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別瞎忙 效率更重要
[打印本頁]
作者:
esdj023
時間:
2012-8-21 09:19 PM
標題:
別瞎忙 效率更重要
在原始非洲大陸還沒有發達的交通工具前,一位西方傳教士雇了一隊黑人,幫他挑大批補給穿越叢林。傳教士奉命必須在三天內抵達目的地,由於時間緊迫,傳教士一路上不斷地催促大家加快腳步。 第三天清晨,傳教士照例要把沈睡的黑人們叫醒,但他們就是不肯起床。傳教士忍不住問大家理由,他們才氣若游絲地說:「雖然我們的身體已經在這裡了,但是還得等緩慢的靈魂趕上來才行。」 這則非洲故事的寓言,凸顯了世界不同文化的人,對於時間的價值,有著迥然大異的看法。今天,有著不同 價值觀的30世代,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時間? 速度加快未必是好事 二十多年前,當瑞典籍的遠傳電信總經理楊麟昇還是個30世代年輕人的時候,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各國正好盛行「時間管理」的概念, 工作者紛紛去受訓學習怎麼管理時間。當時,楊麟昇服務的公司的董事長,甚至一度認為公司的會議過長,因此下令將會議室的椅子全都搬走,要開會的人就站著開,藉以提升開會的效率。 過去,人們將「速度」等同於時間的運用,行事曆、記事本、計畫表、電子化的各種工具與解決方案,都是為了更精確地切割時間,滴水不漏地善用每分每秒。如今,科技的進步更加速了人們對速度的渴求,無論是透過 電話、傳真、手機、電子郵件、網際 網路或衛星通訊,大家都能在第一時間和位於世界各個角落的人聯絡。 同時,員工也被賦予更高的期待,要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工作績效、承擔更重的責任。 於是,工作者陷入永無止境的速度競賽,在煩亂的待辦事項中,埋頭苦幹,卻找不到人生職場的出路。久而久之,誰也分不清是人們追趕時間抑或被時間追趕。時間 壓力形成一種新的文明病──匆忙病。 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時間管理專家羅塔爾‧塞維特(Lothar Seiwert)在《趕的話,就慢慢來》一書中指出,匆忙病的病因,在於病人認為只要加快速度,最後就能達成所有目標。這種 心理引發了慢性壓力病症,例如心臟病、關節炎、胃病和神經 緊張。 當然,「問題不在速度本身,而在於我們把速度當成一種評斷標準。」羅塔爾說,許多人在不適當的時候也匆匆忙忙,例如趕著結束電話的人,可能忽略了客戶的不滿而失去簽約的機會。匆忙病讓人成天急急忙忙,卻忘了事務的真正核心意義。 更重要的是時間品質 加速過了頭,現在的工作者反而希望慢下來。「減速哲學」、「慢活」、「慢食」、「時間延遲推動協會」等成為生活工作的主流趨勢。現代人企求的,是能不受限於時間的束縛,依自己的節奏也能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現,同時獲得生活的平衡。 32歲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體悟到,「放慢腳步,會得到更多。」林育賢說,紀錄片像人生,不能暫停,也無法倒轉、重來。有時候很好的鏡頭發生了,雖然因機器關機而來不及捕捉,但「原來錯過是為了期待下一次更美好」。林育賢從拍紀錄片中學會了活在當下、享受過程的重要性。 林育賢以前擔任廣告、劇情片副導演的時代,為了節省成本,講究的就是一氣呵成地快,使得拍一部電影,一天要工作近二十個小時,一次開工要在三十五個工作天內完成。現在,拍攝《6號出口》時,林育賢寧願承擔成本的增加,要求每天工時不超過十二至十五小時,將工作天數延長到五十五天,讓每個 工作人員每天都維持最好的狀態。 是的,對待時間的態度才是決勝的關鍵。經常兩岸奔波、以人為先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洪繡巒,在大陸海關近三十分鐘的冗長等待通關時,她都會一面排隊,一面看書,「運用等待的時間創造其它 價值,而不是把焦點放在無能為力的加速通關上。」洪繡巒深信,善用時間是在於建立時間的 價值和品質。 慢慢來就是一種自在,以免因太強調效率而失去效率。台中市長胡志強曾說:「我沒有時間生病。」但後來他還是因病住院了,醫生不准他出院,他不得不「沒有時間不生病」。人就像橡皮筋一樣,拉到極點會斷掉,因此要養成從容的作息習慣,懂得自在與放鬆,伴隨而來的,就會是能專注發揮時間價值與品質的清醒頭腦。 你的五分鐘值多少錢?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人去年平均工時超過兩千三百小時,為全球之冠。 