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9 m9 {6 y/ \. P# x公仔箱論壇梁振英政府行事偏執,令《施政報告》予人以「不成體統」的印象。如果梁班子真的有通盤大計,那麼,《報告》的寫手與審稿者,便當為誤導市民以為決策層顢頇庸劣而公開謝罪!tvb now,tvbnow,bttvb Y I% V' a! D1 w* r- |
tvb now,tvbnow,bttvb+ Y6 a0 k# t( {/ I( q* L1 e
《施政報告》盡顯「寸土必爭」之不遺餘力,行政長官在傳媒面前再加補充,表明關注發展商有否囤積居奇的問題,他不排除開徵「一手樓空置稅」。梁營中堅分子張震遠公開附和、支持這項主張;張氏曾主市區重建局多年,多次表示重建目標在改善舊區生活環境,並非為個別發展商創造建樓賣樓發財的機會,不過,有這種認知,不等於他不曾尋求與發展商合作興建樓宇,而這種形式的發展物業,的確較有效率;不過,其在重建局任內與華人置業合作於灣仔重建的「壹環」,自前年底開售至今超逾一年,空置率仍有兩成多,據說此樓盤前後開出超過五十款報價表,部分只列出一個單位的價目,被形容為「唧牙膏」式賣樓。如此惜售,難道「玉成」其事的張震遠毫不知情? # ` @6 \: \9 X4 m2 T5 Y+ e8 D$ o' U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88984 C- K% O" {' D5 z G
據本報「云爾錄」的報道,梁營在地產界的頭號「擁躉」陳啟宗名下恒隆集團在尖沙咀君臨天下(落成十年以上)及大角咀浪澄灣(二○○四年入伙)二個樓盤的「未賣伙數」,加起來便有一千三百五十個(二百多加一千一百多個),佔「最新空置樓宇四千個單位」的三成四,陳氏因而榮膺「囤盤王」的綽號。在自由市場,發展商確有賣與不賣的自由,只是「不賣」抵銷、扭曲了政府拍賣土地增加樓宇供應的原意,有損公益,私利因而得靠邊站;有說在市道呆滯時為了不囤積而賣樓,價錢不僅可能「不達標」(公司定下的利潤目標)而且有虧損之虞,賣與不賣因此應由公司決定,不容政府干預;可是,在薄利甚至虧損情況下「賣樓」或「被賣樓」,完全正常、合理,以做生意須冒風險,誰說一定賺錢是常規,西人云:「資本主義沒有破產,便如基督教世界沒有地獄」(Capitalism without bankruptcy is like Christianity without hell),這即是說,只賺不蝕,在資本主義世界是不合「邏輯」不可能的事。享受了數十年「麵包一定比麵粉貴」即因為可以「合法發水」而令投資物業一定賺錢的發展商,是時候醒醒面對資本主義的現實了!" \8 I' T& T0 L9 h# a
: F. z6 Q B. a3 p4 L$ itvb now,tvbnow,bttvb問題是,正如「云爾錄」所記,剛剛在《施政報告》第五十九段指出「去年中,私人住宅單位空置率是百分之四,為十五年以來的新低!」何以在數日之間行政長官突然要對「十五年新低」的空置物業課稅?!此中也許沒有什麼玄機,看來是一時要強化物業供應不足(連空置率亦創新低)的緊張形勢,一時則要平息民怨因而急出拳亂出招引起市場人心惶惶而已!. _* J& r: r( X
& X. B: L. k. w7 B' R如果切實為民,體貼大學生亦申請公屋,政府何不「摩入」大量空置物業,讓土生土長、工作了五年十年尚未第一次置業的港人,按照他們的負擔能力作選擇,申請以先租後買也好、分期付款也罷的方式「買樓」(落實「港人港地」,此「計」最妙);而在劏房合理化的前提下,「大」單位改為「小」單位以迎合市場需求,自有必要。如果需求大於供應,便讓申請者進行抽籤,反正是由政府「大手圈貨」,議個接近市價的樓價,加上安排合理融資,也許還送上一些補貼,令眾多年輕無殼蝸牛能有個「安樂窩」(雖然這樣做對香港長遠發展有重大消極影響,以這類青年會因此喪失奮發向上靠實幹在社會梯階上爬的志氣;所有的「免費午餐」都有這種效應)……。政府大興土木的決定,固然少了遠水救不了近火的非議,囤積惜售的業主亦可立即擺脫居奇倒把的惡名。這樣的計劃,當然還有許多有待推敲完善的細節,卻是解決「屋荒」立竿見影的次佳辦法。 j- y% P# t8 t V. N6 o5.39.217.77:8898) W& n0 \% ~# ^ I
' }- |, x$ i# ?) [" @( w4 d
七、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面對國際炒家洶洶來犯,港府動用外滙基金入市,大量吸購投資者手上的股票,穩定市場、消弭恐慌,最後在俄羅斯爆發債務危機盧布大貶值的「協助」下,國際大鱷終於知難而退、蝕本(?)離場;當年港府購進的港股,約佔總市值百分之七,動用資金達一千一百多億港元,這批股票在一九九九年底轉為盈富基金,是「滙率保衞戰」的副產品。盈富基金其後在港交所上市,編號二八○○,深受不發一夜致富白日夢的保守投資者歡迎。 9 w) c+ S- Y7 z, l5 i' u* t1 s N' g6 m! d& K: b2 K2 F
有此先例,誰會相信「急民所急」的梁班子沒想到可以充分利用現成空置物業單位以紓緩「無地起樓」之困?答案是否定的。可是,特區政府於開闢邊區土地、釋放隱藏於鬧市角落的其他用途土地再蓋房屋捆綁住民(這樣做須時甚久,因此起碼有好幾年供應無法明顯增加),當中自有不欲人知亦即所謂「隱蔽議題」的底蘊……。正如廣府人所說「兩條心不嫌多」,任內經手「熟地」愈多、建屋數量龐大,那不單是一番建樹,同時亦是支配資源權力大幅膨脹的「武器」。政府可以選擇與既得利益的地產財團合作,藉利益輸送達致重修舊好的目的;亦可以扶植另外一批未見經傳最好有中資背景的發展商,讓他們大富大貴,以取代或與那班在英國殖民者卵翼下坐大的財團平分「有土斯有財」的港地港財;更妙不可言的是,在大興土木過程中,資源扯緊、人手不足,既可名正言順向內地招商、請內地工友幫忙,不愧是愛國愛港愛自己的治港良方!" W# B, n4 p& Z) { \
公仔箱論壇# Z0 r# f8 I6 D$ R
- W, N0 v% }" P* K
公仔箱論壇* l; l5 ]) O! d8 }9 c 評《施政報告》.之三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3-1-29 07:54 AM
林行止: 港人治港失宗旨 受到奚落要靠人# C! ~8 e8 ]0 e) N
公仔箱論壇) |& R2 f+ K& O, K* g
! i5 l; n% X2 F1 R6 C' e, O
八、香港「政壇」近日發生的一切,來得非常難看,就像一面被砸得稀巴爛的鏡子,碎片遍地,讓人感到香港精神分崩離析,剩下的僅是一個光脫脫的幌子—騙人。6 v/ T$ `: d7 s# Q: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