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Q. p7 F# L* f塞浦路斯是面積不足三千六百平方公裡的蕞爾島國(參考數據:台灣面積三萬五千九百八十平方公裡),人口不及一百一十萬(一九七四年土耳其「入侵」,分割約四成土地及約三十萬人口,該地名義仍屬塞國管轄,實際上是土耳其人「自治區」),由於入籍條件簡單、自然環境優美、地中海溫和氣候、出入境限制寬鬆(以私人飛機及游艇出入國境非常方便)、有嚴格銀行保密條例及利得稅僅百分之十,加上無官不貪,早於九十年代便成為俄羅斯「大款」、貪官和黑幫分子的「私家瑞士」,是這些因為竊國有得而「先富起來」的俄國人累積海外財富及「洗錢」的聖地。一項非正式統計顯示,最少有一萬名俄國人(不包括已歸化塞浦路斯的)在該國擁有物業和存款,塞浦路斯濱海名城林馬索爾因為有數家俄文學校及二份俄文日報而被稱為林馬索爾格勒(Limassolgrad,grad為俄文〔斯拉夫語〕的城市)﹔他們的總存款約一百九十億歐羅(不過,據十九日路透社消息,莫斯科Alfa銀行估計,過去二十年非法調離俄國存入塞浦路斯銀行系統的資金約七百億美元,穆迪則指俄羅斯銀行二○一二年底在該國存款為一百二十億美元、俄羅斯企業的存款則達一百九十億美元)﹔與此前殖民地(一九六○年獨立)仍藕斷絲連的英國,不僅仍有三千名左右的駐軍,約三萬英國人在此長住,且英國存戶有近二十億歐羅存款。抽取「存款稅」因而可以十分「和味」。官方消息指至今年一月底塞國銀行總存款六百八十億歐羅,本地人佔四百三十億,其餘主要為俄國及英國人持有!上述這些數字甚為混亂,只是大概而不是具體情況。tvb now,tvbnow,bttvb. J% q/ C" B- C! c B
! f1 j# V4 P! ~! V+ ~* `8 X
二、當塞浦路斯政府意欲「洗劫」存戶消息傳出時,有報道(三月十八日businessinsider.com)指「沙皇」普京十分高興,以通過塞國之手重罰那些把資金調離俄國的「不愛國分子」!這顯然是臆測的消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普京聲色俱厲地「譴責」塞浦路斯「明火打劫」的意圖。塞國對存戶一視同仁課以重稅,俄國官商民是最大輸家,政府和國企亦有所失,普京無論如何不會「高興」。8 g& F0 o4 n' J, z
# G# N4 \; ]( a3 r# L8 Qtvb now,tvbnow,bttvb當政府財政瀕臨破產而在稅率已高的情形下,「明搶」銀行存戶的錢,是政府「集資」最有效最便捷的辦法!而此法並非塞浦路斯政府所創。早於一九四一年,已有經濟學家建議聯儲局這樣做,後者以此違反徵稅公平原則而拒絕。「不公平」是因為有錢人很少存款(他們大都是貸款戶),把半生積蓄存入銀行的,不是受薪階級、不相信投資基金的鰥夫寡婦,便是退休者,對這類人課稅因此很不公平。塞浦路斯此舉雖然可令國際金融系統特別是歐盟銀行不致被違約債務拖垮,引起國際金融動蕩,同時狠狠地給俄羅斯人上了一課,然而,該國數以萬計小存戶卻因而成為陪葬品,這非常不公平! 2 s& @+ ]8 q: H* n2 q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7 l7 D+ p( O0 P r! Z L0 w A+ c
事實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意大利、比利時和愛爾蘭的國債與GDP比率約為一比一,意味這些國家的稅收有相當部分用為還債(利息及本金)時,各種社福開支固然不得不被裁削,還會搶高利率妨礙經濟增長﹔為了扭轉這種趨勢,當時公共理財學者提出諸如制訂盈餘預算(以盈餘還債,但盈餘何來?)、刺激通脹率上升(藉貨幣購買力下降吃掉負債)以及徵收資本稅(Capital Levies),顯而易見,後者爭議性最大,當年初露頭角的加州巴克萊大學經濟學者巴利.艾暢格林發表題為〈從理論及實踐看資本稅〉(B. Eichengreen:〈The Capital Ievy in theory and practice〉,NBERWorking paper No. 3096〔9/1989〕),認為徵收「資本稅」是無法可想下「管理負債」的可行辦法。據艾暢格林的考証,古希臘是世上第一個抽資產稅的國家,當時政府對物業課以百分之一至四的稅,而且頗為成功,因為時人為了「體面」(炫耀),大都夸大物業價值(當年政府沒有估值的部門),政府遂「袋袋平安」。以後徵資產或資本稅都無疾而終﹔在拿破侖戰爭(一八一五年)及法國──普魯士戰爭(一八七一年)後,軍費令國庫空虛,法國政府均有此意,惟俱為議會否決。徵資本稅盛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參戰國因軍事開支龐大鬧窮,政府只好向有錢人「伸手」(窮人大都戰死受傷,富人無話可說)。意大利於一九二○年開徵此稅,稅率在百分之四點五至百分之五十之間(累進制),但付款期長達二十年,等於政府收入被攤薄。捷克、奧地利、匈牙利和德國亦於同年開徵資本稅,方法與現在塞浦路斯相似,都是「一次過」(捷克的稅率最高達百分之四十),可算頗為成功,令「戰後重建」的資金有著落。日本於二戰後在一九四六至四七年開徵資本稅,非常順利,以戰後有錢者的財富大都來自「發戰爭財」,在滿目瘡痍的情況下,這批有資產的人都有奉獻之心……。tvb now,tvbnow,bttvb# B- g. [6 O+ G% `,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