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_- y6 o. z0 u8 b"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對孫思邈十分尊敬,拜他為師。盧照鄰對孫思邈的養生和救人之道都很好奇,有一次他問老師:"您能把身體保養得這麼健康,又治愈那麼多疑難雜症,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孫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他說:"對天道變化瞭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參政於人事;對人體疾病了解透徹的人也必鬚根源於天道變化的規律。天候有四季,這是天道的規律,人也應該順應四時的變化,這是養生、治病的關鍵。"1 c/ r3 H6 d3 S4 j1 n; D
養生要和天時氣候同步,養腎也一樣。只有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把陽氣養好了,身體的能量才會充足。四季養陽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比如春天肝火旺,而養肝的關鍵在於對心態的調養,所以春季養陽重在養情志。春季還是萬物生髮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不斷往外宣發,皮膚毛孔也舒張開放,這時最易感受風寒。所以,常言所說的"春捂秋凍"是很有道理的。在其他方面也要注意,比如天黑了以後就要睡覺,早上要早點起來,經常到院子裡走走。另外頭髮也不能老扎著,要散開來。多穿寬鬆的衣服,放鬆形體,這樣也有利於身體內氣機的生髮。春天人容易犯困,有些人一困就沒完沒了地睡覺,這會阻礙身體氣機的生髮。如果違背這種法則,那麼供給夏季長養的力量就會減少,到了夏天就容易出現寒性病變。 5 t% H. r# x8 e! o2 {到夏天的時候,天氣特別熱,氣血都到外面來了,體內的陽氣也都到外面來了,裡面的陽氣不足,所以夏天容易會出現胸悶、氣短、多汗這樣的症狀。所以夏天養陽要注意養心。夏季不要因為貪涼,以免傷害了體內的陽氣。另外,夏天也不應吃太過油膩,要以清淡為主,因為氣血這時候全在外面,體內沒有能量來消耗這些食物。晚上晚點兒睡,早晨早點兒起,要多曬太陽,因為,夏天就應該往外散,就應該充分接受陽氣,多出汗。這樣才能使氣血通暢,為以後的收藏騰出地方。 , D- I$ p1 l g3 V; d( }0 k. ]5.39.217.77:8898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在起居方面要合理安排睡眠時間,早臥早起,收斂精神而不外散,以緩和秋季肅殺的傷伐,使神氣安定。還要多吃梨,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氣最重,梨的秋氣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開出是白的,中醫講"白色入肺"。梨有潤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經,有助於氣血速降,幫助人們的氣血從外面向裡面走。 2 M5 p) c+ n6 @5.39.217.77:8898 : c2 U& J# n$ C) e, @$ l
第9節:調和飲食,就可以積累更多的後天之氣 - M0 u7 l7 o- ?# Q4 Z冬天氣溫達到最低,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所以冬天養陽要注意防寒。在起居方面,人應該像冬眠的動物那樣,盡量減少能量的消耗,比如要減少洗澡的次數、減小運動量、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多吃些味道厚有滋補功效的食物。. r- z1 v7 r2 ~7 z0 W* k
總之,順應自然,依四季氣候變化而調整起居規律,養好人體的陽氣,健康就不會受到威脅。8 A% V2 ` x. C& m
調和飲食,就可以積累更多的後天之氣 ' ^( T1 n" D- G9 w# e中醫養腎專家沈志順大夫觀點: - a E L3 J( C % j- m# Z$ a6 j! _2 J4 j● 先天之氣失盡,人的生命也就終結,先天之氣用的時間越長,意味著壽命就越長。 0 M5 b( L# j2 ^3 s) ^. W+ W6 K% v● 如果善於調和飲食營養,保健脾胃,就可以多積累一些後天之氣。後天之氣越多,那麼它轉化的先天之氣也就會越多。公仔箱論壇; C. S+ ` ~: E, k. _8 w" ~5 ]
5 A) E* G6 U! W7 P通常人在彌留的最後時刻,人們都會說他還剩最後一口氣,可見氣多麼重要。事實也是如此,從中醫角度理解,先天之氣失盡,人的生命也就終結。通俗點講,先天之氣用的時間越長,意味著壽命就越長。《黃帝內經》中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就是說,人先天之氣是父母給的,特別是先天之??腎氣(也叫腎精),是出生之前先天獲得的,如果不吃不喝的話,這些先天帶來的元氣只夠維持天的生命。要想活下去,就要利用後天之氣來保住先天的精氣。 0 g c) |9 F0 J' X5.39.217.77:8898後天之氣來源哪裡?後天之氣,來自五穀食物及各種營養的精華,經脾胃的吸收、運化,昇華,運送到各個臟腑,並把部分後天之氣和先天之氣一起藏於腎臟,如果你善於調和飲食營養,保健脾胃,就可以多積累一些後天之氣。後天之氣越多,那麼它轉化的先天之氣也就會越多。平時就可以多用後天之氣,少用先天之氣,使先天之氣消耗少,這樣,先天之氣用的時間會越長,那不就是壽命就越長了嗎? " n3 I$ A. a. I5.39.217.77:8898所以,保住先天精氣的關鍵就落在了飲食上,均衡營養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素問· 臟氣法時論》中說:"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說明"五穀"、"五果"、"五畜"、"五菜" 及"五味"等合理調配,才能保證營養均衡,也才是最健康的。不能過分偏愛某種食物,以免造成營養不良。還要特注意飲食清淡,少吃鹽,因為鹹味入腎,可致腎水更寒,易損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