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2-1-15 08:12 AM 編輯 # G; V# E5 Y4 z2 C2 W' I( l/ v! L+ N6 Y3 d6 _ 安裕周記:不要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 Y+ y! t' _2 B% X- `6 O+ \# ^ l5.39.217.77:8898$ E. Y1 O6 A x! n
tvb now,tvbnow,bttvb- N9 o$ E8 R% s. a- @- G
社交網站facebook這幾天有一個帖子在我腦海晃來晃去,那是一條四十二秒長短片,配了音樂,剪接不算很業餘,只是那帶著廣東口音的國語聽來有點怪怪。說的是香港快要給大陸人淹沒,從小學到大學學位都如是,片末有一句旁白說「獅子山下還會有出頭天嗎?」從政治正確來說,這種手法未免有操弄族群省籍矛盾之嫌,但又確實說到幾百萬生於斯長於斯的地道香港人心裏。片完了,黑底白字打出一堆文字:不要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2 Y2 R9 K& `- G1 K* k5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Y2 y/ G) w- I% V
一些朋友這幾天跨海去台北看大選,在whatsapp上發回來的短訊是希望蔡英文勝出。這種情況很普遍,連久未見過的小林也因著南方朔表態支持蔡英文而雀躍。這種心態在周邊認識的朋友裏不少。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情的折射?是不怕民進黨上台後兩岸兵戎相見?(回應是中共試射導彈早已有之),抑或兩岸關係倒退到斷絕這四年的經貿往來?(回應是好哇,斷了三通,香港保住轉口貿易這一塊)。我想,這些書念得很好的年輕朋友絕不是盲目好戰主義分子,他們的想法是悲情下的反彈,this city is dying,唯一能夠挺抗中共的只有民進黨,對陰霾漫天going nowhere的香港而言,等於是濁浪惡水上的燈塔。公仔箱論壇/ v! v, P' i1 K5 S
, D. \8 O1 q' d# C( ^5.39.217.77:8898「台灣」不是地理名詞,是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結束後的一個政治名詞,是等於毋忘在莒、光復神州、克難救國、漢賊不兩立的意思。當然,在某幾十年間,「台灣」也代表了高壓統治、警特橫行、民主無望的多重意義。至於更貼近平民百姓的「台灣」,一九八八年之前是人人不宜居之的一個島,恐怕台灣朋友還記得「牙刷主義」這詞——兩蔣當道年間,台灣大款人人都想移民外國,有些家庭幾乎第二三代都走光變成小美國人或小澳洲人,留下父母在台北賺最後一桶金。那些子女都不在身邊的父母就是牙刷主義者——只留下一柄牙刷,要走馬上就可以走。那天讀報,讀到宋楚瑜原來曾經在美國修了一個圖書館學碩士,馬上就笑了出來,宋先生可能也一度是逃兵。七十年代中葉,美國甚缺圖書館管理員,有這個學位,很容易找到工作兼留在美國。宋先生也許是例外,但也許不。但其他的台灣的美國大學圖書館學碩士,八九不離十必定是與意圖留在美國有關。tvb now,tvbnow,bttvb; B9 n4 n& y. C' s8 R
/ H( C. O6 n8 r( r' I4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O. k' p7 P& o& s6 F8 S
說這些出來,不是取笑台灣人,香港也有這些情況,二十幾年前「六四」還未發生,也是大批大批移民加拿大,還創了一個語帶相關的詞語「太空人」。我的親友裏大不乏人,從山東膠西到上海溫州到香港到英國/加拿大/澳洲。大半生在過客身分中渡過,那是轉徙神州天地間的忙狼狽,說得直接一點,由北而南都是在逃避共產黨。到英國人快走,又得打包袱西進,輕描淡寫一句「我去land了」,丟下了大半生在這小島擁有的一切,變賣細軟去了冰天雪地的洋人國度。我還記得九十年代初回到香港時,聽到藝人曾志偉的一句黑色喜劇笑話直插心脾:貧賤不能移……,過了兩秒,才冒出一個字:民。那是千家萬戶在太平洋彼岸的避秦之夢。5.39.217.77:88983 k* @ W5 `$ N
