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華武術]
關於心意拳之創立
[打印本頁]
作者:
金谷秀夫
時間:
2007-7-7 09:57 PM
標題:
關於心意拳之創立
關於心意拳之創立,舊傳有三說︰
一曰“ 心意拳為印度高僧達摩所創”。 一曰“心意拳為印度高僧達摩所創”。相傳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達摩泛海至廣州。相傳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達摩泛海至廣州。 武帝聞之,派使者迎其至建業(今南京)。武帝聞之,派使者迎其至建業(今南京)。後因話不投機而離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九年後圓寂。後因話不投機而離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九年後圓寂。 大同元年(535),葬於熊耳山定林寺。大同元年(535),葬於熊耳山定林寺。 達摩死後,始有其傳播武技之說。達摩死後,始有其傳播武技之說。後來,又有了關於其創立心意拳的傳說。後來,又有了關於其創立心意拳的傳說。 民國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圖說‧形意拳之源流》中雲︰“六朝時,天竺僧達摩始挾其所謂西域技擊者來傳之於中土,於是北方之強者群起而趨之
。
今猶有所謂達摩拳、達摩劍等流傳於世,而形意拳亦其一也。”又雲︰“達摩所傳者,意在於攝生,而刺擊次之。形意拳者,其名譯自梵音,其旨即在於養氣,……寺僧有得其一體者,復興中國固有之武技融會而錯綜之,超逾騰踔,以之勝人。於是始有所謂少林拳者名於世,而去達摩所傳之意亦日愈遠。北宋時有張三豐者,隱武當為皇冠,究心達摩之術者若干年,得其玄奧,乃盡棄少林之成法,而一以練氣為主。有從之者,即授以形意拳以為練習初步。成效既著,學人蜂起,世人遂名之曰‘內家’,而稱少林為‘外家’,而形意一拳,至是亦遂為內家所專有矣。”民國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圖說‧形意拳之源流》中雲︰“六朝時,天竺僧達摩始挾其所謂西域技擊者來傳之於中土,於是北方之強者群起而趨之
。
今猶有所謂達摩拳、達摩劍等流傳於世,而形意拳亦其一也。”又雲︰“達摩所傳者,意在於攝生,而刺擊次之。形意拳者,其名譯自梵音,其旨即在於養氣,……寺僧有得其一體者,復興中國固有之武技融會而錯綜之,超逾騰踔,以之勝人。於是始有所謂少林拳者名於世,而去達摩所傳之意亦日愈遠。北宋時有張三豐者,隱武當為皇冠,究心達摩之術者若干年,得其玄奧,乃盡棄少林之成法,而一以練氣為主。有從之者,即授以形意拳以為練習初步。成效既著,學人蜂起,世人遂名之曰‘內家’,而稱少林為‘外家’,而形意一拳,至是亦遂為內家所專有矣。”
凌氏此說一出,曾引起了武術界同仁的非議。 凌氏此說一出,曾引起了武術界同仁的非議。民國十九年(1930),徐哲東著《國技論略》,唐豪著《少林武當考》,均指出達摩與武術無關,達摩創拳為“偽作”,張三豐傳習形意更屬虛構。民國十九年(1930),徐哲東著《國技論略》,唐豪著《少林武當考》,均指出達摩與武術無關,達摩創拳為“偽作”,張三豐傳習形意更屬虛構。徐哲東說︰“達摩首開禪宗,本以靜坐証誤而不落文字,言論為旨,其傳慧可,唯雲︰楞伽四卷可為心印,如果有易筋、洗髓何不與楞伽同言?豈易筋、洗髓之妙萬勝楞伽耶?此亦足為偽作之証矣。”徐哲東說︰“達摩首開禪宗,本以靜坐証誤而不落文字,言論為旨,其傳慧可,唯雲︰楞伽四卷可為心印,如果有易筋、洗髓何不與楞伽同言?豈易筋、洗髓之妙萬勝楞伽耶?此亦足為偽作之証矣。”
有關記載達摩身世經歷的史料《傳說正宏記》和《續高僧傳》以及《景德傳燈錄》等書均無達摩創心意拳之說。 有關記載達摩身世經歷的史料《傳說正宏記》和《續高僧傳》以及《景德傳燈錄》等書均無達摩創心意拳之說。考心意諸古譜,如《姬際可自述》、王子誠《拳論質疑序》、曹繼武《拳論‧十法摘要》、戴龍邦《六合拳序》、祁縣《戴良棟拳譜抄本》等墨本,都無片言只字提及達摩創心意拳之事
。
