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備受社會關注的“8毛門”患兒陳志強從武漢同濟醫院康復出院,共花費23886.43元。同日,患兒父親陳剛承認深圳兒童醫院當初診斷正確,並為自己對專業知識的無知和一時衝動向深圳兒童醫院公開道歉。(10月29日《南方都市報》)公仔箱論壇3 X' x1 X$ u( N- e! [% Y
" @$ ]' r0 f4 s- U4 d 患兒父親的道歉不僅為沸沸揚揚的“8毛門”事件劃上了一個句號,而且也用事實證明了所謂的“8毛門”不過是一場鬧劇。然而,反思整個事件的過程就會發現:在這一鬧劇中,衝動的其實不止是鬧劇的主角——陳剛,還包括媒體和社會大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 }8 P" t3 t3 f7 `' N
$ S" c# ^0 |6 z% _" v# Z 不得不承認,新聞媒體有追逐噱頭的本性,在“8毛門”事件中,為迎合社會大眾的好奇心理,媒體在報道中普遍使用了“8毛錢治好10萬元病”的字眼。而事實上,即便是“8毛錢”治療的廣州市兒童醫院也表示不能排除患兒是先天性巨結腸的可能。況且,患兒接受8毛錢治療後只是“排便正常”,現在看來只能證明是“病狀消失”或者“病情緩解”並不能證明就是“治愈”。這正如一些評論所指:“暴露了國內媒體在涉及醫療、生物等專業性報道上,部分記者基本功不扎實的軟肋。”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醫患矛盾頻發,患者對醫生的普遍不信任使社會大眾也更容易接受媒體“惡醫”、“庸醫”等有關“不良醫生”的報道。如果媒體在當初的報道中能夠採訪更多的專業人士及機構,如果社會大眾多給醫生一些理解,或許就不會出現“8毛門”事件被扭曲和誇大的情形。tvb now,tvbnow,bttvb ?, I( l$ T, `4 j.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