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林博文: 才女導演艾芙蓉謝幕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2-7-5 07:24 AM
標題:
林博文: 才女導演艾芙蓉謝幕
林博文
: 才女導演艾芙蓉謝幕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l) R S$ r' p
, D3 Y, `8 N4 T1 \9 Z5.39.217.77:8898
. F4 {3 C, K5 n& {+ \$ z
美國文化界和影藝界最近失去了一位才華洋溢的女作家諾拉.艾芙蓉(
Nora Ephron)。猶太裔的艾芙蓉不僅是個上乘作家,更是集導演、記者、幽默家、製片人、部落客、劇作家於一身的大才女。她在六月二十六日因罕見的血癌病逝於紐約,死時才七十一歲。俗話稱:天妒紅顏,老天似乎亦不容才女再多活幾年。
4 j$ d8 D$ k, z; N* d, U8 O6 v5.39.217.77:8898
+ [5 P- ^1 K' C- G7 p Y/ ^' u
艾芙蓉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是由她編劇和執導的三部浪漫喜劇電影:〈當哈利碰上莎莉〉、〈西雅圖夜未眠〉、〈電子情書〉。她的最後一部電影是描述二戰時曾在中國戰區當情報員,日後在電視上教法國菜做法的茱麗雅.柴爾德(
Julia Child)的一生,這部電影也是由她編劇和執導,片名就叫〈美味關係〉(Julie and Julia)。她曾被提名三次奧斯卡原創劇本,雖未得獎,但她對浪漫喜劇的貢獻,已在電影史上永放異彩。
8 b L9 e% T"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8 ?- y5 ^# F& u
有些評論家常把艾芙蓉和二○至五○年代享譽文壇與影壇的女作家兼諷刺幽默家朵樂絲.派克(
Dorothy Parker,一九六七年去世)相提並論。伶牙利齒的派克,當年是享名美國文壇的「阿岡琴圓桌」的成員之一。阿岡琴是曼哈頓西四十四街的一家旅館,現仍營業,一批作家常在旅館定期聚餐聊天。派克留下一堆諷刺性的名言,其中最有名的是嘲諷平時沉默寡言、面無表情而又乏味的美國第三十任總統柯立芝。柯立芝一九三三年辭世時,有人告訴派克說:「柯立芝總統死了!」派克一聽,馬上回應:「他們怎能分辨出來?」不過,幾乎所有的評論家還是認為艾芙蓉比前輩派克更聰明、更有深度也更風趣。
N- C0 u7 `! l: c5 t
7 B) J' o5 I% K# Q3 t! t4 {5 o
艾芙蓉尚未享大名時,最轟動的一件事即為她的第二任丈夫在她懷孕的時候和一名英國女政客通姦,被她抓到。她的丈夫就是在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挖掘水門事件而名滿天下的《華盛頓郵報》記者卡爾.伯恩斯坦(
Carl Bernsterin),伯恩斯坦和同事鮑布.伍華德(Bob Woodward)兩人皆是揭發水門事件涉及白宮的華頓雙傑,並得了普立茲獎。艾芙蓉和伯恩斯坦離婚後,為了報復他的不忠,寫了一本極盡挖苦的小說《心火》(Heartburn),後改編成電影,由〈畢業生〉名導演麥克.尼可斯執導,男女主角分別是傑克.尼柯遜及梅莉史翠普。伯恩斯坦當時揚言要控告艾芙蓉,但未付諸行動。她和伯恩斯坦結婚四年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是作家。
tvb now,tvbnow,bttvb( T/ M" O& U/ z; p6 N
5.39.217.77:8898, x! [5 ^1 @" i8 z& V6 x9 t! M$ D: c# W
艾芙蓉一九六一年在麻州著名女子大學魏思禮學院大三時,利用暑假到白宮當實習生,那時總統是甘迺迪。日後傳出沉緬淫樂而又飢不擇食的甘迺迪曾誘姦好幾個女實習生,其中一個今年年初出書披露她被甘迺迪拐上床而失去處女的往事(筆者曾於二月八日專欄報導)。風趣的艾芙蓉說,她大概是唯一未被甘迺迪看上的實習生。她長相平平,曾自嘲乳房太小。艾芙蓉說她在白宮實習一個暑假,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即當時的眾院議長山姆.雷朋(
Sam Rayburn)到白宮開會,中間跑去廁所,卻被鎖住而出不來,她聽到叫聲即立刻跑去把老雷朋救出來。甘迺迪在一九六○年爭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黨內反對他最力的就是雷朋。
公仔箱論壇% R. s6 ~ T2 d% o! k% _
8 p8 g1 W- d: s% Xtvb now,tvbnow,bttvb
艾芙蓉以寫作為職業,很可能與遺傳和後天環境有關。她生於曼哈頓,四歲即隨父母搬到好萊塢,他們都是劇作家,但都不太成功,後來都淪為無可救藥的酒鬼。艾芙蓉有三個妹妹、姊姊四人也都是作家。她在魏思禮時,即為學生報紙撰文。畢業後想當記者跑到〈新聞周刊〉(
Newsweek)求職,結果只被分到收發室當收發員。一九六二年秋,紐約各報發生大罷工,艾芙蓉在一份臨時出版的報紙上寫了好幾篇反諷〈紐約郵報〉的文章,當時紐郵是一份自由派報紙,女報老板朵樂絲.史福(Dorothy Schiff)非常欣賞艾芙蓉的文字和俏皮,她說:「能寫文章反諷郵報,就可來郵報工作。」於是,艾芙蓉實現做媒體人的夢想,於紐郵待了五年,在競爭激烈、人才輩出的紐約新聞界初試啼聲。
- d8 D( A- A/ D% V1 M$ v) E
公仔箱論壇7 v* g+ T0 r! P: |
艾芙蓉在前年出版了一本雜文集:〈我什麼都記不起來〉(
I Remember Nothing)她把她死後「不會想念」和「會想念」的事情列了一張表,在「不會想念」欄裡赫然出現保守派黑人法官克萊恩斯.湯瑪斯(ClarenceThomas)的大名。艾芙蓉死後,所有的電視台在報導她所擬訂的「不會想念」的名單時,都不敢報出湯瑪斯的名字。
0 z( H3 c4 I; m" d5 D) c0 Stvb now,tvbnow,bttvb
' H) W; t1 x4 _1 x1 |4 o- A& j6 R) e
和艾芙蓉接觸過人的,不論交情深淺,都說她是個慷慨、大方、寬容、周到、風趣而又很關心朋友的人。艾芙蓉在人間留下來的有兩個最可貴的資產,一個是她的文字作品和電影,另一個就是她鼓舞了無數中學和大學女生立志要當作家的熱望。受到她啟發的人,這一陣都在網路上撰文感謝她、悼念她!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