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資訊] 夥計上路去!BMW自動駕駛親身體驗 [打印本頁]

作者: eaglelu    時間: 2013-7-9 09:56 AM     標題: 夥計上路去!BMW自動駕駛親身體驗

AUTONET記者:蔡致堅(07/09/2013)



一直以來「自動駕駛」就是人類的夢想,科幻電影中可悠閒吃著早餐看著報紙、完全不用盯著路況更無須陷入精神緊繃狀態,只要告訴電腦目的地,就能安全地將你送達;
或者只要對著手錶下指令,車輛就自動開到你面前,當然這全拜網際網路和電腦科技的運用,得以讓不少車廠紛紛投入這種「超現實」的技術開發,就如同BMW所提出的
自動駕駛概念,等同是新一代A-B點行動革命。






1972年BMW Turbo Concept

其實「自動駕駛」已經運用在航太領域,像客機到達巡航高度時處於自動駕駛狀態,但起降爬升仍須靠駕駛者操作,基於這樣的概念下,不少車廠已經著手開發「自動駕駛」,
雖說BMW的「自動駕駛」發展時間較晚,實際上在1970年代已經開始,1972年的BMW Turbo上所搭載的雷達偵測系統就是一例,爾後如定速巡航、停車偵測、車道偏移、
盲點偵測、車距偵測、衛星導航等都陸續出現在量產車上,並隨著大量生產使得售價更便宜,而這些也都算是「自動駕駛」演進過程的產物,當然這些成果全拜電腦運算更快
和網際網路發達所賜









由BMW自行開發的「自動駕駛」測試車,是以五系列為基礎,嚴格來說不少感應裝置早就應用在量產車上,如車道偏移、車距定速巡航、倒車顯影、自動停車、盲點偵測等,
只不過這些科技在更強大的電腦運算程式和整合下再度升級,成為BMW「自動駕駛」科技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前後保險桿、水箱護罩、前氣壩、前葉子鈑等處裝設感應雷達
車內後視鏡座、行李廂蓋下緣都裝設攝影鏡頭,同時強化衛星導航、網際網路、通訊的接收天線與配備,因此形成最堅強的「自動駕駛」陣容。

因仍在測試階段,基於安全考量並無法親自上陣進行操作,而是由原廠工程師肩負這重責大任。雖然僅是約20分鐘的短途體驗,也無法親身駕駛,過程卻令人驚覺自動駕駛的樂趣和便利,

頓時間覺得我門何必開得那麼辛苦,一切由電腦搞定就好。

上了高速公路後啟動系統,設定在100km/h的時速後駕駛人便將雙腳離開煞車與油門踏板,雙手也不再掌握方向盤,任憑車輛自己來。因此與前方保持安全距離,
當前車速度下降時也著實降低速度,基於安全起見並未設定在最內側的超車/快速道行駛,而是行駛於外頭兩車道,所以接近設定的行程、準備接換另一條高速公路前,
車輛會自動轉向最外線車道,後有來車時也會自行偵測,總之所有過程都放給電腦操作,你可能盡情聊天還可吃東西,壓力程度明顯降低。所以到了市區道路時,
解除系統後就由駕駛人接手,控制方向盤、油門和煞車。不過換個層面思考,雖然多了一份安全和便利,但似乎失去開車的樂趣

在BMW的設定下,這套系統僅適用於高速公路,一般市區平面道路可是無法啟動,也不是原廠的測試範圍。之所以設定在高速公路進行測試,主要是高速公路上的狀況較為穩定

不像一般市區道路會出現行人、腳踏車、動物等突發活動物件,對於偵測系統和電腦來說運算上較為輕鬆,畢竟外來干擾的元素越小,就電腦的負擔也更小,看來電腦也和人腦相同,
多工處理有時會出亂子。在排檔座前方有個小螢幕,顯示置於行李廂中電腦的溫度,因為過熱會影響系統的運作,在測試過程中恐怕會發生誤判導致發生危險,所以必須隨時監控溫度是否發生異常。


在排檔座前方有個小螢幕,顯示置於行李廂中電腦的溫度,因為過熱會影響系統的運作,在測試過程中恐怕會發生
誤判導致發生危險,所以必須隨時監控溫度是否發生異常。



至於要如何將平面環境轉換成3D?BMW透露這就是利用0和1的電腦語言,這點就苦了工程師們,從螢幕中可看出,所有藍色長方形物體就是路上型走的車輛,狀態和位置會隨時改變,
而這也是透過衛星導航、攝影機和感應器的交互運作,由電腦即時運算出來的結果。


所有藍色長方形物體就是路上型走的車輛,狀態和位置會隨時改

對於BMW而言,「自動駕駛」的目的並非讓人類更懶惰,且終極目標為「全自動駕駛」,以提升舒適性、降低危險性和提升燃油效能為訴求,這樣的目標理應對人類行動會有更大幫助,
但BMW卻提不出何時運用在實際生活的時間表,因為BMW表示,縱使所有軟硬體技術成熟,但短期之內實現有非常大困難,最主要是相關法規絕對過不了,畢竟這攸關到安全層面
所以要真正落實恐怕還得等上20年!