4 [: ]% C, k j3 l7 C# w不算垂死也半死不活 3 ^3 | U, z1 t2 W6 d$ Y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2 r. J8 |, s% U" c8 H4 B
當香港和台灣的同質性如此相近,當香港來到今天的縱然不算垂死之城也是半死不活,回歸十五年不到就接連丟城失地了。有人說,香港不是好好嗎,連續十八年榮膺自由經濟體第一,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多次得到中共高層信誓旦旦保證,香港更能比台灣領受中國大陸崛起的庇蔭。我同意這些,絕對沒有一絲異議,然而我想問:十五年前有沒有中共幹部和你爭論中國人和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應不應該在民意調查列出來?十五年前的新華社有今天中聯辦的高姿態麼?十五年前的一國兩制是如何實踐而今天的一國已取代兩制你知道嗎? 9 M L. Z8 t7 \$ g#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W3 Y+ ]; ]* a! Z
2 x' k: L( Z2 Z7 q- K* i2 |! U香港社會有看法認為,這幾年一些反對內地人反對中共插手香港的行動和思潮,是因為香港經濟凋敝的自卑心作崇。我不能夠完全同意這種以偏概全的說法,如果就是這麼回事,香港年輕人到尖沙嘴D&G門外拍照就不僅發生在今天,八九十年代日本歐美遊客都在廣東道摩肩接踵,要反對要眼紅,不應該是當下。至於所謂反對內地人心態之說更是不明所以,反對什麼,只是因為一些同胞在街上撒尿拉屎?太兒戲的反對理由了吧。如果這樣討厭內地人,每年「六四」就不會十幾萬人其中包括大量年輕一代,坐在維園熬一個汗流浹背或淒風苦雨的晚上來悼念二十幾年前壓成肉醬的內地人。5.39.217.77:8898/ f* n! U) P' G& `2 N0 N* N*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Z) ~( s( P- e! b 聒噪的香港一些人 2 u e, K) M; x3 u/ N,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5 V8 @9 r& x2 r% P' b, M
香港社會對台灣選舉的關注和關切,是一種唇亡齒寒的入神凝視。老實說,馬英九或蔡英文當選,對香港七百萬人的宏觀影響並不深邃,關心的是有沒有能力抵擋北京的各式介入或干擾。統獨在這次台灣大選不再是議題,也就是說,所謂「把台灣從中國脫離出去」的爭論不復存在,相反,人們以更加務實的角度來觀察這次選舉前的一切,而非選舉後的發展。選舉前的一切,是指中共對台灣選舉的任何形式影響或介入,人們看到兩個層次的走向——從文宣而言,中共完全避免公開討論台灣選舉的結果或評論任何主要政黨,這種禁足,是因為九十年代台灣首次民選總統前解放軍試射導彈,結果把李登輝送進總統府的教訓。這種不發一言的做法,在香港社會留下很奇異的印記:香港這些年沒有一刻能夠享受類似的政治靜謐。惡形惡相和惡言惡語,以一國和兩制的主客互換進入我們的政治生活;那是聒噪的人生體驗,簡單而言是令人感到討厭。難得是台灣能令世界上最喜歡說話的政治組織閉嘴,太了不起。tvb now,tvbnow,bttvb- Q! z* i a; j4 C
邵宗海: 台灣大選後與中國的關係5.39.217.77:8898% B) T6 K+ R! k. ~. V m
9 O. P! F6 z) { }: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J) k' \3 I8 o- |. X! X% K; T
世界上有部分國家與台灣很像,就是內部換了領導人或政府,它們對外的關系可能會面臨調整,譬如很多阿拉伯或回教的國家與美國的關系就是如此。但是這種外交關系的結局也並非完全只是“零和關系”,基於七分與執政黨維持關系,也需三分用於在野黨的原則下,美國在面對這些國家的政局更迭情況下,外交政策也不至於走到“全面翻盤”的地步。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S+ b% @, A# D+ J
u. P4 J1 Y% B7 C# K$ V/ a但是,台灣卻與很多國家不完全相同的一點,就是它的領導人一旦替換,或者更明確的說,它的執政黨一旦輪替,它與很多國家的關系雖仍可維持原狀,但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系可能就會“一夕崩盤”。tvb now,tvbnow,bttvb" ^4 f$ ] v5 U6 h
