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2-6-14 08:10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5 v9 \/ f* Y; D8 o% [) u1 d
2 g# j* U8 F- v4 u0 ttvb now,tvbnow,bttvb(5)貨幣政策目標 * o' Y, W9 \1 c% V0 y* d3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j3 q) x; h! Q' v6 c5.39.217.77:889832.不過,還有一個微妙的法律問題。香港貨幣體制的整體運作以「外匯基金條例」所賦予的相關權力為依據,而制定和推行貨幣政策則依靠運用外匯基金的權力。這意味着香港的貨幣政策必須具有「直接或間接」與「港幣匯價」(exchange value of the currency of Hong Kong) 有關的目的。在此,「外匯基金條例」第3條第(1)款至為關鍵,它指明外匯基金「……須主要運用於財政司司長認為適當而直接或間接影響港幣匯價的目的,以及運用於其他附帶的目的 ……. 」。' D {8 V! y- v" N/ S& T- t1 n4 n, m
公仔箱論壇3 }7 c f" i) `7 E' i
33.然則,「外匯基金條例」並沒有界定「港幣匯價」,換言之,這可以是港元兌其他外幣的對外匯價,好像美元、人民幣或一籃子外幣。因此,當局行使「外匯基金條例」所賦予的權力,維持比如港元和人民幣的穩定關係,而非港元和美元掛鈎的固定匯率,應可算是恰當的。3 S$ e0 F3 }, o9 o( ^
1 t) U V( ~& B9 m$ ^34.反而有一個重要問題是我們應當回答的:如果把貨幣政策目標從穩定的美元掛鈎匯率,轉而為價格穩定等等,在現行法律下又是否依法可行?我不是律師,沒有資格給予法律意見,但我認為有三個支持的論據,不妨暫且一說。 7 w7 ]2 ?8 O4 M/ j% Jtvb now,tvbnow,bttvb " x6 ^% ]8 n6 \% }' K( K" O% f5.39.217.77:8898 ) ]8 |. ?. ]% F5.39.217.77:889835.第一,「港幣匯價」(exchange value of the currency of Hong Kong) ,至少在英文表述上,可以是港幣對外或對內的兌換價值。兩者的分野在財政司司長2003年6月25日財政司司長與金融管理專員互換函件有關貨幣政策目標的隨附函件中已有所反映。財政司司長在其函件英文本中申明,「貨幣穩定」即「港幣對外兌換價值的穩定」(a stable external exchange value of the currency of Hong Kong),用「對外」一字修飾「港幣兌換價值」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所謂對外兌換價值,很明顯就是港元兌換外幣時的匯價,又或是從外進口香港所需物品時用作換算的匯率。至於對內兌換價值,就是我們使用港元在香港境內換取消費品和服務時用作計算的兌換價,它可以用各種物價指數來量度,當中以消費物價指數至為重要。因此,有關當局可以合法地運用外匯基金來控制香港的通脹。; a* ~2 x3 ?+ g. }0 V(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