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麟﹕誰的《大清律例》?5.39.217.77:88986 p) n3 A! |$ W J! L3 o
# l% D$ ^; A" u' y1 Y/ N
7 ^3 Z! _% s6 z. @; p; C% U5.39.217.77:8898近日,「法治」又成為討論焦點。前律政司長梁愛詩提到,「如果香港的法律制度一直沒有發展,華人社會必定仍然沿用源自大清律例的習慣法」,又引起政客口水一番,但大家卻沒有指出,其實《大清律例》與習慣法,是兩碼子事,人們把兩者扯在一起,確實令人奇怪。這次交鋒,顯示香港部分法律界人士,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仍存有誤解,更未能「去殖」:即未能擺脫香港法律之殖民地意識,倒是令人驚訝。公仔箱論壇) K Z7 ]' {" u
6 o& {: a! P0 A+ P! E+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要搞清楚什麼是《大清律例》tvb now,tvbnow,bttvb6 m8 q' c% D/ }( Y2 A I
- W& A0 C l: O2 S& y' k4 E5.39.217.77:8898首先,一定要搞清楚什麼是《大清律例》,以及它背後承載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國法制之發展,至唐代走向成熟。《唐律》上承歷朝法律,輔以經濟及社會發展,演變成為一套較為完備之法典,而其更有啟後之功,之後歷代王朝,包括宋、元、明等,均在《唐律》之基礎上作補充及修訂,直至《清律》,已成為非常成熟的法典。所謂「律」者,是原則性的法律條文,而「例」是在「律」的基礎上,補充「律」之不足而制定的條文。公仔箱論壇5 g" g( i( H. P: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