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台州官员“房票门”还在姑息养奸
[打印本頁]
作者:
aa00
時間:
2011-1-4 12:14 PM
標題:
台州官员“房票门”还在姑息养奸
原题:姑息之下有多少腐败还会重来
2 k3 @+ z$ W: h. w
按照正常的逻辑,如果真是正常的赠与,那么应该没有处罚。如果不是正常的赠与,那么,对公职人员动辄几十万的利益输送,难道只要改正错误就可以从轻发落?
' G( x j1 D6 r0 D' |5.39.217.77:8898
引发社会关注的浙江台州“房票门”,日前最终以56名党政干部诫勉谈话、书面检查等方式不痛不痒地收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不会向社会公布这些违规违纪人员的名单”。处理的方式符合中国国情,老套的剧情一再上演:坏人已被惩处,观众情绪可以平息,大幕落下,众演员各回各家,明天太阳依旧升起。
! y( A% N; K7 O1 K( p% H/ m
一切歌舞升平。也许是社会公众小题大做了?也许“房票门”真只是朋友间正常的赠与?也许因为同志们认错态度良好,所以从轻发落?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5 n( G5 D& E; t
但是,按照正常的逻辑,如果真是正常的赠与,那么应该没有处罚。如果不是正常的赠与,那么,对公职人员动辄几十万的利益输送,难道只要改正错误就可以从轻发落?难道法律存在的作用,就用在保护类似的官员隐私?苟如是,法律的尊严将置于何地?如果这一事件不涉及到收受贿赂,纪委又为什么不作出解释说明?
! ~8 {% Q* W8 i& D9 n% C% k( K4 T
葫芦僧乱断葫芦案,多少笔糊涂账,全都烂在幕后。联想到多少起官员免职后很快就异地重用,联想到多少次众目睽睽下的事故问责都不了了之,喊了多少年的执法公开和透明,在一些地方,现状似乎没有多少改变。
! s* d- j A+ ^
台州纪委的处理方式,吻合了一个民间笑谈:法律的意义,不在于惩罚你违法,而在于惩罚你违法被抓住了。可资佐证的是,在前些时媒体记者对部分当事官员的采访中,当事人后悔的,不是犯了错误,而是后悔“使用了本名”。
) q2 p7 b7 t. h+ b) z) z1 n
如果我们反向推论一下,“房票”事件,9000余套商品房中,有800多套在签订合同时更名,最终确定违纪的,是56名“不会公布姓名”的官员。那么,在这抽象的56名之外,还有多少“没有使用本名”因而成为漏网之鱼的官员?当纪委只向外界公布这抽象的“56”时,如何让媒体及公众进行监督?抑或,因为他们是纪委,根本不需要监督?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w" r' V( H
从轻发落的背后,是否存在“与人方便就是为己方便”的官场毒瘤,甚或,还有投鼠忌器式的现实难处?
2 Q( [$ G# i7 d公仔箱論壇
法律在这一事件中缺席。台前活动的纪委,更像一个遮掩家丑的家长——媒体曝光了有关问题;最终,他们轻描淡写地给媒体一个“说法”。——是“说法”,而不是“真相”。起码,我们没有看到法律在说话。
: f8 {/ }- {7 b& g8 \
姑息的后果,就是养奸。在这起“房票门”事件中,我们被告知的信息实在太少。我们所要求的,其实是一个重复了多少遍的老话题:什么时候,我们能对透明问题严格立法?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