1 p/ R6 D" p3 O9 [- F* C; q9 l蔡若當選 兩岸關係將緊張 ; q+ z/ N- F1 ]公仔箱論壇這絕對不是一句“信口開河”的話,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就可以證明中共從沒有給予陳水扁一絲好的臉色,等到2004年陳水扁連任,北京甚至在他准備要宣讀“就職演說”的前3天,就以“文攻武嚇”的內涵先行回應,這就是著名的“五一七聲明”。再嚴格來說,從2000年到2008年陳水扁執政8年期間,就是因為民進黨政府不接受北京要求的“一個中國原則”,這樣長的時間,兩岸兩會的協商就可一直停擺。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1 D( I9 I. P# R* {6 O: X
& n: r/ c- w! O3 [! ?1 p從去年到現在,台灣又在進行再一次的總統大選。這次,選戰中雖然沒有像過去充塞了統獨的論戰,可是“九二到底有沒有共識”,以及“接不接受九二共識”,卻是本次候選人辯論中的主軸。看起來二個主要政黨候選人的政見與風格已被口水淹沒,大選最終勝負的關鍵,好像就在1000多萬選民最後對“九二共識”的取舍。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北京已經非常明確的宣布,如果本次選後,台北不再接受“九二共識”,所有兩岸未來的協商不僅將予中止,而且目前標志著和平發展的兩岸關系也將倒退。 , o: x u" A; _* N7 B' U ( h2 t7 E! P, l- o公仔箱論壇對現任馬英九總統來說,“九二共識”的全力推動,曾達成與對岸最後完成七次“江陳會”與十六次協議,應是他過去四年的政績,照理挾著執政的優勢,他應該輕松以對才是,可是卻因民調支持度無法拉開差距,仍然面臨苦戰。/ O2 h) ?4 m1 X# E. I
張鐵志: 台灣如何走向公民社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c) P6 z; d5 R8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t8 m8 h( Z# d0 b1 @$ k a: S. r
" e0 e% G# P/ R8 g3 h: Qtvb now,tvbnow,bttvb1949年以後,國民黨在台灣建立起一個半極權體制,這個體制比其他的威權體制更加嚴密地控制所有社會組織,並灌輸民眾意識型態。在社會各產業與職業,是一套細密的黨國統合主義來控制;在地方社會,則是透過地方派系的侍從主義來控制與動員。台灣的民間社會只被鼓勵去賺錢與娛樂,不可能形成任何自主的社會組織,更遑論公共領域。 1 e Q& u8 Y% V8 _- d! ^9 k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 W) e1 C6 g- }
到了七零年代初,由於經濟現代化的結果,以及國民黨政權在此時遭逢的內外危機因而開始放鬆,社會力開始從長久的高壓統治下一步步解放。一方面是新浮現的文化運動,從電影、藝術、搖滾、舞蹈等,尤其這些文化運動開始思考現實的各種問題;另方面政治反對運動也透過辦雜誌和串連,逐步組織化。一個未成熟的公共領域開始誕生。但此時所有組織結社都還在黨國體制的嚴密控制之下,民眾也還沒有強烈的公民意識。 0 j( Z c0 F1 P7 k& g; O& C( b I* _3 _6 u& K! A! X. h+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一直要到八零年代,民眾才起而爭取被侵犯的權利:勞工爭取他們被積欠的工資、要求改善勞動條件;消費者爭取吃到安全的食品,草根社區抗議嚴重的環境公害等等。另一方面,各社會群體也開始要求掙脫國家的管制,追尋自主空間。那是社會力的真正解放期,不論是環保運動、勞工運動、婦女運動、原住民運動、校園民主運動等等,各個團體都起來爭取權利。 . v% u l9 P" V6 f5.39.217.77:88987 c6 w7 ]5 f a& M9 m0 `1 t8 r