行政院主計處比較世界主要國家製造業的每週平均工時,台灣也是數一數二。 另據主計處去年公布的「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台灣30世代有四成得犧牲睡眠來換取更多時間,三成左右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朋友、從事休閒娛樂,而且深感時間 壓力。現代生活持續加速,從容自在真的有如緣木求魚嗎?該怎麼做,才不會過得像無頭蒼蠅般匆匆忙忙? 西班牙頂尖創新管理學大師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Fernando Trias de Bes),在《時間推銷員》一書裡,描述一位商人申請到合法販售「時間之瓶」的專利,每個購買時間之瓶的人,都可以合法地自由使用五分鐘的時間。但「五分鐘的時間值多少錢?」商人為著該如何定價而傷透腦筋。那麼對你而言,你的五分鐘值多少錢? 「每個人都以為,時間多一點,就能改變生命。然而,不論性別、種族、信仰和社會階層,每個人的時間永遠都是一樣多。」費南多認為:「重點是,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時間才會變得有意義。」 無論是你選擇加速或慢慢來,關鍵在於只有將時間用在對的地方,才有價值。如果只是瞎忙,或把焦點擺錯地方,充其量是浪費時間而已,而且,時間 壓力反而有增無減。 把時間用在對的地方 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走向何處,只有你自己能決定,但是我們可以參考很多有效運用時間而活得多采多姿的人,他們以好的方法把時間用在對的地方,形成正向循環,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身為創意人的奧美廣告執行創意總監胡湘雲,不喜歡固定的時間,也不喜歡被時間固定,不過她常花時間問自己「如何不只把事情做好,並且做對的事情」。她的秘訣就是掌握大方向和事情的優先順序,多做不緊急但重要的事。 人生就是由片刻匯集而成,我們難得能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干擾無時無刻不存在,所以謝震武妥善運用一切零碎時間,閱讀法律案件、台大EMBA班的報告、主持節目的資料、口述出書內容草稿、接受採訪、打高爾夫球 運動、享受 親子時間,在律師、主持人、學生、作家、父親、丈夫等各個角色間游刃有餘。 台灣卡西歐董事長沖室敏治利用每個星期一早上規畫一週的行程,每天睡前想一想今天完成了哪些事、明天要做些什麼。對於人生,他也 會計畫五年後的自己,要成為什麼樣子、到達什麼境地。了解自己要做什麼、對自己有想法和期待,你就會變成你想成為的人、完成你要做的事。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曾以「聽不見的無聲腳步」來形容時間,正因為無聲無息,我們很容易忽略。然而,正如民國初年的文學家魯迅所言:「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 自殺。」我們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有效地運用時間,讓自己的工作能力被看見,才不會困坐在案牘勞形的辦公室中,也才能有時間「把生命浪費在美好事物上」。 你真的會善用時間嗎? 請勾選下列足以對你造成困擾的項目: ●我總有做不完的工作。 ●有一大堆「需要我撥出時間」去做的計畫。 ●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卻不知從何開始。 ●空閒時間愈多,事情做完的機率卻愈小 ●即使我為某件重要的計畫撥出時間,卻常常拖延也不想趕進度。 ●滿懷熱誠投入計畫,卻不能貫徹到底。 ●著手進行計畫時,需要有某些壓力督促我。 ●我總是處在匆忙的狀態裡。 ●當我停下來喘口氣時,要過很久才會回到工作崗位。 ●明知有許多事情吸引我,但卻盡量避免投注心力在裡頭。 ●該做的事卻被我忽略,導致徹夜難眠。 ●習慣用一些藉口,充當抽不出時間做事的擋箭牌。 ●人生彷彿是從一個危機到另一個危機。 ●沒有保留適度的時間給自己和家人。 ●我覺得自己被愈來愈多瑣事,壓榨得愈來愈喘不過氣。 ●當我好不容易撥出時間去做某個拖延已久的事情時,我的注意力 卻被其他尚未進行的工作轉移了。 ●白天裡不知道瞎忙什麼,往往到晚上時,才將事情帶回家去做。 上述這些症狀看起來很熟悉嗎?如果你勾選的項目超過五項,那麼你需要想想怎麼讓自己時間運用更為妥善。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