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n: f0 j/ [: R4 D0 M; a' r- itvb now,tvbnow,bttvb即便如此,由總理努裡•馬利基(Nouri al-Maliki)領導的伊拉克現政府,也主要由親伊朗的什葉派組成。由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在伊拉克已經成為了一支有力的力量,他們與德黑蘭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Guard)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2 {0 m; [3 p4 I v& S
3 ]% a' T2 u) }9 q9 v- ntvb now,tvbnow,bttvb甚至在美國撤軍之前,西方觀察人士已經清楚,馬利基政府對於德黑蘭的意見,遠比對華盛頓的意見更為看重。最近的一個跡象是,阿拉伯國家聯盟(Arab League)投票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採取制裁時,阿拉伯世界的主要國家共同決定對敘利亞採取制裁,而伊拉克政府投了棄權票,伊拉克的這個決定被廣泛解讀為順從伊朗的意願。伊朗仍然是敘利亞的親密盟友。一位西方外交官表示:“伊拉克在敘利亞制裁問題上投棄權票,讓我頗感驚喜。我原以為他們會投反對票。”5.39.217.77:8898& o, X0 N- o! p% v$ g3 A
公仔箱論壇$ t8 ?- r. A1 E$ x7 ^, m
終結伊拉克戰爭的承諾已經拖了很久,對於奧巴馬而言,結束伊戰意味著美國能夠集中精力處理更重要的緊迫問題:首先是提振美國經濟,並重新將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定在中國和亞太地區。而從阿富汗撤軍,是這個戰略的下一部分。+ O( Z7 l: p# _& e' T/ P
5.39.217.77:88986 l! D, |, Y/ \9 l
奧巴馬政府拒絕在利比亞戰爭中扮演主要角色,反映出美國已經下了新的決心,將減少在中東“治安”方面花費的時間、鮮血和金錢。與布什時代構成鮮明對比的是,主張在中東地區施行更具對抗性政策的,如今變成了歐洲國家。tvb now,tvbnow,bttvb6 l: u' N; w; z5 D7 ?0 h
tvb now,tvbnow,bttvb( {' }" ~ @9 ^
在推翻利比亞卡扎菲(Gaddafi)政權上面,法國和英國最為賣力。而眼下,英法兩國連同德國,又在牽頭推動西方國家對伊朗石油施行禁運。! E0 u# H/ f/ @( O' d" m4 |* J
$ P4 d9 O4 u0 S! z; w% I5.39.217.77:8898在美國國會以及歐盟(EU)的壓力下,奧巴馬政府很可能會追隨對伊朗進行石油禁運的號召,但美國人對這種做法的后果顯然十分緊張——而且他們的緊張有其道理。伊朗可能會把石油制裁視為經濟上的戰爭行為,而這有可能會引發真正的戰爭。以色列也在公開討論對伊朗核計劃進行軍事打擊的問題。 4 Q4 i! r8 B# r( V' E0 Wtvb now,tvbnow,bttvb 4 H2 P$ O1 H3 K& o2 ?5.39.217.77:8898隨著美國從伊拉克撤軍,美國和新近實力有所增強的伊朗之間爆發沖突的風險正在加大。相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倒台,會對伊朗政府造成沖擊。但那也可能導致敘利亞的崩潰,從而構成引發地區性沖突的危險。而地區性沖突又可能牽扯周邊國家,並最終牽連美國。公仔箱論壇% \! L' I i, b ?
4 ~; i/ H+ U2 B2 g公仔箱論壇奧巴馬如今已兌現了自己在競選造勢時的承諾,結束了“愚蠢的”伊拉克戰爭。然而,如果美國不想在局勢非常不穩定的中東地區被卷入到更深的沖突裡,既需要某種自制力,也需要一些運氣。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12-23 07:51 AM
美國的戰略轉移——評美軍撤出伊拉克 趙景倫 2 a- z: U S$ F, ~# C6 o! [8 h1 q/ j- L# W- S&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