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便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打印本頁]
作者:
hyden
時間:
2007-11-18 08:25 AM
標題:
便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便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 |" k4 C" w9 y, @
( g- X7 J3 T0 k* m* i% g) c公仔箱論壇
便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連有些醫生都容易將大腸癌誤診為痔瘡,你該怎麼辦?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6 `7 V8 s; D$ J2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Z: D7 U; u2 o' Q
' Q. {4 r' {% A$ [
文.李怡嬅 攝影.呂恩賜
: W# d- Q8 N; t* O& E6 N' w1 S5.39.217.77:8898
2007/11 康健雜誌 108期
* E3 Q$ l4 ~3 d+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5歲公務員沈先生,有便血情形很久了,他認為是痔瘡引起的「正常現象」,沒想過就醫治療。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a/ d2 D& e5 u* _* S3 l: _ q) ]
3年前,沈先生的母親因病住院,那陣子為了兼顧工作與照顧母親,睡眠不足、身心疲憊,有次排便時竟大出血,就醫後醫生判斷是痔瘡惡化,也擔心可能長了「壞東西」,除了開藥膏給他,也進一步安排鋇劑大腸X光檢查。檢查結果沒有異常,沈先生按時塗藥後症狀也好轉不少。
: Q; s* v1 g/ Q) X/ o% ?; W
故事還沒結束。去年,沈先生大出血的情形重演,這一次還伴隨著腹痛、大便形狀明顯改變(變得又細又小,有時還有透明黏液),但他自恃兩年前檢查結果正常,又沒有家族病史,毫不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
4 ~' }" s% I/ c$ m
直到後來他的一位同學得到大腸癌,症狀和他一模一樣,他才警覺事態嚴重,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
9 U/ | T; |) j$ J( p' K
檢查過程很順利,醫生熟練地將大腸鏡從肛門插進去,先是很快地推至大腸末端,再慢慢拉回做地毯似的檢查。沈先生沒有打麻醉,清楚地聽到醫生說:「目前都很好,沒有發現瘜肉或腫瘤。」他原本忐忑不安的心稍稍釋懷。沒想到幾分鐘過後,醫生臉色凝重地指著螢幕,「這裡有一個腫瘤,要切片看是好的還是壞的。」沈先生驚愕不已,腦中一片空白。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U% T' ]( a$ y
7 o- p' P' m ]. [1 ^3 Y( U
切片結果顯示是惡性腫瘤,而且因為發現較晚,已經是第三期大腸癌,也就是癌細胞轉移到淋巴,五年存活率約40~50%。雖然心裡先做了最壞的打算,噩耗宣布時,沈先生仍一時無法接受,反覆自問:「為什麼是我?」沈太太則是驚慌失措,淚流不止。
+ S5 p C" e8 }! q2 p9 r j
由於腫瘤有5公分之大,醫生先以放射療法加電療,讓腫瘤縮小至3公分後開刀割除,再做化學治療。化療的副作用很難受,療程還沒結束,沈先生就決定放棄化療,所幸病情已經控制,現在除了每三個月的定期回診,生活起居已回歸正常軌道。而這次生命的重挫,讓他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建立新的飲食習慣,也不敢再輕忽身體求救的訊號。
* x Z! ~* E+ g# T3 u7 q3 q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之前沒檢查出異常?醫生判斷,3年前那一次大出血,腸子應該已經有瘜肉,可能是鋇劑X光檢查有誤差(濃度配得不好或照得不好),影響醫生的判讀。醫生認為,如果當時再做大腸鏡檢查確認,或許就能提早發現,免去後來的折騰。
9 M0 d8 n' k, w9 r Y5.39.217.77:8898
很多痔瘡患者像沈先生一樣,以為便血症狀只是舊疾作祟而「忍」著不就醫,忽略出血也可能是大腸癌的先兆,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張簡俊榮指出。
. ?2 @ X4 e; ]- R: z6 r( z9 ?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劉建國透露,甚至有人求醫後不肯面對真相,堅信自己只是痔瘡並非罹癌,轉而求助綁痔瘡(醫生以橡皮圈緊綁痔瘡,約8~10天痔瘡組織因壞死而脫落)、吃偏方、自行購買成藥,延誤治療時機。
tvb now,tvbnow,bttvb/ Q% V! {* E8 z$ c5 R0 w9 Z5 I
幾乎所有大腸直腸科醫師都遇過輾轉求醫治療痔瘡卻未改善,經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大腸癌的病人。歌手楊烈因便血、腹瀉難忍第一次就醫時,也被誤診為痔瘡發作,換了第二家醫院才診斷出大腸癌。
1 ]" ~# y7 Q$ A$ H! I* W, w& r7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病人難判斷,醫生也常誤診。那麼到底該怎麼區別究竟是痔瘡,還是大腸癌呢?
