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園林的建造,妙用了“水隨山轉,山因水活”的疊山理水園論。其特點是以樹木山池為主,略點綴建築,與今日以風景為主的造園手法相近;園自成一區,不附屬于住宅區;用大面積水域,以聚為主,散為輔,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大假山前後皆有丘壑,與蘇州園林因面積小而略其背面的做法不同。園從西側入口,中建花廳,前架曲橋,隔池築假山,水繞廳東流向北,布局與蘇州拙政園相近,水穿洞至後部大池。園內有潭影九曲、蝶來滴翠、晨曦罨畫、海月小隱、古藤盤雲、幽谷聽琴、風荷夕照、美人照鏡、百鳥鳴春、泥香三樂等景點。其遊徑有山洞、岸道、飛梁、小船及低于地面的隧道等組成,構成了復雜的迷境,為江南園林所僅見。園內假山分成前、中、後三區,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詩境。園內建築“潭影軒”、“小隱亭”、“滴翠亭”、“風荷軒”為建園點綴,更為遊人提供休憩之處。園內小橋有九曲橋、四劍橋、罨畫橋聯結山水,更構成獨立的景致。如四劍橋由三跨石板構成,為我國園林橋景的孤例,罨畫橋為石拱橋,將園中湖水分為兩界,拱旁有聯“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與周邊景物構成如詩畫境。園南為住宅“三樂堂”,為白墻黑瓦七樓七底的典型江南民居,與園林相得益彰。公仔箱論壇1 @. n( G" m. |; p: ~5 \
綺園可分為三部分:園南部以疊石假山為主,自南婉蜒至北,再折向西東,隔斷園中、北部自成格局。下行則洞穴婉轉,回環幽深,窄處竟須貼身而行,可渡過澗橋轉入山道上登峰頂,也可出向園中北部。整個南區布置,酷似蘇杭園林,緊湊精巧,而山秀水活,變化多姿,又較諸名園勝過一籌。南部廳舍建築為潭影軒,是整個園中主廳,包藏于南北東三面假山之中,其前有山石名“美人照鏡”。園北部為大土山,橫亙北境,俯瞰全園,也甚具揚州園林風致,但山陰面又是精細建築,有邱壑,有池潭,段段成景,自成境界,有亭名“依雲”,使人仰之彌高。園中部為大面積的池潭,水面廣闊,南迎假山區,北負大土山,是全園精神所係。池潭水南來自假山區的溪流,西有水口,脈絡貫通,增其靈動,而池潭上連接南北兩山的東堤,西至東的南堤,將池潭分割,使潭水一分為三,想見造園設計者極高的藝術構思。東堤有石拱橋置畫橋高踞,石階九級,橋聯為“兩水夾明境,雙橋剪彩虹”,提攜全園,為視覺焦點。而南堤與南部假山平行,在堤上綴以兩平橋,但見巒光波影,使人如行山陰道上;其一名曰劍橋,所架橋墩為四座如劍尖的石柱,為建橋之孤例。潭東山腳是諸景所會處,有滴翠亭。潭西有“臨虹水閣”等幾座建築。 & s: p8 ^; r' f9 p5 Z& B, etvb now,tvbnow,bttvb 綺園2/3以山為主,位于東南:1/3以水為主,位于西北。山成"Z"南低北高。全山童巒疊峰,逶迤連綿,有斷有續,渾然一體。山下有洞,洞內山石多有大小孔隙,有的可望洞中洞,有的可賞洞外如畫之景。遊洞觀賞,別有情趣。縛園的水,以聚為主,散為輔,面積約2000平方米,池沼面積佔大部。西北大池有東堤,與靠北山西麓之小池相界。唯有獨拱小石橋使兩池相通。南堤與東堤呈直角,東西兩端備有小石板橋一座。池沼溪澗之石岸,除大池西岸平整,東南堤岸較平整外,其余皆犬牙交錯,不成規則。北山北崖下有一深谷,谷底有小潭,譚中有小島,南北備架一小板橋,與石徑相通。取勢為曲隱,命意在自然,這是綺園山水的特點。綺園的橋和石徑正是隨山隨水,給人以各種角度,使你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都能領咯到一幅賞心悅目的風景畫。 * X% f( N" m: o# @0 _7 d0 e 綺園的橋,有十來座,其中除一座獨拱小橋和一座九曲橋外,余皆為板橋。小石拱橋架于東堤,名罨畫橋。橋側面成半個六邊形,橋欄左右的石柱上各有4只石獅子。橋頂欄下、拱圈兩側各有對聯一副,其一引李白詩句:"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園內東池西兩池為"兩水":橋之拱圈與其倒影合為"圓鏡":"雙橋,,指實體之橋與側影之僑,如彩虹降落水中。以堤僑分隔水面的做法在江南文人私家園林中是足不多見的,顯然是當年設計者汲取了杭州西湖和揚州瘦西湖理水的經驗而靈活應用于小園之中。成為綺園最具特色的景點。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b) y O1 P* i
綺園樹木花草遮蓋面積逾7000平方米,園內樹木近千株。其中古樹名木40余株,均經數百年風雨。樹木有聳立于山巔,有靜障于山谷,有展翅于山崖,有俯仰于水畔。還有小竹叢叢,以及攀附高樹的藤蔓,蒙絡搖綴,翠蓋如雲。最引遊人逗留的是北山崖下之古藤,有碗口粗,如黃蟒蟠軀。根部離地尺許,可坐、可蕩、可爬、可攀。樹綠、水綠,在遍是綠色的視野中,岸邊、草坪、路邊、山上,一年四季均有時花,如春有迎春、玫瑰,夏有荷花、月季,秋有菊花、木犀,冬有水仙、臘梅。群芳爭艷,燦爛如錦。遊人信步園中,怎麼不神清氣爽! 公仔箱論壇7 p# I; r, @0 n g
一般的江南文人私家園林,往往園中廳堂館舍較多,而綺園的布局構思卻不落窠臼。全園的亭臺榭軒只有四處。一是西南入口處的主廳潭影軒,較寬大敞亮,可容近百人。二是北山頂的依雲享,居全園最高,又名望海亭。再是北山腳下、東池邊的滴翠享,與東堤罨畫橋及其北堍的合抱樟樹隔池相映,又與周圍山水翠木和諧配合,組成一片旖旎的風光。電視劇《紅樓夢》寶釵撲蝶一戲就在這一帶拍攝。最後就是大池西北的水閣小築。憩歇閣中,憑欄眺望,全園景色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