作者: 3k615myour    時間: 2013-7-17 05:38 PM     標題: but a bonus of maybe 25-7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n_nine    時間: 2013-7-17 06:46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ermesliu5923    時間: 2013-7-23 10:34 PM

這技術要普遍,還要很久的時間,就算有它也是選配。德定!!!
作者: seanvaio    時間: 2013-7-28 09:47 PM

好像飞机auto-pilot?马路不同于天空啊
作者: klamb    時間: 2013-7-29 04:33 AM

本帖最後由 klamb 於 2013-7-29 04:38 AM 編輯

自動駕駛的新視頻

[youtube]hDxe1CJFVtY[/youtube]

車房泊車

[youtube]KbkNl8eWy7k[/youtube]

如何找到一個停車位,以及如何停車

[youtube]9L_LHgVhxVw[/youtube]
作者: 小行星    時間: 2013-7-29 06:51 AM

适合新手,否则没有开车的乐趣了
作者: eaglelu    時間: 2013-7-30 07:21 PM

來自電子報的消息:

一旦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開始在消費性汽車市場擴增,新聞媒體也跟著興奮地預測自動駕駛車輛將會問世;
市場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討論越熱烈,也讓更多消費者認為它終會實現…不過,並不會那麼快。

ADAS目前的功能性與消費者對於未來自動駕駛車輛的想像之間還有很明顯差異;汽車製造商與消費者之間關於自動駕駛車輛的討論,幾乎還沒有開始。

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工程領域──包括汽車電子、手機或是一般消費性電子──已經不再僅與科技能做到什麼有關,而是關於技術的便利性
或是有的時候不經意對人們的生活所產生的不便。消費者已經知道如何根據科技來調整他們的行為,或是像產業界所說,去「習慣」那些科技;
但可別相信那是一個既定的事實。

今日有許多工程議題,是以科技最終能如何模擬、模仿,以及如果可能,如何了解人們的行動、喜好以及情緒為中心;而這些都是自動駕駛車輛所面臨的挑戰。
因為汽車是日常工具,自動駕駛車輛可能做出的決定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都非常需要個人化,其設計關鍵在於預測使用者可能或不可能做什麼事情,
與一個人在駕駛車輛時的行為有關。

駐地在德國慕尼黑的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安全性與車身底盤部門經理Davide Santo接受EETimes美國版訪問時,談到了對未來自動駕駛車輛的客觀看法;
根據他的觀點,自動駕駛車輛要真正上路,汽車產業至少還面臨三個高階挑戰,或者說是「需要研究的地方」:

1. 車輛與駕駛人何時換手?

Santo解釋,第一個挑戰與車輛與駕駛人之間的決策權換手(handover)相關,也就是知道該在何時將汽車駕駛改回「手動」;當道路上的狀況對自動駕駛來說處理不易,
該種換手還可能會有好幾次。而一旦系統因為某個適當動作做出「換手」的決定,必須在幾秒之內就執行,但車子如何會知道駕駛人有再注意路況?在那個「換手」的非常時刻,
駕駛人要是沒有在注意車子週遭狀況,該怎辦?

當然,車內感測器能注意駕駛人的情況,並準備好給他提醒,告知前方十字路口有(火車、直升機、六車連環撞…之類的)事故,然後駕駛人就該掌握方向盤準備轉向;
但這一切必須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汽車如何將控制權交回給駕駛人、駕駛人如何接手,以及要在多快的時間內,而且汽車還一直以55英哩標準時速行駛,是很令人驚悚的挑戰。

2. 汽車品牌怎麼推廣該技術?

當越來越多汽車業者積極投入提供自動駕駛車輛,盲目地追隨風潮有可能在意料之外讓一個品牌面臨聲譽風險。對此Santo表示:「對大多數的駕駛人來說,
汽車不只是與安全性有關,還有關於駕駛樂趣。」

例如汽車大廠BMW,該品牌自詡為「終極駕駛機器(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供應者,為駕駛人提供「純粹的駕駛樂趣(Sheer Driving Pleasure)」;
若人們就是喜愛駕駛BMW車輛的感覺,該品牌一旦提供不用再自己開的自動駕駛車款,豈不是剝奪其樂趣?安全性當然是第一優先,但畢竟人們選擇某個品牌的車輛,
就是因為信任與喜愛,而汽車業者該如何將這種人性與自動駕駛車輛結合,會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3. 貼近駕駛人習慣的個人化功能

