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精武 [打印本頁]

作者: laucsandli    時間: 2007-8-21 09:29 AM     標題: 精武

精武简史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以下简称精武)是1910年在同盟会的陈其美、农竹、陈铁生等先生倡导下,由霍元甲先生创办,是我国清末建立最早的体育社团。
精武“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历史上云集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众多武林高手,如赵连和、陈子正、罗光玉、吴鉴泉等。摒除历史上技击家门户之见,冶各派于一炉,在我国近代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精武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还订有包括人格、风度、言行、服务、友谊等行为规范。
精武的爱国精神为世人所传颂,孙中山先生1915年出席精武举办的第三届运动会,在会上发表演说时肯定了精武所取得的成绩。1920年参加精武建会十周年,同时还为精武纪念特刊《精武本纪》撰写序文,并题写了“尚武精神”的横匾给予鼓励。1949年上海解放,精武积极参加劳军活动,陈毅元帅为精武题词“劳军模范”予以表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德胜、伍绍祖、汪道函、何振梁、徐才、石祝三、金永昌等都为精武题过词。
精武是最早有组织向社会推广中国传统武术的社团,1916年开始就提倡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走出体育馆,到社会去。将精武的教练员、优秀运动员选送到学校、军队、工厂传授技击,为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强国、强种”作出了贡献,精武可以说是全民健身的先行者和倡导者。
精武是最早将西方体育观念和训练方法引入中国,借鉴西方的手段来改造传统体育的体育社团。本着“以体育居先,体育复以武术为主,参以时代各种运动”的精神,提出武术同源,不分门派,融南拳北腿为一体,编排精武基本十套拳为武术基本功训练。同时开展了足球、篮球、台球、绒球、乒乓、体操、举重、拳击、田径等项目。使精武不仅武术项目人材辈出,成绩辉煌,跃居全国之首,体育项目也名将云集,战绩显赫,许多项目在全市比赛中都名列前茅,有的已跻身于国内名将行列,使精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融合中西体育精神的先驱。
精武是最早在体育界提出“无文不能行远”,提倡乃文乃武的社团,将中国传统文化临池(书法)、绘画、戏剧和现代文化摄影、医学、旅游、雄辩,精武出版书目有44种,其中书籍31种,期刊杂志7种。特刊6种,均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精武全面开展教学活动,发展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精武是最早有组织、有目的的向海外传授中华传统武术的体育社团, 1920年精武设有中央精武、上海精武和上海地区三个分会,中央大会堂在横浜桥即现今的精武会址,当时世界各国精武会的教练员均由中央精武会直接任命,发展至今在世界上已有包括美国、英国、瑞士、荷兰、俄罗斯、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五十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精武体育会。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体制的改变,精武向全国和上海输送了大量的人才,1950年初上海成立国术联谊会,精武徐致一任主席,陈绪良任副主席,还有三人分别到举重委员会、技巧委员会、摔跤联谊会任要职。1951年10月上海成立专业足球队,精武的陈成达、方纫秋、郑德耀三人入选,1954年1月成立“八一”队,精武陈复赉和汪国光两人选为主力,不久陈复赉、陈成达、方纫秋又人选国家队,精武的郑德耀调广东省足球队任教练。王凤岗到江苏省武术队任总教练,胡维予、周士彬到上海体育学院任教等,精武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输送到全国各地的专业队和体育学院,精武的活动逐步趋向以场馆为主向社会开放的模式,项目主要有武术、摔跤、乒乓、棋类四项特色。
精武为推动上海乒乓球活动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精武延安东路57号二楼大型乒乓房(共12张乒乓桌)是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孙梅英、杨瑞华等经常练球的地方,50~60年代还多次举办市级“精武杯”乒乓联赛。
1966年虹口区人民政府批经费对精武原中央大会堂进行大修,使其面貌焕然一新,文化大革命期间,精武的历史材料档案、刊物、摄影、武术器械等被销毁,延安东路分会房屋调作它用,精武先后被任意更名为“要武体育馆”和“精武体育馆”。
1978年精武开始恢复活动,为宣传武术,扩大影响和重塑精武形象,精武广泛联系原精武教练、会员和武术界、拳击界人士共商推动发展之方法,1979年举行一次大型群众武术套路、散打表演,参加演出的有傅钟文、蔡鸿祥、邹兴祖、吕继堂、黄寿亭、方媚、方婷、陈新富等老拳师和新秀。1980年起,恢复了武术、拳击、柔道、散打、气功和棋类、桥牌等传统训练项目。1974年在上海市第五届运动会上获武术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三名。1978年上海市第六届运动会上获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一名,据统计1979年至1989年十年内精武的武术、散打、拳击、棋类等运动队,参加市级比赛,获得221枚金牌。有55名学员被选进上海市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其中有5人夺得金牌。1995年参加上海第三届“木兰杯”武术社团观摩大会,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三项单项一等奖。代表上海参加全国武术演武大会,6名会员参加,全部获奖,其中5枚金牌,1枚银牌。1999年上海第五届武术社团观摩评奖大会获集体一等奖,三个单项项目也均获一等奖。1999年5月在台州市举行的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参赛童子功、大关刀、牧羊鞭三个项目全部获得最高奖特别优秀奖,同时参加比赛的童子功和牧羊鞭还获得浙江电视台的“中国电视吉尼斯证书”。
1992年、1995年、2001年精武被评为上海市体育社团先进集体,1996年又被评为全国首批先进武术馆校,并到北京中南海介绍“武术进学校”的经验。
精武1990年举办了第一届精武国际武术比赛,1992年、1994年又连续举办了二届,上海精武共举办了三届国际比赛并决定每两年举办一届,今年七月将在波兰华沙举办第八届世界精武武术文化交流大会;精武在1998年开始至2002年连续举办了六届“上海市中小学生武术比赛”,今年十一月将举办第七届中小学武术比赛;精武2002年开始举办上海精武太极拳、剑比赛,今年十月举办第三届上海精武太极拳、剑比赛。
精武1997年接受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组织了600名小学生在八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精武少年》的大型武术操; 2002年受上海市体育局委托,组织了一千名中老年,在上海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表演大型“太极操”。
精武从1996年开始成立了培训部,培训部的教练员坚持在全市3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帮助学校创办了武术特色学校;1997年开始筹备建立精武辅导站,目前辅导站在上海近佰个公园、社区设立了辅导点,传授武术,为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作出了贡献;精武训练中心还为白领阶层开展服务,精武体育馆不但向社会开放,开办了健身班和各种武术、体育辅导班,同时还根据海外武术爱好者的需要,给予各种传统武术培训的服务。
精武在体育产业化方面逐步进行了探索,目前精武已注册了和体育相关项目的商标。精武武术队曾与中百七店结缘,成立了精武七百武术队。精武还同意大利服饰Zegnas服装公司合作,用武术形式进行时装表演,使武术走向T型舞台。精武还编排了整套艺术武术,准备随时为各企事业服务,今年精武在德国汉斯阁雅和TCL的赞助下在梅龙镇广场举办了15天的“2004年梅龙镇广场春节猴年猴票情”活动。精武的教练员还走进企业为白领阶层辅导太极拳以及进驻学校协助创办武术特色学校等,摸索出了一套将体育、武术艺术化的模式,来为市场经济服务。
精武建立了上海精武纪念馆,向学校各社会团体和旅行社开放,接待参观交流活动。编辑出版了《精武会史》,同时定期出版《精武会讯》和以上海精武网(www.chinwoo.org.cn),向社会、向世界传递信息,为推动中华武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本帖最後由 laucsandli 於 2007-8-21 09:33 AM 編輯 ]
作者: laucsandli    時間: 2007-8-21 09:34 AM

