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 X5 z4 H3 ?6 W' B6 l: H$ ktvb now,tvbnow,bttvb戚本業認為,是次修例是逆國際潮流趨勢而行,有濫用「私隱」之嫌。新加坡與香港現行制度相若,董事身分證號及住址開放予公眾查閱,並無修例打算;澳洲加入條款,若能證明公開住址令其人身安全受威脅,董事能申請刊載另一替代地址在公開登記冊上;至於港府提出仿效的英國模式,其實起源於該國曾有激進動物維權分子透過查冊、到「備受爭議」的公司董事住所外滋擾,才有數年前進行修訂,在公開登記冊上以通訊地址代替住址,「一來這種特殊事故香港無發生過,二來英國富豪多數住house,易受滋擾,香港卻很多有錢人都住多層住宅,保安非常嚴密。而且,之前李澤楷亦曾向公司註冊處長申請豁免刊登佢住址,亦是成功的。如果要修訂,是否澳洲模式較可取,更兼顧私隱同知情權的平衡?為何採取最極端的英國模式?」 % J$ {! q& ?9 k' p* j8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Q( B0 h2 E3 e
公開董事資料的基本精神,是既然打開門做生意,應該有商業責任。「因為不是個個人都事必要開公司、同埋開好多公司的嘛。尤其是大公司,本身已經好多資源去委聘好叻的律師、會計師,全面地去遮掩一些不正當或非法的活動。既已是公司董事,提供資料給顧客、商業伙伴和傳媒監督,不是很應該?」 v( d* ?( Y, e1 R4 O R! ~" q5.39.217.77:8898 + s# C5 s. h' F" z. r% i公仔箱論壇戚本業特別指出,香港情況特殊,很多人透過成立空殼公司去炒賣或持有資產,若再在董事查冊上收窄公眾知情權,香港將變成像英屬處女群島(BVI)般的避稅和洗黑錢天堂,「BVI現行的是一些不符合國際金融都會要求的規管模式,套用在香港,對經濟的影響不好、對普通市民不好,社會資訊不公平,金融罪案亦會增加,大陸貪官就好喜歡。」有說現時國際財金機構都收緊對BVI及百慕達註冊的公司貸款和融資審批,原因就是無法確定董事、股東身分和衍生的權責承擔問題,香港註冊公司是否願意步此後塵?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o& l) T& U# l z* Z& e% _( t
9 i2 r7 B3 P3 E" }
是次修例,政府不斷強調執法機關仍可以看到公司董事的個人資料,能夠監察犯罪和不當行為。然而,戚本業回顧過去16年擔任財經記者的生涯,認為單靠監管機構並不足夠,「從前港交所是自己管自己,無上市規則可言,一路到80年代末,每逢新股推出,都有大量分餅仔的舞弊行為,後來才引入證監會機制,再後來通過《證券及期貨條例》提升對小股東權益的保障。香港的財經監管是很多年來不斷收緊和改善的,過程中無論港交所定證監會,都經常出現各種錯誤,需要傳媒去監察,因為記者的角色是morethan一個監管機構的,我們在捍衛的是公眾利益。」5.39.217.77:88989 R2 v" v) d3 o'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 d0 |# a7 e/ Z
[attach]1993835[/attach] 5 H' y- l+ A: B. \/ P, n公仔箱論壇 8 |" X$ F+ y q$ \+ G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q8 Y7 N% e5 v( w) U
' t; v, M Y+ E6 e. w) Q/ T. Rtvb now,tvbnow,bttvb[attach]1993836[/attach]5.39.217.77:8898# x/ m# N: o$ i: D/ S l
5.39.217.77:8898( T1 J2 f9 v% C, G8 l3 i
+ E# p" s& {: |/ `4 `7 X( S' _ e+ w( X
[attach]1993837[/attach] ( q! Z2 L8 Z9 T" O/ ^tvb now,tvbnow,bttvb 0 L4 p. f" G, N. Ntvb now,tvbnow,bttvb5 o8 Q2 x# g( K) J6 U% p/ V9 d4 o' k: O
tvb now,tvbnow,bttvb) \2 j( }% s: q4 ~
[attach]1993838[/attach] * _7 ?3 D2 H Z, g8 O( }1 F ! N. h; z) Z# t2 f& h8 n1 u1 Ntvb now,tvbnow,bttvb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3-1-13 10:46 AM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1-13 10:47 AM 編輯 + B6 c7 h6 X( t! B5 _5.39.217.77:8898) k6 |) L5 P+ g 楊子: 未必不可挽狂瀾 論收緊公司查冊3 F1 Z0 o q6 o3 U) e8 {) _
