j8 H+ G
亲眼目睹
3 `: i* s' w# T& _& u8 j- B. A3 } Q公仔箱論壇
这是一个人们日常用语和报刊用词中使用频率不算低的词。人民日报1997年1-4月就有15篇文章用到这个词。但是,这个词却是不正确的。《现代汉语词典》对“目睹”的解释是“亲眼看到”。既然目睹中已包含了亲眼的意思,那么,在“目睹”前面再加上“亲眼”二字,岂不成了画蛇添足?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1 s' N. q0 E7 I
公仔箱論壇( q! j4 Y& O- s- P. y, p
差强人意
公仔箱論壇- m( y! f0 e8 n1 ]5 a/ W e% B
前些年,人民日报刊登一篇小评论,谈到某邮局服务工作的优点,接下去说“差强人意的是常常找不到笔、胶水”,这里将“差强人意”用作“使人感到差劲”的意思,这就将意思弄反了。“差强人意”这个成语意思是“大体上能使人满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思是说,吴汉指挥作战,在形势不利,将士惊慌失措时,仍整修兵器,鼓舞土气。汉光武帝听到这一情况后感叹地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这里“差”作“稍微”、“较”、“尚”解,如“差可告慰”、“差可比拟”;“强”作“使强大”、“使强壮”、“振奋”解。之所以将“差强人意”理解成“使人感到差劲”是将“差”字作“不好”、“差劲”解(音chà),而“差”字在此应作“稍微”、“较”、“尚”解(音chā)。
+ ?- r9 `: P* I
; i, A) o2 D+ D% M K
缘木求鱼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r$ j! C+ x7 ^9 c1 d% p
某文中有这样几句话:“他们根据那位青年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要他供出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子找到了。”将缘木求鱼当“顺藤摸瓜”讲,是错误的。 缘木求鱼,语见《孟子·梁惠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攀援。缘木求鱼,即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法、方向不对,结果徒劳无功,达不到目的。如《镜花缘》:“今处士既未立功,又未立言,……忽要求仙,岂非缘木求鱼,枉自费力么?”如:希望帝国主义放弃侵略,简直是缘木求鱼。
: Y) v' E9 P7 I A2 Q, W
& u( x5 p8 v* |' T# V公仔箱論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C+ ^- q& I& E2 K- n0 h1 K! k: h5.39.217.77:8898
人民日报1988年2月14日一版《与雷宇对话》一文中,在引用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紧接着说,希望对方“做成功的‘萧何’,而不做失败的‘萧何’”。作者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理解,完全错了。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刘邦依靠得力的大将韩信,取得天下;韩信居功反叛,吕后诱杀了他。这就是韩信的“成”与“败”。韩信被刘邦重用,是萧何极力推荐的结果。旧剧中有《萧何月下追韩信》,说的就是这件事。韩信反叛时,刘邦的妻子吕后,也是按照萧何的计谋诱杀的韩信。这些事都见于《史记·淮阳侯列传》。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则见于元杂剧《赚蒯通》和马致远的“小令”《叹业》。它们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韩信的成功由于萧何,失败也由于萧何。由此可见,萧何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稳操主动权。在其它问题上,萧何似乎也没有明显失败过。这话常被人用来比喻某人具有驾驭事态发展的能力,或比喻某人出尔反尔,成事败事均在他。
作者:
太陽騎士
時間:
2008-2-21 09:21 PM
謝謝您的分享!
作者:
hkd626
時間:
2008-6-7 03:34 PM
非常感謝分享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