精武详史(一)
    精武体育会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建立的。宣统元年(1909)冬,此时正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一批爱国的有识之士受孙中山委托,云集上海,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恰值西洋大力士奥皮音来沪,在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今中行大楼六楼)表演举重健美演出时,口出狂言要与华人较量,并带轻蔑口吻,称华人为“东亚病夫”……。翌日,奥皮音的言行见报,引起沪上爱国人士的极大义愤。

(一) 伸张正义,为民争气。
    为证实华人是不可欺负的,同盟会骨干陈其美(后任沪军都督)、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人,力主邀请霍元甲到沪与奥皮音一比高低,以刹洋人嚣张气焰。
    1909年12月下旬霍元甲应邀来沪比武,但因奥皮音托辞要到外埠,故相约于次年春比高低。1910年初《时报》刊登张园等人设擂比武广告:“中国大力士霍元甲君为北省拳术之冠。去年在敝园演技三日,无不称赞。”
    1910年4月霍元甲偕徒刘振声第二次抵沪,请陈公哲作翻译访奥皮音,经数度商洽,订立生死条约。再次在张园搭架擂台比武,但届时奥皮音仍失约未到,后得知奥皮音害怕霍元甲的高强武艺,不战而遁,自此霍元甲威名大振沪上。事后,霍元甲于1910年4月19日至21日《时报》上以中国大力士的名义连登三天广告,内容为:诸君有愿比试者,即以入场券款作彩,除园主二成扣外,余均归胜者。如愿比拳脚更佳,惟须早日挂号,以便在华界禀请租地也。再来函欲学诸君鉴,来函甚多,不胜遍复,怅甚,等比较后,拟立一学堂,以副诛君雅意,并提尚武精神,亦快事也。 此则广告中已可看出霍元甲有在沪办学堂之意。

(二)创办精武,传授武术。
    邀请霍元甲来沪比武是陈其美策划,时霍元甲威名大振,陈其美考虑到武装起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需要大批军事人才,顺势提出:“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经商议,决定创办精武体操会(精武体育会前身),农劲荪任会长,霍元甲主持精武技击并习军事。1910年6月以霍元甲的名义,在《时报》上刊登建会广告,内容有:宗旨以提倡尚武精神为目的,年龄十二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合格,会费鹰洋二元,本会现蒙巡警局批准立案。1910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一)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闸北旱桥以西王家宅。霍元甲亲自授拳,还有其徒刘振声及后来赵汉杰、陈其美、农劲荪也常来会指导。第一批学员73名,采用武术传统教授方法,以师带徒,传授拳术。第一批学员有陈公哲、丘亮、李迪初、姚蟾伯、王维藩、卢炜昌等。自此,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诞生了。