Santo表示,未來的汽車將會「主動」適應駕駛人:「為何我的車子不能用義大利腔說話?我的車應該要知道我就是說義大利腔英文,而且要在跟我說話時適應那樣的口音。」
他補充指出,這一點小小的特質,能讓駕駛人的心情更放鬆。

今日車輛的自動座椅調整功能沒人會覺得不舒服,同樣的,自動駕駛車輛終將學會你的開車方法--包括操縱方向盤、踩油門等等駕駛習慣。
其底線在於自動駕駛車輛將會使用跟你一樣的方法開車,這會更讓你這位駕駛人跟你的新車自在相處。

那隱私權問題呢?

上述的學習應該要在裝置於自動駕駛車輛內的一個黑盒子內進行,該種盒子可紀錄車子發生事故前至少三十秒的實況,也會記錄你所有的駕駛習慣,
包括你打方向燈的時機、以及在看到紅燈時還嘗試著往前移動多長距離。

「自動駕駛車輛不只該知道你開車時收了哪幾封電子郵件,也得知道你會闖紅燈。」Santo表示,這種監控可能會衍生出隱私權問題,特別是如果保險公司要求調閱車內紀錄資料時。
總之請記住,你的自動駕駛車輛就代表你本人,所以你的所有私人資訊都會存在那部車子裡。

根據飛思卡爾的統計,目前有75%的新車已經配備了某種程度的ADAS系統,為了降低事故率,該技術包含了行人偵測、遙控停車、在時速60公里緊急煞車
以及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等功能;包括該公司在內的許多晶片廠商已經準備好實現未來的ADAS技術,但汽車廠商還需要思考一些基本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到底智慧型駕駛輔助系統要採用什麼組合才恰當(例如:產業界是否會同意或是反對)?車廠將如何保護駕駛人的隱私權(例如是否允許車內資料的可移植)?
以及車廠將如何針對很容易分心、與目前狀況完全不同的未來駕駛人,調整其自動駕駛車輛?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Straight Talk on Self-Driving Cars,by Junko Yoshida)

作者: eaglelu    時間: 2013-7-30 07:24 PM

來自電子報說明:

一旦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開始在消費性汽車市場擴增,新聞媒體也跟著興奮地預測自動駕駛車輛將會問世;
市場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討論越熱烈,也讓更多消費者認為它終會實現…不過,並不會那麼快。

ADAS目前的功能性與消費者對於未來自動駕駛車輛的想像之間還有很明顯差異;汽車製造商與消費者之間關於自動駕駛車輛的討論,幾乎還沒有開始。

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工程領域──包括汽車電子、手機或是一般消費性電子──已經不再僅與科技能做到什麼有關,而是關於技術的便利性
或是有的時候不經意對人們的生活所產生的不便。消費者已經知道如何根據科技來調整他們的行為,或是像產業界所說,去「習慣」那些科技;
但可別相信那是一個既定的事實。

今日有許多工程議題,是以科技最終能如何模擬、模仿,以及如果可能,如何了解人們的行動、喜好以及情緒為中心;而這些都是自動駕駛車輛所面臨的挑戰。
因為汽車是日常工具,自動駕駛車輛可能做出的決定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都非常需要個人化,其設計關鍵在於預測使用者可能或不可能做什麼事情,
與一個人在駕駛車輛時的行為有關。

駐地在德國慕尼黑的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安全性與車身底盤部門經理Davide Santo接受EETimes美國版訪問時,談到了對未來自動駕駛車輛的客觀看法;
根據他的觀點,自動駕駛車輛要真正上路,汽車產業至少還面臨三個高階挑戰,或者說是「需要研究的地方」:

1. 車輛與駕駛人何時換手?

Santo解釋,第一個挑戰與車輛與駕駛人之間的決策權換手(handover)相關,也就是知道該在何時將汽車駕駛改回「手動」;
當道路上的狀況對自動駕駛來說處理不易,該種換手還可能會有好幾次。而一旦系統因為某個適當動作做出「換手」的決定,
必須在幾秒之內就執行,但車子如何會知道駕駛人有再注意路況?在那個「換手」的非常時刻,駕駛人要是沒有在注意車子週遭狀況,該怎辦?

當然,車內感測器能注意駕駛人的情況,並準備好給他提醒,告知前方十字路口有(火車、直升機、六車連環撞…之類的)事故,
然後駕駛人就該掌握方向盤準備轉向;但這一切必須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汽車如何將控制權交回給駕駛人、駕駛人如何接手,
以及要在多快的時間內,而且汽車還一直以55英哩標準時速行駛,是很令人驚悚的挑戰。

2. 汽車品牌怎麼推廣該技術?

