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C( M! l& W: Xtvb now,tvbnow,bttvb這種“無厘頭”式的英雄無疑是當前中國影視創作中的一個另類,它與多年來中國文藝界反英雄、解構英雄思潮是一脈相承的。眾所週知,上世紀80年代以降,西方的各種文藝思潮都被拿到中國來進行實驗,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具有廣泛批判精神、主張打破現有秩序,包括個人意識、創作習慣、接受習慣、思維習慣等在內的舊有秩序的——解構主義。在當時情況下,解構主義創作思潮確實為否定長期以來英雄人物“高大全”創作模式和“三突出”創作理念找到了重要理論依據,“避免崇高、戲謔莊嚴”成為口號並被付諸創作實踐。 ; ]6 T, ^( | d; A4 R( n' p+ s)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6 g: [; _. r8 ]8 r. _8 m" x& b
去英雄化讓英雄褪去了頭上那耀眼的光環,讓英雄回歸為普通人,這對引領文藝創作擺脫“文革”時期英雄模式的影響,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不無裨益。但是,英雄之所以能成為英雄,除了他為國家和民族所作的突出貢獻外,還有他不同於常人的優秀品質,去英雄化將英雄人物的優秀品質否定掉是不現實的。更何況,作為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英雄人物一直是培育大眾民族感情、激勵人民頑強鬥志的楷模,也是提升大眾高尚精神品質、引領正確社會價值取向的標桿。否定英雄存在的偉大意義,實則意味著否定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史與發展史,消除了人民對偉大與崇高心懷敬仰的感情基礎。5.39.217.77:8898* N; T3 ^* T. i0 u*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l4 |$ p" i
如果去英雄化對英雄人物的解構最終演變為對英雄及其存在意義的全盤否定,就會剝奪大眾對英雄精神的追求和嚮往,整個社會的價值標準與道德水準就會出現滑坡乃至逆轉,大眾就會失去向上奮鬥的理想甚至方向。其後果是令人擔憂的。人們開始了一次急切地重建英雄價值體系的探索之旅——注重展現英雄人物身上人性的光輝、消解英雄的神性特質,將英雄平民化或將平民英雄化等創作手法和理念便應運而生。不可否認,在這種探索與重構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有分量的優秀作品。比如上世紀80年代被評論界充分肯定的“梁三喜的帳單”(《高山下的花環》),就生動展示了“英雄的困厄”。此外,一大批身上雖有缺點,其行為卻仍能催人淚下的平民英雄的出現,同樣展示了新的英雄理念為藝術創作帶來的新的生機。但是,去英雄化所帶來的問題和不良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價值觀、英雄觀的日趨多元化,去英雄化在如今的一些影視劇中也在改頭換面,速度之快猶如川劇的變臉:猥瑣的痞子、好閒的遊民、青樓的妓女、幫會的頭目、佔山為王的土匪等等都成了主角,搖身一變都成了抗日的英雄。去英雄化最終讓真正的英雄走上了窮途末路。% I' p0 H9 u* v" N6 ] J
) w" `, J# p ?7 i" Q @這種價值觀和審美觀的倒置是否意味著我們真的不需要英雄了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時代都有獨屬於自己的英雄史詩,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價值體系和標準,都需要通過對英雄形象的塑造來弘揚和提振自己的民族精神。即使是像美國這樣崇尚個性自由的國度,同樣拍出了諸如《第一滴血》《終結者》《極限特工》《壯志淩雲》等那樣的宣揚美國式英雄的大片。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從來都不缺乏光耀韆鞦的英雄豪傑,他們已經成為“民族的脊梁”而銘記史冊,中國共產黨92年的發展史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英雄史詩的延續。92年,在歷史的記憶裏或許只是一瞬,但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流血犧牲的英雄人物卻是數不勝數,他們的事跡理應被創作成文藝作品、人物被塑造成藝術形象被人們傳頌,他們理應成為我們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培育高尚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教材。 O$ P1 T! w& x B. L2 C- Z5.39.217.77:8898+ V% i1 e8 k H, V
去英雄化或許一時能推高票房收入和收視率,也能為廣大觀眾帶來開心的一笑,但它只能是影視劇創作諸多風格中的一條支流,它懈怠大眾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的麻藥作用卻是持久的。因而,承認英雄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用滿懷崇敬之心去表現英雄、展現英雄的時代風采,充分肯定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應當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時刻牢記並身體力行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