(三)元甲遭害,精武萧条。
    因霍元甲在张园连胜赛擂对手,后在王家宅成立了精武体操会,担任武术教练,名声渐大。当时沪上三元里(今鲁关路附近)日本人技击馆得知此情后,从日本挑选了十余名柔道高手来上海挑战,霍元甲偕徒刘振声应邀前往日本技击馆切磋技艺。在日方一再要求下霍元甲与日本柔道会教师较量,“日方图袭元甲,元甲反袭日方……乘势一推,竟跌日人于天阶中,不幸断其右手(骨折),虽无心伤害,终不免于不悦。”从此日人与霍结下怨恨
    正当霍元甲主持精武体操会精心培养骨干,以图大展伟业之时,却遭日本人的“陷害”。因误服了日人上门兜售的丹药后咯血病加剧,急送新闸路中国红十字医院医治二周后逝世。据《精武本纪》记载“力士殁之翌晨,秋医(日本医生秋野)已鼠窜归窟,力士门弟子大疑,检力士日服之余药,付公立医院察之,院医曰:‘此慢性烂肺药也’。……”霍元甲自应邀抵沪至被日本人所害,时仅六个月,他的突然逝世,使精武体操会失去了支柱,会务无形停顿。

(四)继承遗愿,重振精武。
    为了继承霍元甲的遗愿,一批中坚学员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共商重振精武大计,一致表示:“既感受种种之刺激,复以身受霍先生之教育不能尽,引以为憾,乃约同志继霍先生之业。”于1911年3月3日精武体操会迁入万国商团中国义勇队旧址(即现民德路南端跨越铁路至北浙江路处),设有两个练习室、图书馆及宿舍,还有摄影室,称为第二会所。
    第二会所落成后,会员略有增加,精武事业从低谷走出。聘请商界名人袁恒之任第二任会长,期间主事者已高瞻远瞩对精武的宗旨,精武精神及体智德三育的形成,作了思想上的充分准备,对建设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社会团体作了认真的探索。这个时期产生了精武最初的印刷品——“中国精武体操学校(会)募捐启”,开始公开向社会募捐,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企盼热心赞助,振兴精武事业。
作者: laucsandli    時間: 2007-8-21 09:36 AM

精武详史(一)
精武体育会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建立的。宣统元年(1909)冬,此时正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一批爱国的有识之士受孙中山委托,云集上海,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恰值西洋大力士奥皮音来沪,在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今中行大楼六楼)表演举重健美演出时,口出狂言要与华人较量,并带轻蔑口吻,称华人为“东亚病夫”……。翌日,奥皮音的言行见报,引起沪上爱国人士的极大义愤。

(一) 伸张正义,为民争气。
为证实华人是不可欺负的,同盟会骨干陈其美(后任沪军都督)、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人,力主邀请霍元甲到沪与奥皮音一比高低,以刹洋人嚣张气焰。
1909年12月下旬霍元甲应邀来沪比武,但因奥皮音托辞要到外埠,故相约于次年春比高低。1910年初《时报》刊登张园等人设擂比武广告:“中国大力士霍元甲君为北省拳术之冠。去年在敝园演技三日,无不称赞。”
1910年4月霍元甲偕徒刘振声第二次抵沪,请陈公哲作翻译访奥皮音,经数度商洽,订立生死条约。再次在张园搭架擂台比武,但届时奥皮音仍失约未到,后得知奥皮音害怕霍元甲的高强武艺,不战而遁,自此霍元甲威名大振沪上。事后,霍元甲于1910年4月19日至21日《时报》上以中国大力士的名义连登三天广告,内容为:诸君有愿比试者,即以入场券款作彩,除园主二成扣外,余均归胜者。如愿比拳脚更佳,惟须早日挂号,以便在华界禀请租地也。再来函欲学诸君鉴,来函甚多,不胜遍复,怅甚,等比较后,拟立一学堂,以副诛君雅意,并提尚武精神,亦快事也。 此则广告中已可看出霍元甲有在沪办学堂之意。

(二)创办精武,传授武术。
邀请霍元甲来沪比武是陈其美策划,时霍元甲威名大振,陈其美考虑到武装起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需要大批军事人才,顺势提出:“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经商议,决定创办精武体操会(精武体育会前身),农劲荪任会长,霍元甲主持精武技击并习军事。1910年6月以霍元甲的名义,在《时报》上刊登建会广告,内容有:宗旨以提倡尚武精神为目的,年龄十二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合格,会费鹰洋二元,本会现蒙巡警局批准立案。1910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一)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闸北旱桥以西王家宅。霍元甲亲自授拳,还有其徒刘振声及后来赵汉杰、陈其美、农劲荪也常来会指导。第一批学员73名,采用武术传统教授方法,以师带徒,传授拳术。第一批学员有陈公哲、丘亮、李迪初、姚蟾伯、王维藩、卢炜昌等。自此,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诞生了。