在八零年代初期,由於美麗島事件的鎮壓,所以政治運動是以辦刊物喊選舉組織為主,街頭抗爭的頻率和強度不及以環保或經濟議題強,甚至可以說社會運動幫政治運動打開了街頭空間,但政治反對運動又為社會運動一步步突破了政治禁忌。1987年解嚴之後,台灣開啟了政治自由化階段,各種社會運動的頻率和強度都更為增加,那是台灣社會運動的黃金時期。 3 x" C: b; ?, q3 h, K% p: O5.39.217.77:8898- D, m8 [ l4 i8 L9 G
八零年代可以說是一個燃燒的「抗爭性民間社會」。在此用「民間社會」,一方面這是當時對「civil scoiety」的普遍翻譯,而這個翻譯也 反應了那個時空的社會現實和想像:當時論者是借用同時期在東歐如波蘭團結工聯反抗黨國體制所使用的論述,強調「民間社會」和國家的二元對立,社會如何掙脫威權國家的控制、獲得自主性。「民間社會」論者也強調反對陣營中應該放下統獨的歧異,先以對抗黨國體制優先。 % Z+ t/ W+ P$ C. \5 G8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j# e, {- |- i3 ~
到了九零年代民主化之後,對抗性的「民間社會」逐漸轉變為所謂「公民社會」。所謂公民社會,期待的是公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預設一個理性討論的公共領域、以及強調國家與社會並非二元對立。所以,在「民間社會」時期,民眾是要求國家退出社會領域,如不再控制媒體、工會、校園等;在「公民社會」時期,則是要求國家重新介入社會,如媒體改革和社會福利都需要國家某程度介入。前者是反抗性的;後者則是民眾的自我組織,並需要社會和國家關係的重構,以及建立一個多元思辨的豐盛公共領域。% j B; ^2 J3 B5 o' \3 _! }
tvb now,tvbnow,bttvb" O% q" L6 R' w8 i
這個轉變主要是因為在九零年代,一方面威權體制逐漸崩解,人民的基本權利獲得逐步保障,形式民主被逐漸建造起來,所以不太需要強調社會與國家的對抗。另一方面,人們也開始認識到民主的建立不只需要專制政權的解體,不只要有選舉制度和政黨競爭,而還必須要深化公民的政治參與、改善民主治理的品質等等,尤其在於在生活的各個層面能有更平等的社會關係。5.39.217.77:8898- A* n5 T( E+ t' j0 S. Z2 n
6 p- d4 c9 j" M% R9 Y, |
在這個時期,公民社會與國家或者政治部門的關係還有兩大變化。5.39.217.77:88980 m! o( q, \, @9 C8 B1 @
5 d( c9 q/ Z9 X/ o9 \3 M) ]5 f公仔箱論壇首先,原來處於激烈對立的社會運動與國家部門的關係出現幾個重大調整:1.社會運動更為制度化、專業化;2.國家的統治技術開始改變,一方面設立新的法律來承認新的公民權利,另方面也給予更多管制與限制,如1988年制定的「集會游行法」;3.政府開放社運團體的政治參與空間或者是說整編入既有的權力體系,不論是或者既有的政府決策機制納入NGO團體的代表,或是新設立的政府組織如總統府人權委員會、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會、非核家園宣導委員會邀請這些民間團體。, u9 C3 {0 q5 G
. \2 B& V& C- k6 O當然,這個改變並不代表傳統的議題和抗爭劇碼就從此消失了。立法院和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從來沒有停止過人民的喧囂與黃色的布條。不過,在八零年代獲得新公民身份的人們,確實開發出不同方式去改變傳統的權力結構或者政治想像(見本書「台灣的新公民運動」一文)。/ Q$ U4 `1 u5 |5 ^& E;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3 ]9 W; E/ U( w. P
另一種關係的轉變是民間團體和政黨之間。從八零年代起,由於許多社運抗爭(如環保、人權、勞工等團體)的反抗目標都是指向執政的國民黨的政策,所以和作為反對黨的民進黨有比較強的結盟關係,並且都可以被視為處於相對於黨國體制的「民間社會」;或者說,這個結盟關係在許多例子中其實是民進黨為了建立反國民黨社會聯盟,而主動直接涉入、影響這些社運團體。也因為這個結盟政治,民進黨在價值上比較願意接受這些進步理念。& o0 R4 H% D&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