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討論] 家长扼杀聪明孩子的五件错事 [打印本頁]

作者: gaodazz    時間: 2011-8-14 08:22 AM     標題: 家长扼杀聪明孩子的五件错事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要做的应是: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理解,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下面五件事是最常见的认识误区,家长一定要注意。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专家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

  妈妈很着急,买了好几本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宝宝,后来带着圆圆去检查,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结果在测验时,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就懊恼不已,不知道是否还要再测试一次。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总结来说,关于智商测试有四点“误解”,家长千万注意:

  1.智商高就是“天才” 

  有些家长抱着鉴定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的目的来做智商测试,这是荒谬的。智商测试只是儿童心理咨询中一项科研或治疗的评定手段,单纯的智商指数并不能说明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

  2.智商等于智力 

  目前的智商测试通常是由语言、数字和图像等三部分内容组成。实际上,人的智力的全部内涵要远远超出这几项,通常而言,人有音乐、语言、空间、数学、运动、人际关系、心理调节等7种智能,而目前的智商测试是不可能将其全部测出来的。

  3.孩子都需测试智商 

  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智力超常儿童和智力迟滞儿童都为数极少,90%以上的儿童属智力正常范围。因此,专家普遍认为,测智商只是对那些疑似超常、弱智或心理有问题的儿童才适用,一般人不必测智商。

  4.一测定终身 

  人的智力是变化的,一次智商测试只能说明他此时此刻的智力状态,而不能完全作为预测将来智力的指南。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

  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根据列文博士八大系统理论,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好动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误区五:课程教育越早越好 

  以前人们总是抱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孩子在家中只要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就可以了,这样父母的工作也可以不受影响。但今天,爸爸妈妈们总是围着孩子转,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一样。尽管这样,父母们还是整天担心:我们做的是不是太少了?我们能一无所知地无视孩子能力的发展吗?我们对孩子负有什么样的教育义务?

  科学家目前已一致认为:我们智力中的大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具体的发展,还得取决于他们使用智力的情况。孩子接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得到什么样的工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父母决定的。

  非洲的一个谚语这样说到:“拔苗并不会助长”。因此人们尽可以放心地省掉一大笔花在早期智力开发上的钱,孩子能力的提高只需要父母能给他们时间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期的儿童,会相应地对声音、捉迷藏、形状、动作、字母、数字、或者特定的话题感兴趣。这时,如果父母能够积极地配合他们的兴趣,而不是抑制他们的兴趣当然是最好不过。

  所有的婴儿都会经历一个把手中的东西扔到地板上的阶段,这时父母不应该责怪孩子,而是要把东西再递给他,因为孩子实际上想知道这些东西下落的速度有什么不同。稍大一些的孩子有时会对物品从形状、颜色、目的等方面的分类产生很大兴趣。孩子也会热衷于将针线盒里的纽扣或者线轴拿出来,或者整理工具箱里的木块和螺丝。这些事情也要允许他们去做。

  即使没有读过有关儿童发展计划和早期智力开发方面的书籍,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很简单,就让孩子按照他的好奇心行动,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开发宝宝智力应根据天赋和特性具体对待 

  专家指出,造成以上诸多育儿误区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广大父母对宝宝未来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但却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以致强制学习、拔苗助长、人云亦云和盲目从众等现象比比皆是。

  “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定势,应该根据其天赋和特性来具体对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对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体教育,用科学的育儿理念来武装头脑,”专家说,“开发宝宝潜能的基础应该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规则去要求他们。”

  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在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明显缺位。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婴幼儿保健学组在全国七个城市针对1200多位0~3岁婴幼儿父母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父母意识到需要特别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但是仅有一成父母意识到从事婴幼儿健康的专业人员指导的重要性。

  而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关于婴幼儿早期学能发展其实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并有专业医务人员给予父母指导。但是在国内新晋爸爸妈妈们的“育儿经”,多是从长辈、同事、幼教人员等处咨询得来的,而很少有人会请教儿童保健专业人员。
作者: liufangg    時間: 2011-8-16 11:32 PM

我不要做原始人
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放
作者: tony114    時間: 2011-8-18 09:22 PM

说得好,现在社会的人都是独生子女,小孩现在比成人压力更大!
作者: 翻转    時間: 2012-7-28 03:16 PM


作者: 紫風鈴    時間: 2012-7-28 10:06 PM

楼主的这篇文章看后受益匪浅,谢谢啦。
作者: tsc78128    時間: 2012-7-29 07:43 AM

如此論點,深有同感
作者: 松111    時間: 2012-8-2 10:30 AM

深表赞同 一切顺其自然 不要过分的要求孩子
作者: ray102123    時間: 2012-8-13 12:42 PM

謝謝你的觀點省思中
作者: tat93    時間: 2012-8-16 02:54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pianosnoopy    時間: 2012-11-27 06:21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illian_glay    時間: 2012-12-23 11:15 AM

赞成,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孩子就像小树一样,需要呵护,但揠苗助长怎么都是不好的。
作者: jyfchy    時間: 2012-12-24 03:35 AM

说的很对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