(三)元甲遭害,精武萧条。
因霍元甲在张园连胜赛擂对手,后在王家宅成立了精武体操会,担任武术教练,名声渐大。当时沪上三元里(今鲁关路附近)日本人技击馆得知此情后,从日本挑选了十余名柔道高手来上海挑战,霍元甲偕徒刘振声应邀前往日本技击馆切磋技艺。在日方一再要求下霍元甲与日本柔道会教师较量,“日方图袭元甲,元甲反袭日方……乘势一推,竟跌日人于天阶中,不幸断其右手(骨折),虽无心伤害,终不免于不悦。”从此日人与霍结下怨恨
正当霍元甲主持精武体操会精心培养骨干,以图大展伟业之时,却遭日本人的“陷害”。因误服了日人上门兜售的丹药后咯血病加剧,急送新闸路中国红十字医院医治二周后逝世。据《精武本纪》记载“力士殁之翌晨,秋医(日本医生秋野)已鼠窜归窟,力士门弟子大疑,检力士日服之余药,付公立医院察之,院医曰:‘此慢性烂肺药也’。……”霍元甲自应邀抵沪至被日本人所害,时仅六个月,他的突然逝世,使精武体操会失去了支柱,会务无形停顿。

(四)继承遗愿,重振精武。
为了继承霍元甲的遗愿,一批中坚学员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共商重振精武大计,一致表示:“既感受种种之刺激,复以身受霍先生之教育不能尽,引以为憾,乃约同志继霍先生之业。”于1911年3月3日精武体操会迁入万国商团中国义勇队旧址(即现民德路南端跨越铁路至北浙江路处),设有两个练习室、图书馆及宿舍,还有摄影室,称为第二会所。
第二会所落成后,会员略有增加,精武事业从低谷走出。聘请商界名人袁恒之任第二任会长,期间主事者已高瞻远瞩对精武的宗旨,精武精神及体智德三育的形成,作了思想上的充分准备,对建设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社会团体作了认真的探索。这个时期产生了精武最初的印刷品——“中国精武体操学校(会)募捐启”,开始公开向社会募捐,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企盼热心赞助,振兴精武事业。

[ 本帖最後由 laucsandli 於 2007-8-21 09:41 AM 編輯 ]
作者: laucsandli    時間: 2007-8-21 09:46 AM

精武详史(二)
   霍元甲逝世后,精武体操会在经历了一段萧条之后,在第二会所期间,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民国四年七月四日(1915年)精武在王家宅练武之用的笪棚,被台风席卷而去,无法练武,因此精武体操会的三名主事陈公哲、姚蟾伯,卢炜昌共议未来精武新会址之事,陈公哲当即慷慨献出提篮桥培开尔路73号宅地2亩,“乃合姚卢之力,同任建筑”,动工建造了新会舍。1916年4月6日迁入新会舍,并更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自此,上海精武体育会步入了壮大与繁荣时期,开创了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

一、体智德为本,确立精武精神。

    精武体育会以技击为根本,以武德为皈依,辅以有益之学科,以最科学之方法整理拳经。旨在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精武精神,强国、强民、强身,提出“不准以我之拳头加予同胞身上”。精武体育会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培养一代精武人的精神风貌,把体智德三育的要求渗透于全部会务活动之中。精武体育会的主事者们,始终强调以体育人,寓教于体。把精武精神归纳为:惟我精武会员,一视同仁不分阶级;惟我精武会员善与人同,以觉后为己任;人人摒嗜欲,淡名利、事务求实践,力戒虚骄,期造成一世界最完善、最强固之民族。
    精武体育会对每个会员制订行为规范,名为“行精武式”:
    1、精武之人物:三育训练、获有全能;
    2、精武之人格:公正廉明、尊人重己;
    3、精武之风度:诚实坦白、博爱平等;
    4、精武之言行:坐言起行、证以事实;
    5、精武之信守:一言一诺、重于订约;
    6、精武之守时:约会守时、不求原谅;
    7、精武之正义:尊重正义、不讲私情;
    8、精武之服务:非以役人、乃役予人;
    9、精武之福利:乃予于人、非取诸人;
    10、精武之友谊:爱己及人、视同兄弟。
    “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正是上述各方面要求的集中体现。正因有精神作为支柱,所以精武不同于一般武馆。以后制订的以黄、兰、红三颗星为代表体智德的会旗、会徽都体现三育思想。精武会的每一个会员,从一跨入精武大门就接受精武精神的熏陶,潜移默化养成精武人的精神风貌。同时精武会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据《精武本纪》记载:“本会对于会员蹈履上之约束最严,凡入会者必有介绍,介绍者有负责成,工农学商,皆可入会,无阶级,无贫富,惟入会之先,必须审查,入会之后,尤多纠察,苟有不规则行为之见端者,立予除名。”“故会员初则兢兢自守,恐侵神圣之约束,久而久之,躬行实践,则亦入而俱化,行所无事矣。”

