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特區中史之死 陶傑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5-29 12:32 PM
標題:
特區中史之死 陶傑
特區中史之死
陶傑
/ p/ O! J$ s6 M& y( j# C ltvb now,tvbnow,bttvb
( R/ I# ~& g. g! ]" j1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u7 d5 d O3 W( _# d
特區推行「國民教育」,中學的中國歷史科卻出現退修潮。本國歷史是民族的記憶,唾棄中史,又如何能有真正的國民意識?還是「國民教育」的大前提是自我洗刷記憶,不先把腦袋掏空,如何裝進新貨,此一逆反現象,足證特區教育之搞笑。
8 c5 y( @* n' I, y' q- }& {
tvb now,tvbnow,bttvb* v$ x p1 I1 g* J0 D) ?9 @
中國歷史為何不受香港「炎黃子孫」下一代歡迎?不怪他們。對於口腔期的民族,一是讀文史哲,都「沒有用」。二來中國歷史充滿血腥、暴力、欺詐,就像魯迅說的,由始至終,只有兩個字,叫做「吃人」,讀這等令人作嘔的陰暗的歷史,需要心理輔導。
* e3 u% O* L8 M$ t公仔箱論壇
& I8 g3 ~; g: @: G4 u+ Z& stvb now,tvbnow,bttvb
三來中史課程,設計僵化,語言生硬,只是一伙包袱文人世代延續下來的資訊公式手冊。中國人講歷史,一是死板的從上古堯舜的編年講起,二是大量僵死的名詞生吞活剝叫下一代死記。什麼叫「禪讓」?何謂「封建」?什麼是中書省和吏戶禮兵刑工的六部?「九品中正制」又是哪九品?這一大堆死名詞,對於今日沉迷網絡打機的下一代,完全是票房毒藥。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P" N* l/ K/ |/ V9 z& `
: l+ `5 X% H2 B' j* |% U3 H Z
但僵化的特府東一個「考評指引」,西一個「課程大綱」,平時東一句「改革」,西一套「微調」。中史科的教材、教學和考試方式,照樣僵化如故。也難怪,中國歷史是一個被香港中國人長期唾棄的學科,特府官僚,當初爬上這個位,靠的絕不是中國歷史。通徹歷史者,必明白中國政治,至少會趨吉避凶,哪會像特府施政,幾乎每一「鑊」都是自找麻煩的撞牆自殘之舉?
8 R6 i4 d# y6 T6 L! Z0 t; R
7 z! x# E+ i% _3 h! R: t5.39.217.77:8898
歷史這一科,是香港教育的孤兒,但在所謂「西方先進國家」,歷史是眾學之首。英國人教本國的歷史,像對小孩說故事。故事以人物性格先行,因此小學的教科書,必先講英皇亨利八世與他六個皇后,教小孩先認住這個一臉鬍鬚、神氣叉腰站立的大胖子。至於亨利八世任內有何「改革」,先一字不提,只講他六個皇后,殺了兩個,休了四名,其中一個被他幹掉的,生下公主伊利沙白。
( U9 K8 l( |' L# F
8 J f# g8 e; H2 R+ H- W5 h0 t1 x9 q公仔箱論壇
伊利沙白一世登基,英國成為「新教」(
Protestants)的國家。何謂新教?源自「抗議」,抗議什麼?這就說來話長,要扯上德國馬丁路德在維根斯丁教堂反叛教廷的一役,但對於初中和小學生,也不急讓小孩了解這個艱晦的字眼,反而筆鋒一轉,講大戰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少年兒童對戰爭有興趣,就順着他們心理成長的脈絡講史。
- B. T) q: c9 {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1 u& A/ F- Z- N2 [
中國的《西遊記》也一樣。小孩讀西遊記,先愛上主角孫悟空,繼而豬八戒,一樣是人物性格先行;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的情節次之。年輕人讀西遊記,不會對其中的佛學和道教知識有興趣,讓小孩讀西遊,不是要他死記南天門凌霄殿外的諸神職稱:六丁六甲,值日功曹,也不是要考他「四大部洲」是哪四大,唐太宗魂遊地府時看見的十殿閻羅是哪十殿。
/ V: {% A. p, j$ \& g% \0 x0 {
公仔箱論壇! t: ]( j$ `% R& ^) C1 F8 }
% g7 b+ U! |8 Y; j8 w! T
% q1 }, C9 ]( P6 x
西遊記比水滸傳吸引兒童,西遊的人物簡單而豐富。也有愛水滸傳的,亦必由人物為途徑。香港舊時街頭的「公仔紙」,不就是把一百零八名好漢製成畫作?這就是歷史教育的訣竅所在。
tvb now,tvbnow,bttvb0 I# i' H. E' e+ T8 [! A( Q/ n
- R3 S; Q1 g1 }& ?. u- L
譬如講宋朝,從人物講起,抓住一個岳飛,然後上溯至趙匡胤。電影也有倒敍,開頭不吸引,一切都白搭。中國歷史科的教學方式就是如此之愚蠢,以為三千年史事,一疋流水賬,要先吃早點,方進午膳,下午過後,才輪到晚宴。一個民族的腦筋僵化如此,怎不會一代比一代反智?
! i7 q1 g- Y3 R. H0 w1 \/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V( A+ Z. X9 ?! d5 e' n
向十三歲的少年講何謂「治」、何謂「亂」,兩大抽象名詞,由教師背誦錢穆的天書,並無意義。特府口口聲聲「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史一科,最不能引起興趣。逼學生背誦編年的朝代,也很無聊。時間上是「南北朝」在先,還是「五胡十六國」在先?我自己讀到中三,既不清楚,也不在乎,因為對這等背誦至為反感。去了英國,對歷史有新的認識,以英式的觀史角度,回頭看中國歷史,這才洞然於胸。
tvb now,tvbnow,bttvb( u3 W4 m1 h" Q: C
& F9 P; q& \) a% h( J
英國歷史學者貝克斯,上星期來香港推銷其新作《亂華錄》(
Scrambles For China),講一八三○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人如何參與滿清中國的改革與現代化,也抓住「人物」這條線,從義助中國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的高登,到來上海主持海關,以廉政開化貪污的中國官場的赫德,作者收集了上海和威海衞所謂「半殖民地時代」英國來華名人的銅像和石像,由人物講其事,由事件管窺那個可笑而豐富的時代,這才是寓趣味於教育。
G: i+ `$ f+ i, \6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p# A, [" v% t6 b$ M k" U, Gtvb now,tvbnow,bttvb
這套秘方,英國人留給自己,情有可原。管治殖民地,把香港定位為進出口港,就不必把趣味的歷史教育搬來,避免「教精」殖民地的土著。這一手保留,相當高明。香港到今日都沒有及格的中國和西洋史教育,亦即沒有及格的政治人才。更妙的是,他撤走了十三年,特區的中環土著,依舊賤視本國的文史教育。自稱「國際都會」,骨子裡的二等質素和見識,香港的洋人,心中都清楚。自我閹割,由中學生退修中史科開始,這個世界,沒有大量的愚人,又如何襯托優秀?一座森林,沒有羚羊和田鼠的庸生,又如何映照獅子和老虎的異獸?特區的教育,是不可能「改革」好的。達爾文的哲學,盡在特區的「中史教育」之中,正。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