當越來越多汽車業者積極投入提供自動駕駛車輛,盲目地追隨風潮有可能在意料之外讓一個品牌面臨聲譽風險。對此Santo表示:
「對大多數的駕駛人來說,汽車不只是與安全性有關,還有關於駕駛樂趣。」

例如汽車大廠BMW,該品牌自詡為「終極駕駛機器(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供應者,為駕駛人提供「純粹的駕駛樂趣
(Sheer Driving Pleasure)」;若人們就是喜愛駕駛BMW車輛的感覺,該品牌一旦提供不用再自己開的自動駕駛車款,豈不是剝奪其樂趣?
安全性當然是第一優先,但畢竟人們選擇某個品牌的車輛,就是因為信任與喜愛,而汽車業者該如何將這種人性與自動駕駛車輛結合,會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3. 貼近駕駛人習慣的個人化功能

Santo表示,未來的汽車將會「主動」適應駕駛人:「為何我的車子不能用義大利腔說話?我的車應該要知道我就是說義大利腔英文,
而且要在跟我說話時適應那樣的口音。」他補充指出,這一點小小的特質,能讓駕駛人的心情更放鬆。

今日車輛的自動座椅調整功能沒人會覺得不舒服,同樣的,自動駕駛車輛終將學會你的開車方法--包括操縱方向盤、踩油門等等駕駛習慣。
其底線在於自動駕駛車輛將會使用跟你一樣的方法開車,這會更讓你這位駕駛人跟你的新車自在相處。

那隱私權問題呢?

上述的學習應該要在裝置於自動駕駛車輛內的一個黑盒子內進行,該種盒子可紀錄車子發生事故前至少三十秒的實況,也會記錄你所有的駕駛習慣,
包括你打方向燈的時機、以及在看到紅燈時還嘗試著往前移動多長距離。

「自動駕駛車輛不只該知道你開車時收了哪幾封電子郵件,也得知道你會闖紅燈。」Santo表示,這種監控可能會衍生出隱私權問題,
特別是如果保險公司要求調閱車內紀錄資料時。總之請記住,你的自動駕駛車輛就代表你本人,所以你的所有私人資訊都會存在那部車子裡。

根據飛思卡爾的統計,目前有75%的新車已經配備了某種程度的ADAS系統,為了降低事故率,該技術包含了行人偵測、遙控停車、
在時速60公里緊急煞車以及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等功能;包括該公司在內的許多晶片廠商已經準備好實現未來的ADAS技術,
但汽車廠商還需要思考一些基本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到底智慧型駕駛輔助系統要採用什麼組合才恰當(例如:產業界是否會同意或是反對)?車廠將如何保護駕駛人的隱私權
(例如是否允許車內資料的可移植)?以及車廠將如何針對很容易分心、與目前狀況完全不同的未來駕駛人,調整其自動駕駛車輛?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Straight Talk on Self-Driving Cars,by Junko Yoshida)

作者: fidodidow2k    時間: 2013-7-30 09:45 PM

感謝大大分享.
靠衛星素乎有一定程度的風險.
畢竟下載路況的速度比不上實際上路的車速.除非每輛車車時速都是20.....
作者: Pedestrian_A    時間: 2013-7-31 04:39 AM

The radars and cameras surrounded the car will keep the car in safe distance.  I would be more concern on the trunk temperature because if that fail, the car will be out of control.
感謝大大分享.
靠衛星素乎有一定程度的風險.
畢竟下載路況的速度比不上實際上路的車速.除非每輛車車時速都是20.....
fidodidow2k 發表於 2013-7-30 09:45 PM

作者: klamb    時間: 2013-7-31 05:07 AM

是的,它仍然需要很多時間來研究.但我還是喜歡自己開車,但他們的研究,可以在我們駕駛時,提醒我們的危險道路狀況,避免發生意外.
作者: godofod    時間: 2013-8-3 01:33 AM

科技就是科技
作者: teeteetun    時間: 2013-8-4 06:35 PM

好大個SCREEN 呀
作者: abalala    時間: 2013-8-12 12:18 AM

如果自動駕駛可以成真的話就太好了,一定要買一台,台中市現在酒駕抓很嚴,每次要聚餐總是因要開車回家變成無法喝酒,或是一定要找別人來載,真的是很麻煩,自動駕駛如果可以成真,那就像以前的霹靂遊俠一樣,叫一聲夥計,回家吧 就自動載回家將車停好,太棒了。 另外就是最近去試駕了BMW520d,除了沒天窗外,其它都很滿意,真的是加速快,隔音又好,250萬的最佳選擇,下次有機會試駕新E再跟大家報告!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