二、 摒弃门户之见,发扬武术新风。
    精武体育会为弘扬中华武术,首先进行变革,破除了“因袭宗法,师徒秘传”的陋习。提出:各派同源的观点,不争门户短长,熔各派武术于一炉。先后聘请了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各派武术名家:为赵连和、张富猷、霍元卿、陈维贤、孙赞轩、孙玉峰、罗光玉、霍东阁、陈子正、吴鉴泉等来精武公开传授武艺,荟萃全国群雄于一堂,互相观摩,互相砥砺,优者以勉,劣者以奋,形成了从未有过的武术新风尚。编制了“精武基本十套”,成为精武武术的基本教材,即潭腿、功力拳、节拳、大战拳、套拳、接潭腿、单刀串枪、群羊棍、八卦刀、五虎枪。精武会员凡学习武术的“必须熟悉此十种方法及他技”。而且规定每年或二年举行一届运动会,每届运动会都进行“精武基本十套”的集体大会操表演。在武术训练上,创立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开办初、中、高三级培训班,两年为一期,经考试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同时还创编了技击术军用实施法,培养军事人才。为了普及精武武术,派拳师走出精武大门,深入到大学、中学、小学,女子学校、工厂、军队、团体传授武术,与当今全民健身活动不谋而合。

三、 弘扬中华武术,倡导现代体育。
    创建初期的精武体操会,是纯武术团体,随着上海租界的建立,西方经济的入侵,文化的渗透,现代体育开始在沪地传播。精武体育会本着:“以体育居先,体育复以武术为主,参以时代各种运动”的精神,开展了各项现代体育。当时开展的体育运动有:足球、篮球、台球、绒球、乒乓、单扛、木马、飞镖、跳高、跳远、哑铃、平台、秋千、举重、拉弓、射箭、袖镖、飞锤、捻石、骑马、溜冰、狩猎、田径等。当时的精武会不仅在武术项目上人才辈出、成绩辉煌,跃居全国武坛之首,而且在其他体育项目上,名将云集,战绩显赫,有相当一部分项目,在全市比赛中名列前茅,有的已跻身国内名将行列。

四、乃武兼办乃文,发展中华文化。
    精武体育会既是一个社会团体,又是一所公益学校。倡导乃武乃文,发展中华文化,其内涵远远超出了一个体育团体。精武的文化,既继承历史传统又结合时代特点,内容非常丰富,有临池(书法)、图画、国语、摄影、粤乐、铜乐、弦乐、京剧还有影戏、舞艺、医学、旅游、雄辩等。当时武术深造之会员,其书法必佳。1918年成立精武粤乐队,编有近百首粤乐作品,有的流传至今;精武是上海第一个摄影团体;开办中西医兼备的精武医学讲座;精武旅行团始于1922年,每年有20余批达二千余人参加旅游;精武舞艺有:滑稽舞、武化舞、共和舞、三星舞、凤舞、对舞等,每舞都配有粤乐名曲深受欢迎。精武还成立一个雄辩团,专攻国语,充分体现了精武对发展中华文化所起作用。

五、重视妇女体育,建立女子分会。
    精武体育会自迁入新会所起,对开展妇女体育有了明确的要求和措施。当各路拳师走出精武深入社会传授武艺时,就把女子学校列为辅导对象,如爱国女子学校技击教练是卢炜昌,崇德女校技击教练是陈士超。1918年6月由陈士超发起建立了精武女子模范团,提倡女子体育,使女子体育不断发展。1920年5月1日精武女子体育会成立,陈士超任主任。精武女子体育会是一个完全有女子组成的体育组织,这不仅使一批女子在会务活动中大显才能,还团结了众多的女子在精武周围,涌现出以陈士超、李志义、冯玉珊、吴秀媛等为代表的精武女杰,上海精武女子体育会是精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laucsandli    時間: 2007-8-21 09:46 AM

六、重视书刊出版,无文不能行远。
    “无文不能行远”,精武体育会的主事者深知这道理,因此非常重视书刊出版,精武所出版的书籍具有明显特色,涉及武术、文化、医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据资料反映,精武出版的书目有44种,其中书籍31种,书刊杂志7种,特刊6种,主要书籍都是由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精武书刊的作者大多是主要主事者和武术名师,陈铁生著有《国技大观》,罗啸敖著有《精武外传》、《精武内传》,陈公哲著有《测光捷径》,武术总教练赵连和著有《功力拳》、《潭腿》、《达摩剑》等书,薛巩初著有《技击准绳》。当时精武出版的武术书籍14本之多,这批书籍图文并茂,对普及精武武术起了重要作用。精武书刊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得到社会上层人事关注与重视,不少书籍都有当时党政领袖的题词和写序文。

七、摄制精武电影,传播精武历史。
    为了传播精武事业,1920年精武体育会运用电化手段,先后摄制了五卷精武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精武事业的发展历程,使广大观众了解精武,认识精武,支持精武。这些影片不但随“五特使”访问南洋,成为介绍精武的生动材料,还用来招待住沪各国领事,受到好评。据《精武本纪》记载影片目录有五卷六十五项,可惜这些宝贵史料毁于抗日战争。

八、建造精武公园,大长华人志气。

    1917年一热心公益者自署为“隐名氏”,慷慨资助三万金,支持精武体育会扩建。经董事职员联席会议决定,在精武会的右旁,购地十余亩创办一公共公园,取名为“精武公园”,并取世界主义,提出“凡属人类苟能守文明通则者,咸准入园游玩”。1920年春初,精武公园落成。1920年11月7日庆祝建会十周年纪念活动就是在精武公园举行的。社会团体自建一个公园实属首创,这既表达了“隐名氏”造福社会的心愿,又是对租界公园“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帝国主义行径有力的反击,它的实际意义远远超出其本身,它反映了当时精武事业的兴旺,在精武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一页。由于债务问题1926年11月精武公园出售抵债。

