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香港被塑造的民意 林沛理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3-18 06:22 AM     標題: 香港被塑造的民意 林沛理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3-18 06:30 AM 編輯
& _/ T; K( i2 w' l* d9 B%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 |8 A. f/ G& J# \4 `tvb now,tvbnow,bttvb香港被塑造的民意 林沛理
) `$ z6 {3 {3 @! Gtvb now,tvbnow,bttvb3 F9 F- v* F$ \6 A! |
港府寧願訴諸可供塑造共識的民意,也不肯把社會成員的不同價值整合成整體的社會價值。
tvb now,tvbnow,bttvb1 v$ D6 L1 ^7 o' m+ b( H' k+ O* {
tvb now,tvbnow,bttvb# i2 b( d% G' {0 ]
去年八月底出台一度遭受廣泛批評的西九文化區「城市中的公園」概念設計,在特區政府不著痕跡但機關算盡的護航下,順利取得最高的公眾評分(用作諮詢公眾的問卷的設計,完全突出了這個方案在環保及公共空間的賣點)。這給予西九管理局其亟欲取得的「民眾授權」(public mandate)去選用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的方案做主體設計,為十年前棄用他的巨型天幕地標式設計「作出補償」。0 }; Q3 }6 v8 E
5.39.217.77:8898. y6 p% k& R7 [
陰謀
論者也許會認為,身為世界級建築師的Foster「當眾受辱」之後沒有口出怨言,反而鍥而不捨,但由呈交概念設計方案一刻開始,直到結果公布,卻從未在香港露面;根本就是胸有成竹。無論如何,事件反映了公眾諮詢不一定是一種將民意納入政府決策過程的手段,也可以是讓執政者操縱民意以遂其所願的管治工具。5.39.217.77:8898* p7 n; z" N# _) e
" k4 ^  R/ U6 q0 `
港自殖民地時期以來的一貫管治模式,是在牽涉重大公眾利益或需動用大量公帑的議題上,必定諮詢公眾。管治的合法性來自不平等條約的殖民地政府訴諸民意,是要製造它「靠(人民的)允許管治」(government by consent);而非「靠武力管治」(government by force)的假象。今日的香港,普選仍然遙遙無期,政府重視民意更變成了立於不敗之地的政治正確,按民意管治似乎已成為被剝奪了民主的香港人的最佳補償 (the next best thing to democracy)
. W% D6 J3 ^1 M1 D公仔箱論壇
* L  Z7 X9 v' u; j, e6 F% d5 H3 ntvb now,tvbnow,bttvb執政者寧願訴諸民意而不想多談民主,因為民主只會分薄和制衡他
們的權力;而民意卻可供他們塑造、改造和操縱。他們口口聲聲強調以民意為依歸,但心裏想到的,卻往往是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所說的「製造」出來的共識(manufactured consent),而非把社會成員的不同價值整合而成整體的社會價值。
1 p" h9 o1 a0 p8 Z5.39.217.77:8898: \& I, L7 f; s0 H
眾諮詢有它本身的功能:諮詢的過程可以磨練市民的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以及提升他們的公民意識。在古希臘時代,民眾已懂得到生活廣場(agora,以市民生活為中心的廣場)集合,以公開討論的形式參與民主及決定事務。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實在不應被剝奪這個權利。民主的大前提是「多數人的意見通常是正確的」,而即使事後證明是錯誤的,犯錯也是學習民主的一個重要過程。政府的責任,是要確保在諮詢的過程中,公眾可以掌握到充分、全面的資料和分析的觀點,使他們可以運用邏輯去權衡輕重 (trade-off),而非只是提供單純贊成或者反對、裏面沒有邏輯可循的情緒反應。% l! v7 n5 g- i! D9 q. C( j. j- J, W

( `! O7 J* m$ M, r7 W+ U( S5 {+ W因此,優質新聞媒體
(quality press)的參與,對公眾諮詢的成敗至為重要,特別是像西九建築設計那樣較複雜及技術性的議題,市民必須依靠媒體的引導和教育,才可以給予「有根據、掌握情況的意見」(informed opinion)
5 J% j) z/ {+ Z* c# ]+ b(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i6 |0 m) {* A+ P  }* S: k
香港的新聞媒體缺乏專門知識,記者的分工又不夠仔細,編採角度又傾向於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庸俗化和娛樂化,間接把公眾諮詢變成一個「垃圾入、垃圾出」(
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廢物處理過程。
$ I3 o0 ?4 j( r0 F* z1 U6 v5.39.217.77:8898
4 M- e0 s" H! O+ a6 E7 U
袖的才能體現於他的作為,而不是他的職位(Leadership is action, not position),此乃管理學的格言。可是,對真心要做好他們那份工的執政者來說,更管用的格言是「Leadership is action, not consultation——真正的領導是做出成績來,而不是一味惺惺作態去做諮詢。有效的領導有時就是要逆民意而行,給民眾他們所需,而非他們所想(give them what they need, not what they want)。香港人喜歡一個有五千棵樹的城市中的公園多於藝術文化,連獲選的Fosters+Partners的合夥人也表示,他們的設計,是希望不論是否熱愛文化藝術的市民均能享用西九的公共空間。西九文化區落成後,為什麼不會成為閒置公共設施,甚至「蚊子館」的集中地?「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只要你努力把它建好,自然就會有人來使用這些設施),也許可以用作建築師樓的座右銘,卻不是文化政策制定者逃避責任的藉口。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