考心意諸古譜,如《姬際可自述》、王子誠《拳論質疑序》、曹繼武《拳論‧十法摘要》、戴龍邦《六合拳序》、祁縣《戴良棟拳譜抄本》等墨本,都無片言只字提及達摩創心意拳之事。更重要者,詳考心意拳內容,博大精深,融歷代拳經拳法為一爐,取中華道統哲理為原理。更重要者,詳考心意拳內容,博大精深,融歷代拳經拳法為一爐,取中華道統哲理為原理。如內功理論,本源於殷周時產生的易學;五行拳也是依據殷周時產生的陰陽五行學說所創;至於十二形拳中的龍、虎、蛇、馬、猴、雞等形象,則早在原始社會中便是部落所尊奉的圖騰了。如內功理論,本源於殷周時產生的易學;五行拳也是依據殷周時產生的陰陽五行學說所創;至於十二形拳中的龍、虎、蛇、馬、猴、雞等形象,則早在原始社會中便是部落所尊奉的圖騰了。達摩作為一個外國人,既然是“挾其所謂西域技擊者來傳之於中土,”為什麼其內容沒有一點西域特色,而完全體現的是中國風格呢?達摩作為一個外國人,既然是“挾其所謂西域技擊者來傳之於中土,”為什麼其內容沒有一點西域特色,而完全體現的是中國風格呢?可見,心意拳並非來自印度。可見,心意拳並非來自印度。 再說,達摩來到中國後僅僅八年時間,怎么可能創編出一個溶鑄了中國古老文化精華,又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拳種呢?再說,達摩來到中國後僅僅八年時間,怎么可能創編出一個溶鑄了中國古老文化精華,又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拳種呢?更何況達摩到達中土後是在少林“面壁九年”後即圓寂的呢﹗更何況達摩到達中土後是在少林“面壁九年”後即圓寂的呢﹗
不難看出,達摩創立心意拳之說實為妄傳。 不難看出,達摩創立心意拳之說實為妄傳。究其原因,不過是托神名以示拳貴,使之易於傳播而已。究其原因,不過是托神名以示拳貴,使之易於傳播而已。 民間尚有尊如來佛為心意拳之老祖者,可為一個佐証。民間尚有尊如來佛為心意拳之老祖者,可為一個佐証。
二曰“心意拳為岳飛所創”。 二曰“心意拳為岳飛所創”。此說最早見於文字的是曹繼武的“十法摘要”。此說最早見於文字的是曹繼武的“十法摘要”。 曹氏雲︰“惟此六合拳者則出自宋朝岳武穆王。嗣後金元明數代,鮮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蒲東諸馮姬隆風先生……遍訪名師,至終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經。”戴龍邦承其師曹繼武之說,於乾隆十五年(1750)為“六合拳”作序雲︰“岳飛當童子時,受業於周侗師,精通槍法,以槍為拳,立法以教將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從古未有之技也。”以後,便有了“心意十二形為岳飛被困牛頭山時所創”之說。曹氏雲︰“惟此六合拳者則出自宋朝岳武穆王。嗣後金元明數代,鮮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蒲東諸馮姬隆風先生……遍訪名師,至終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經。”戴龍邦承其師曹繼武之說,於乾隆十五年(1750)為“六合拳”作序雲︰“岳飛當童子時,受業於周侗師,精通槍法,以槍為拳,立法以教將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從古未有之技也。”以後,便有了“心意十二形為岳飛被困牛頭山時所創”之說。此說順應了人們對清王朝統治的不滿和對民族英雄岳飛的敬仰心理,因而很快地被人們所認定,並廣泛地傳播開來。此說順應了人們對清王朝統治的不滿和對民族英雄岳飛的敬仰心理,因而很快地被人們所認定,並廣泛地傳播開來。
民國時期,許多國術專著先後問世,比較有影響的有孫福全著《形意拳學》、《拳意述真》,劉殿琛著《形意拳術抉微》,姜容樵著《形意母拳》,薛顛著《形意拳術講義》等等。 民國時期,許多國術專著先後問世,比較有影響的有孫福全著《形意拳學》、《拳意述真》,劉殿琛著《形意拳術抉微》,姜容樵著《形意母拳》,薛顛著《形意拳術講義》等等。有的專著中,對岳飛創立心意拳的傳說予以肯定。有的專著中,對岳飛創立心意拳的傳說予以肯定。 如劉殿琛在其所著《形意拳術抉微》中雲︰“形意拳術一門為最合軍用,蓋該拳為岳武穆所發明。”然而,多數著作在述及岳飛或者周侗創心意時,均持謹慎態度,冠以“相傳”二字。如劉殿琛在其所著《形意拳術抉微》中雲︰“形意拳術一門為最合軍用,蓋該拳為岳武穆所發明。”然而,多數著作在述及岳飛或者周侗創心意時,均持謹慎態度,冠以“相傳”二字。如李燭塵之《國術史》,吳圖南之《國術概論》,高降衡之《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等,均取“相傳”、“或謂”之說。如李燭塵之《國術史》,吳圖南之《國術概論》,高降衡之《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等,均取“相傳”、“或謂”之說。有的著作則對岳飛創立心意拳提出了質疑。有的著作則對岳飛創立心意拳提出了質疑。 姜容樵雲︰“形意拳,相傳創始於宋之岳武穆,第考諸史冊,僅載其知拳,而未詳其所治若何,及受之何人,傳與何方,學人憾焉。”徐哲東在其《國技論略》中進一步指出︰“形意拳家言,形意拳傳自岳飛,其事終出於依托。蓋形意拳家借岳飛以增重也。形意拳是否岳飛之傳,亦可疑也。”徐哲東最早提出了岳飛創立心意拳乃是“依托”之說。姜容樵雲︰“形意拳,相傳創始於宋之岳武穆,第考諸史冊,僅載其知拳,而未詳其所治若何,及受之何人,傳與何方,學人憾焉。”徐哲東在其《國技論略》中進一步指出︰“形意拳家言,形意拳傳自岳飛,其事終出於依托。蓋形意拳家借岳飛以增重也。形意拳是否岳飛之傳,亦可疑也。”徐哲東最早提出了岳飛創立心意拳乃是“依托”之說。我們深以為然。我們深以為然。