九、协办国内友会,开拓精武事业。
    上海精武体育会自迁入培开尔路新会所后,会务得到蓬勃发展,会员日益增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舆论宣传相当频繁,影响到处辐射,地位明显提高,凝聚力不断增强。1920年起“上海精武体育会”改名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领导在上海的三个分会,邻近上海的绍兴、南浔首先挂起了精武体育分会的牌子,武术活动随之开展起来。至此,上海精武会派员到各地广泛宣传,积极协办友会。如汉口精武的建立,就是在陈公哲、卢炜昌的宣传与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汉口精武会开成立大会时,陈公哲前去祝贺,并作“体育之关系强国强种与吾国民讲求拳术之必要”的报告。广东精武会的筹建更是得到上海精武会的重视与关注,派陈铁生、卢炜昌、陈公哲、姚蟾伯、沈季修、黄汉佳等六人赴粤协助组织,并举行欢送仪式,由聂云台副会长致欢送词,然后卢炜昌、陈公哲致答词,表示“此次赴粤乃一种应尽之义务,务使有益身心之技击得以普及全粤,籍以淬后青年,俾为他日担当艰巨之准备”。在广东精武的宣传下,汕头分会于1920年成立,继之1921佛山、香港精武会成立。以后又成立了香山、肇庆、新会、厦门、南宁、梧州、桂平、澳门、九龙及广州女子等精武会三十余所,南方的精武事业呈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十、精武走出国门,武术走向世界。
    自广东精武会成立,精武武术在粤地传播。广州为通达南洋之门户,精武的影响也随之传向海外。“南洋侨商,曾函粤会,祥询内容,响慕甚殷”。此时,上海精武会会员黄强亚因母丧,返粤后转赴马来西亚吉隆坡报社任职,期间,不断宣传上海精武会情况,使当地华侨商界对精武会留下深刻印象。上海精武会的罗啸敖为广州坤维女子学校重建事赴马来西亚后返沪,谈及“若欲南洋各埠早日成立精武,必须亲自莅马,以遂侨胞仰慕之殷”。于是1920年8月17日由陈公哲、罗啸敖、陈士超、叶书田、黎惠生五人,称为“五特使”访问南洋。行前,上海精武体育会开欢送大会,对“五特使”出访寄以殷切希望。“五特使”南洋之行共达73天,到了9个地区,作了30次演讲和播放精武影片,深入10所学校传授武术,习操人数224人,参观学校、工厂29次,会见人数400人,赈灾卖画2张10500元,赈灾收入五万元。自此以后,马来西亚、新加坡各地精武体育会逐渐成立。1922年,越南西贡与印尼的爪哇、泗水、雅加达等地精武会亦分别成立。

十一、建立中央精武,加强友会指导。
    在上海精武体育会的直接推动和全力支持下,到了1920年,国内外已相继建立了30多个精武体育会。由于各会的国操主任与武术教练开始都是由上海精武体育会派往,因此上海精武体育会与各地友会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推进精武事业的发展,体现“精武一家”的精神,1921年正式建立中央精武,由姚蟾伯、陈公哲、陈铁生、郑灼辰任正副主任。陈公哲将私人地产培开尔路75号私宅赠于精武会作为中央精武办事处。据1926年8月15日的《精武月刊》第52期记载:“中央精武为海内外各处精武之总机关,凡各处精武之国操主任暨教员,均由中央委任,各处精武来往函件务希直书中央精武收……上海精武只为一省区之分机关……”。据记载派往各地国操主任或国术教员有:广东沈季修、香港张俊庭、佛山李佩弦、江西胡昆放、梧洲林君选、澳门卢蘅浦、厦门卢吉明、汉口庞宜之、上海卢炜昌、南洋七洲府主任罗克己、渣华全岛主任霍东阁、星洲女主任吴秀媛、吉隆坡女主任冯玉珊、庇能女主任李志义、西贡陈启英、上海精武第三分会国操主任张子扬,中央精武的建立对国内外友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领导作用,促使精武事业迅速发展。

十二、创办师范学校,培养精武人才。

    随着精武事业的蓬勃发展,精武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1923年初,精武体育会创办了精武体育师范学校,由卢炜昌任校长,学制为2年。招生对象为身体健壮品行优良,男女生年龄在18岁以上25岁以下,曾在中等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之学历,经学校考试合格者。后由于精武债务问题该校停办。

十三、建中央大会堂,立精武新标志。
    据《精武五十年》记载:精武组织日渐庞大,在上海就有总会一个,分会三个,会员众多,活动平繁,凡开大会必须租借舞台举行。1922年,由陈公哲在上海北区横浜桥福德里觅得空地一块,建造精武中央大会堂,由陈公哲绘图纸,会员集资,1922年动工,1923年7月竣工。1924年培开尔路总会撤消,迁入中央大会堂办公。
    中央大会堂规模:中为堂座可作运动场。后为舞台,阔二丈许,后台为化妆及演员休息室,堂座后为楼座,全堂上下可放八百座位,堂之两旁有半园柱八,皆紫红色,壁悬盾形反光灯,布置采用宫殿式,堂前入门处有大走廊及办公室,上有藏书室。中央大会堂的建立,是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进程的标志,它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和海内外精武体育会场提供了宽阔的室内运动和会务交流场所。
作者: laucsandli    時間: 2007-8-22 09:30 AM

