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故宮
清入關前,其皇宮設在沈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宮,是清代皇帝順治的祖父努爾哈赤和順治的父親皇太極的宮殿。沈陽故宮始建于後金天命十年(1625),歷時11年,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全部建築有90余所,300多間,佔地6萬多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僅次于京故宮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宮殿建築。它在建築藝術上繼承中國古代建築傳統,融漢、滿、蒙各族藝術于一體,有很高歷史價值。沈陽故宮
它以崇政殿為中心,從大清門到清寧宮為一條中軸線,將故宮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為故宮主體,崇政殿(金鑾殿)為主體的核心,是皇太極處理朝政之所,配以飛龍閣、翔鳳閣、師善齋、協中齋、日華樓。後面有鳳凰樓、清寧宮,還有皇帝妃嬪寢居的東西配宮,以及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迪光殿、保極宮等。東路建築以大政殿為中心,輔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這是清王朝入關前,八旗建制的象徵,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宮殿建築中唯一的歷史古跡。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徵,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于宮遷的現象,在歷史上是少見的。5.39.217.77:8898( a, j# c4 A9 a) R沈陽故宮
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西部建築以文溯閣為中心,配以仰熙齋、嘉蔭堂等,是貯藏《四庫全書》和皇帝讀書的地方。《四庫全書》為乾隆時撰修,歷時10載;共謄寫7部,以文溯閣所藏的最為完整。沈陽故宮
解放後將故宮辟為沈陽故宮博物館,人們來這裏還可以在清代歷史文物展覽館和工藝品展覽館中欣賞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所造的琳瑯滿目的文物。沈陽都城的建者是努爾哈赤。他在關外先後建了三個都城,最後才確定沈陽,理由是地形取勝,又便于攻打明朝。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裏,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徵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漆器等工藝品也不少。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館藏吸引了大批中外遊人。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沈陽故宮
交通:乘213、222、環路汽車可達。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