4 `+ w8 O. W& ]6 P* P
5.39.217.77:8898& E1 y4 J x4 A* ^
重寫《公司條例》的草案通過後,公眾不可再查閱董事的完整身分證號碼及住址。一時間傳媒牙痛咁聲,銀行公會、律師會和會計師公會等亦反對,但泛民議員則表示無計,民間甚感無力。其實,民間未必不可力挽狂瀾,爭取政府要董事提供例如生日等資料補充,或者爭取傳媒豁免,向公司註冊處處長申請成為「指明人士」,以查閱資料。* Q! j1 h8 Z. I' H% Y. ]- ?( i0 W2 H
tvb now,tvbnow,bttvb' e1 o+ z! F' n! i. ^! l$ j; R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早在2010年就重寫《公司條例》做過諮詢,問卷當中包括今次備受爭議的披露身分證號碼及住址問題。去年8月底,《公司條例》草案在立法會拉布的緊張氣氛中,無聲無息悄悄通過,直至本周初有記者留意到政府在立法會小組委員會讀出諮詢報告,才驚覺大件事。: k# \3 f& W; v: W
0 b: s% I9 O4 W- C; _' K) k
目前激起傳媒及公眾反應的,是日後不可再在公司註冊處,查閱公司董事的完整身分證號碼及住址,被認為有損公眾利益。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打擊傳媒追查」外,亦有商業考慮。目前香港與內地生意來往頻繁,不過不少內地人姓名多是兩個字,如只以普通話拼音顯示名字,可能根本無法辨認對方身分。做生意核對身分、調查對方信用記錄、訴訟記錄等,多有不便,不利營商。何況近年不少與公眾人物有關的醜聞新聞,包括特首梁振英潛建、其夫人開廚餘公司或涉利益衝突、發展局長陳茂波被指經營劏房,甚至國家總理溫家寶家屬在國外疑有巨額資產,傳媒在揭發、追查的過程,都不免要查冊,抽出與事主有關的公司,再調查他們如何利用公司的法人身分作掩護,隔空操作生意和處理物業而不為人知。亦有指打工仔追欠薪,無地址難追查董事下落。總之身分證號碼與地址,用途多多,不可查冊的影響極大。 : `" t9 W! i4 ~$ j8 qtvb now,tvbnow,bttvb % L2 E! J7 N3 ~/ F# l% U, S$ N$ h按泛民議員的講法,現在情況是蘇州過後無艇搭,因為「主體法例」(ordinance)已在上屆立會通過。不過,《條例》最快亦要2014才實施,而主宰法例如何具體執行的「規例」(regulations),目前只有大約範圍,具體條文未出籠,仍然有得救。何況,一條法例不可以在同一屆立會提出兩次,但《公司條例》是在上屆通過,今年又是新的一屆,泛民議員在制度上,絕對可以立即提出修訂。1 u* [- o( G8 A% c. A$ c
( p5 g2 B/ N' P' `$ A9 b7 w遮幾個字不影響辨認身分5.39.217.77:88988 d( }) r' w( r. Q" z* Q
5.39.217.77:8898- s" s) C& f1 o% ?, s
其中一個可行的進路,是要求政府規定,只遮蔽身分證號碼最尾兩個字,則既可保護私隱、防止他人冒認,亦同時滿足法例「不可披露身分證或護照完整號碼」的要求。事實上,回顧政府在2010年做的第一期諮詢,當時就算是匯豐、合和、鷹君等反對繼續公開董事身分證號碼的集團,也只在諮詢文件要求政府「遮蔽某幾個數字」(「maskcertain digits」),而不是完全不可公開號碼。甚至這些集團亦指「相信遮幾個字,不會影響辨認對方身分」,顯示反對一方,也基本認同號碼有助確認身分;遮幾個字以保障私隱,亦要留意平衡,不影響辨認。9 r) M, q, G/ o" m$ R
" i# Q6 ?" _" e而另一可行進路,就是要求政府為傳媒,或有重大利益關係人士提供豁免。根據去年已通過的主體法例,財政司長有權訂立規例,指明處長可向某些人士披露資料,以及按什麼條件向他披露。在政府剛在立會提出的報告中,就顯示政府起碼已有意讓「指定公共主管當局(例如勞工處、警方等)及指定監管機構、清盤人和臨時清盤人」等,有權查閱,而不是一刀切。既然清盤人並非政府機構也查得,可見只要利益關係重大,私隱並非大晒。tvb now,tvbnow,bttvb/ L. v( P4 P4 g# n/ e
- o( @9 s) P4 K; K& D$ e公仔箱論壇只要利益重大 私隱非大晒8 u2 E0 n. r& Z8 p! D. Y9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