精武详史(三)
一、 陈离去卢主事,精武平稳发展。
    二十年代后期,“精武三公司”(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不如前期合作紧密,陈公哲、卢炜昌两位核心人物,由于事业上各有追求亦渐趋分离,不久,陈公哲退出精武,卢炜昌忠诚精武事业,继续主持精武体育会会务。尽管上海精武处境艰难,“精武体育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仍于1927年9月在上海召开,这对推动精武事业起了积极的作用。精武体育会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国内外分会已达四十九个。
    1929年2 月又出风波,上海市教育局以训令,转令上海特别市政府3702号训令,要精武体育会与中央国术馆合并。行文下达后上海精武体育会据理力争,至函上海市教育局申述理由,指出:“敝会纯为社会教育团体,与中央国术馆所指为国术团体截然不同,实无并入之必要。”由于精武体育会是有广泛影响的社会团体,经多方周旋,当局同意,免予合并。
    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精武进入了艰难与维持时期,但精武主事仍然把弘扬中华武术为己任。始终坚持武术运动员的培训制度,国术毕业考试两年一次,分初、中、高三级,至1936年已举办了二十二届。
    1936年开始举办精武第一届乒乓个人锦标赛,为以后精武形成全市乒乓球中心并拥有全市一批优秀乒乓球选手奠定了基础。
    1936年4月又举行了富有新意的三万米长跑接力赛。精武旅行也不断创新,除组织旅游江、浙名胜外,还组织了环游大上海和太空旅游等项目。
    由于精武体育、武术活动成果累累,人才辈出,被武术界公认为重要基地。1936年正逢中国将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委托精武体育会,负责选拔六个武术选手前往表演,同时精武体育会还派出符保卢、陈宝球、翁康廷三人,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的撑杆跳高、铅球和举重等比赛,符保卢进入初赛。
    当时上海看似平静,但日寇的铁蹄已践踏我国的大片国土,为适应临战形势,精武体育会举办“民众对于现代防空应有之准备”的讲座,以唤起民众,动员民众。

二、 日寇发动侵华,精武投身救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位于虹口横浜桥福德里的精武体育会陷为战区,会所被日寇侵占,精武的一切会务集中于南京路慈淑大楼分会。当国家处于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之时,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宗旨的精武体育会挺身而出,积极投入救亡运动。
    上海难民救济会联合沪上各医疗团体、社会团体,组织劝募夏令经费委员会,上海精武体育会作为发起者积极参与筹募夏令卫生经费,于1937年7月12日下午3时至5时,在新新电台播音劝募,取得较好效果,为各医疗团体添置医药及医疗用具,减少无故死亡,作出了贡献。
    为普及救护知识,开办救护训练班,参加培训者达110余人,两周训练完毕,其中30余人服务于本会所办第十九救护医院,其余的到其他救护及难民医院服务。同时与工部局华员总会、蚁社、志社三团体联合设立难民收容所。1938年8月19日在爱文义路卿云小学设立一处第102所难民收容处,继又在卡德路美华女中开设第125所难民收容处。两处共收容难民300余人,总计遣送难民人数达500余人,工作人员均由精武及三团体义务承担。
    为适应救亡形势,精武联合工部局华员总会并经中国红十字会及上海市救护委员会协助,在愚园路1341号合办第十九救护医院,设有床位100余张,并于1938年9月正式开张,收容伤员100余人。日后又扩充床位至200余张,并将救护医院迁至汉口路115号,先后共治愈伤员500余人。救护医院结束后,精武鉴于难民疾病丛生,不断死亡,又联合工部局华员总会在汉口路115号,改办济众难民医院,利用原有救护医院设备,继续为贫苦难民服务。救护医院的经费主要来源是由会员的捐助。

三、 居“孤岛”守阵地,精武事业不息
    在抗战期间,精武的活动在南京路慈淑大楼三楼开展,精武的一些传统的活动基本上都照常开展,精武会员从二千增至六千人,体现了精武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凝聚力。为救济难民,第二届精武杯全沪公开乒乓个人锦标赛,于1939年4月8日举行冠军总决赛,门票收入全部拨充善举。为促进国民体育运动和募集慈善基金,精武会联合中华武术会等十余个武术社团,于1939年4月假静安寺上海中学举行上海国术运动大会,171名运动员就拳击、器械、团体操、射箭、摔角、举重等项目进行了角逐,来宾达4000余人。
    1941年10月精武在上海胶州公园举行了第二十一届秋季运动会,上海一大批著名体育工作者与专家热情参与并担任裁判工作,是日适为中秋佳节,秋高气爽,偌大会场,车水马龙,人群拥挤,在当时人们沉闷窒塞之际,召开此盛会是伟大的,显示了抗战时期精武宗旨对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之大,可堪称壮举。
在这阶段精武还扩租了慈淑大楼四楼平台,建成健身房,除装置单、双杠、吊环、木马等运动器材外,还有手球、篮球、摔角、拳击等场所。
    精武体育会在弘扬中华武术运动中,始终坚持科学的健身原则。1939年6月5日、6日,《新闻报》登载杜星吾荒唐、迷信宣扬武功,激起精武会同仁的极大气愤,即联合上海市摔角协进会等八个社团,于6月27日集体致函新闻报主笔,强烈要求还武术本来面貌。对荒谬无稽的武术宣传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精武体育会按章程每年选举理事一次,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变迁,内部陷于经济的困扰,自1938年至1941年相隔三年未曾举行选举,1941年8月17日产生了第十届理事会,9月4日新理事宣告就职并产生新的领导机构。

