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7 u# s1 {9 [" c我曾一再說過,我儘量試著師法他的取徑,他怎樣解讀古人的作品,我便怎樣解讀他的作品。從這一點說,這本書不能算是我的著作,不過是陳寅恪假我之手解讀他自己的晚年詩文而已。但我不否認我對此有一種情感上的偏向。因為它已不是外在於我的一個客觀存在,而是我生命中的有機部分。它不但涉及歷史的陳跡,而且也涉及現實的人生,不但是知識的尋求,而且更是價值的抉擇。此書不是我的著作,然而已變成我的自傳之一章。 & Y' x, C9 ~( u, ~6 ]2 l% Otvb now,tvbnow,bttvb) Z6 S7 X) k- c. E9 {
真正的閱讀,大概無過於此。, ]+ K2 d- M! L( ~* G
5.39.217.77:8898$ U$ c- @: Q; g
tvb now,tvbnow,bttvb8 A3 j, N% x# G7 M
作者知我公仔箱論壇) M- e8 v8 m3 r7 E- \) ~6 F! e
1 m) c' _0 G0 Z! M9 t" b0 v余英時這樣閱讀陳寅恪,結果得到了什麼?除了一本書和一些攻訐,余英時告訴我們,在陳寅恪過身十多年後,他得到一封書信,信中有陳寅恪的女兒陳小彭希望轉告余英時的消息,頭一項說,陳寅恪當年讀過余英時的〈陳寅恪論再生緣書後〉一文後,說過四個字,擲地有聲5.39.217.77:8898$ ]! U7 k) D; G
——「作者知我。」! j+ A; F% Y1 s
tvb now,tvbnow,bttvb1 x( B* t6 d- j5 I$ B' s
大陸其實是比較大的荒島,飄流落難的人,卻因寫作與閱讀,心氣相通,最少在浩瀚的時空裏頭,因為人之相知,於孤單之中得到慰藉。 ( Y4 X9 p: ]: C5.39.217.77:8898 ! j! p' w* k p5 u& d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