6 L1 J, O. V5 d' ntvb now,tvbnow,bttvb
張簡俊榮說,一般以出血的顏色做初步判斷,痔瘡出血顏色鮮紅,是排便時因用力擠壓造成靜脈出血;而大腸癌出血顏色偏暗紅,是癌細胞侵襲、破壞正常組織造成,血液留在腸內一段時間才隨糞便排出。
' v" P/ w- ]2 R5 o5 @! F) C T"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不過要小心的是,如果腫瘤位置若靠近肛門,也會排出鮮紅的血色,因此還要看有無合併其他症狀,如出現腹痛、腹瀉、大便形狀改變(變細、變小或不成形)、或貧血,最好趕緊就醫檢查。
8 G2 H r- _8 R$ m G: M. ]公仔箱論壇
愈早發現存活率愈高大腸癌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了警覺症狀,定期篩檢是更積極的防治做法。大腸癌有90%以上由瘜肉長大變化而來的,癌變過程約需5~10年的時間。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發覺異常時,大多已是第二、三期甚至末期,因此早期篩檢、切除瘜肉是避免罹癌的重要防線。
: Y+ U# V2 b0 ~) ?
但台灣篩檢率偏低,顯見國人的警覺性不高。根據2005年國內一項調查指出,50歲以上的民眾篩檢率只有二成。
0 U- k1 Z( M* h" Q/ T; O' b
因而造成發現大腸癌時已太晚,國民健康局分析2004年的29家醫院、6,463名新增病例發現,二、三期病患比率超過五成三,而早期大腸癌發現率不到二成,低於美國的二成九。
- S9 t0 {, S2 @$ y* I+ C
「應想辦法提高民眾對大腸癌的認識,尤其是高危險群,」也是大腸直腸外科學會理事長張簡俊榮大聲疾呼。
tvb now,tvbnow,bttvb* I- x8 q9 [$ [& G& `$ K4 i- B1 n
有鮪魚肚者請小心國內最新調查發現,腰圍粗細(新陳代謝症候群的指標)與大腸癌大有關係。台大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邱瀚模分析院內健診中心近5000人的資料發現,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罹患多發性大腸瘜肉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3倍。至於兩者為什麼會有關聯,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4 a. ]3 S% b+ k' e* i8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其他高危險群還包括:
6 b7 C9 W8 _# `, L0 E% u% [5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0歲以上的民眾:歌手楊烈、作家張曉風、導演楊德昌、香港藝人鍾楚紅的先生朱家鼎,都在50歲前後罹病。
公仔箱論壇( c" q5 ^, I4 x1 g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一般民眾50歲之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5年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鋇劑X光超音波檢查、每10年一次全大腸鏡檢查。邱瀚模醫師特別強調,有75%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因此早期檢查格外重要。
) a9 V* d' S4 H公仔箱論壇
有家族病史:父母其中一人罹患大腸癌,子女罹患機率是一般人的2~4倍,如父母兩人皆有,則危險性提高3~6倍。
* y) i' G: H" h* e7 m7 K5 V公仔箱論壇
多位大腸直腸科醫師發現,近來有年輕化的趨勢,50歲以下的患者愈來愈多,因此馬偕醫院劉建國醫生呼籲有家族病史者應提早在40歲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
- C! H7 d1 l4 D* R
有個人病史:包括曾得過大腸癌、慢性發炎性大腸炎如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腺瘤性瘜肉。有大腸癌病史者,復發機率高達五成,最好每三個月追蹤一次,二年後每半年、五年後每一年檢查一次;而有腺瘤性瘜肉者,瘜肉切除後每3年追蹤一次;至於有慢性發炎性大腸炎患者,建議發病後8年開始篩檢。
tvb now,tvbnow,bttvb$ e. T# F' S. S+ z6 I: z9 X
美國知名主播凱蒂‧庫里克的先生就是因大腸癌,在42歲時去世。兩年前凱蒂去做了大腸鏡檢查,並將檢查過程在電視上轉播,引起很大的迴響,美國篩檢率短時間內提高20%。
7 \) t! V( b* v5 h3 L
歌手楊烈罹癌復原後,也參與公益演出,現身說法呼籲民眾,早期篩檢、警覺症狀、保有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預防大腸癌的不二法門。
9 v, |- u6 W7 V; K( G7 u7 K0 z,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審稿專家: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簡俊榮)
作者:
kent8118
時間:
2007-11-18 05:06 PM
谢谢分享。。。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