四、 二次大战精武事业受挫,抗战胜利复兴艰难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上海一夜之间租界均被日寇侵占,成为沦陷区。精武体育会原来开展的有社会影响的传统活动全都中断停止,仅靠会所设施开展一些活动。此时,自二十年代后期主持精武会务的卢炜昌又于1942年离去。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精武体育会成立了以王晓籁会长为首的复兴会务委员会,全力复兴精武会务。
    1945年12月26日,以会长王晓籁的名义致函第三方面军日侨管理处,要求从速归还曾被日寇强占的总会会所。紧接着王晓籁会长又致函广肇公所,务祈及早向上海房产处理委员会登记,要求将虹口横浜桥福德里毗邻精武中央大会堂的34号房屋发还本会。
    1947年设立重修中央大会堂劝募委员会。以会长王晓籁、副会长吴涵秋名义向社会劝募。抗战胜利后第一届理事及上海企业界巨子等见义勇为,积极捐资赞助,完成修建工程。1948年8月14日正式举行揭幕典礼,同时举办精武杯排球赛,沪上排球好手,踊跃参赛。

五、会所修复一新,活动逐步开展
    随着精武体育总会会所的修复和设备的添置,各项会务活动得到开展。为弘扬中华武术,1946年11月12日成立了精武国术研究团,组织国术表演团,曾先后在体育馆,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在中山公园举行的园游会上进行表演。
    1946年11月9日至12日,精武体育会应浙江省国术研究会之邀,为杭州幼育所筹募经费,派出摔角班、双单杠班、健美赴杭表演。表演三天门票收入悉数捐助幼育所,浙江省主席沈鸿烈在其公馆设筵招待精武全体人员,并赠给精武体育会大银鼎一座。
    精武拳击队在教练郑吉常指导下,拳艺与日俱增,在参加中青会主办的1946年度全沪中西业余拳击比赛中,与苏、葡、意等七国业余拳击好手角逐,周士彬获华尔达级冠军,陈祖良获亚军,顾伯龄获中量级冠军,高士宗获亚军,这不仅是精武的光荣,也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精武摔角运动开展历史较长,1946年11月20日在市体育馆举行的比赛是精武摔角史上最有影响的比赛。特聘宿将佟忠义及北平少壮派摔角专家宋振甫担任顾问。精武参赛队员有周士彬、马松霖、陈惠利、华寿江等。为适应精武摔角运动发展,1947年春成立了精武摔角团,由会长张文魁,常务理事徐致一等九人成立精武摔跤团务委员会,首先建立了摔角房,其次抓摔角人才培养,第三把摔角运动列为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正式项目,第四要定期举行摔角观摩大会。摔角团首次亮相就一鸣惊人,在1947年12月23日在市体育馆举行的京沪摔角比赛中,九对选手对阵,精武获得五胜二平二负的战绩,周士彬在与名振大江南北的摔角老将常东升对阵中,第一回合就摔倒对手。自此,周士彬一举成名,成为摔角届的美谈。第一次观摩大会1948年7月初在精武大会堂举行。
    1938年精武体育会开始主办“精武杯”全沪个人乒乓锦标赛,至1946年12月相继举行了五届。特别是1946年12月14日举办的第五届比赛,采用分组单循环制,比赛历时近一月,当时全国著名选手王友信,张学玮、杨开远获冠、亚、季军。
    1924年精武成立足球队,1946年开始扬名上海足坛,1948年精武足球队在第四届甲组比赛中逼平当时的盟主青白队,力挫劲旅志超队和中航队,成为上海足坛充满生机的球队。当时舆论评价:精武足球队是一支新军,技术颇佳,作战努力,而最好一点是他们以“体育精神”作为第一训练。
    在这一阶段,精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他们为精武赢得了荣誉,为上海争光,为中国争气。1948年5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海代表团中精武的胡维予、汪兆章参加举重比赛,华寿江,曹彧、方明扬、周松霖参加摔角比赛,周士彬参加拳击比赛等等。
    解放战争时期精武同仁面对战乱时局,同舟共济、团结奋斗,努力实现复兴愿望之际,1949年1月30日国民党国防部警卫团第二营第五连二百余官兵借驻总会会所,以后又被宪兵十一团特务连一百五十余官兵续驻,精武活动被迫停止,坚守阵地,迎接解放。

作者: kennylhc    時間: 2007-10-14 10:43 PM

Thanks for sharing....
:onion14:
作者: wong5291    時間: 2007-10-20 03:35 AM

laucsandli ,你的介紹得好完整,希望多哋支持"武術聯盟討論區" 發多哋精彩帖子.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