首先,考諸史冊,《宋史》卷365《岳飛全傳》,洋洋近萬言,多記其作戰的經歷和戰功,只在開頭一段提到岳飛學文習武的情況︰“少負氣節,沉濃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於周侗(編者注︰這便是心意拳為周侗所創之由來),盡其術,能左右射。侗死,朔望設祭於其家。父義之曰︰‘汝為時用,能殉國死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耕募敢戰士,飛應募。”時岳飛19周歲,其學業、武術都是在這以前打下的基礎,以後便是緊張的19年戎馬生涯。 首先,考諸史冊,《宋史》卷365《岳飛全傳》,洋洋近萬言,多記其作戰的經歷和戰功,只在開頭一段提到岳飛學文習武的情況︰“少負氣節,沉濃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於周侗(編者注︰這便是心意拳為周侗所創之由來),盡其術,能左右射。侗死,朔望設祭於其家。父義之曰︰‘汝為時用,能殉國死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耕募敢戰士,飛應募。”時岳飛19周歲,其學業、武術都是在這以前打下的基礎,以後便是緊張的19年戎馬生涯。
岳飛三子岳霖之子岳珂,字肅之,南宋時文學家、史學家,官拜戶部侍郎,淮東總領製置史。 岳飛三子岳霖之子岳珂,字肅之,南宋時文學家、史學家,官拜戶部侍郎,淮東總領製置史。曾編撰《鄂王行實編年》以記岳飛大事,又編《金佗粹編》和《金佗續編》共58卷,為岳飛傳記的資料彙編。曾編撰《鄂王行實編年》以記岳飛大事,又編《金佗粹編》和《金佗續編》共58卷,為岳飛傳記的資料彙編。 書中收集有詩文、表奏、戰報,以及高宗的御札、宋王朝的命令、札子等原始資料,以及傳記、軼事等,均未見岳飛創立心意拳的記載。書中收集有詩文、表奏、戰報,以及高宗的御札、宋王朝的命令、札子等原始資料,以及傳記、軼事等,均未見岳飛創立心意拳的記載。再考一些私人著述,如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熊克的《中興小紀》,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甚至查閱元代孔文卿的《地藏王証東窗事犯》及明代成化間的傳奇之作《精忠記》等,都無一字提及岳飛創心意拳術。再考一些私人著述,如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熊克的《中興小紀》,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甚至查閱元代孔文卿的《地藏王証東窗事犯》及明代成化間的傳奇之作《精忠記》等,都無一字提及岳飛創心意拳術。
其次,再考岳飛生平。 其次,再考岳飛生平。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河南湯陰人,15歲結婚,16歲得子。岳飛(1103-1142),字鵬舉,河南湯陰人,15歲結婚,16歲得子。 15至19歲做韓家莊客。15至19歲做韓家莊客。 19歲初次投軍,不久回家,料理父親喪事。19歲初次投軍,不久回家,料理父親喪事。靖康元年(1126)應樞密院宮員劉浩招募,再次投軍。靖康元年(1126)應樞密院宮員劉浩招募,再次投軍。其時,岳飛23歲。其時,岳飛23歲。 建炎二年(1128),岳飛以兩千兵破敵數萬於南薰門。建炎二年(1128),岳飛以兩千兵破敵數萬於南薰門。建炎四年(1130),大敗金兵於靜安,收復建康。建炎四年(1130),大敗金兵於靜安,收復建康。紹興元年(1131),大破曹成軍於岳州。紹興元年(1131),大破曹成軍於岳州。紹興四年(1134),收復郢、襄陽、唐諸、隨州等地。紹興四年(1134),收復郢、襄陽、唐諸、隨州等地。紹興五年(1135),攻洞庭胡義軍。紹興五年(1135),攻洞庭胡義軍。紹興六年(1136),下蔡州,還軍鄂州。紹興六年(1136),下蔡州,還軍鄂州。紹興八年(1138),岳飛主張和金人決戰,上書力阻議和。紹興八年(1138),岳飛主張和金人決戰,上書力阻議和。紹興十年(1140),大敗金兵於京西、穎昌,收復河南等地,又大敗金兀術於郾城,進軍朱仙鎮。紹興十年(1140),大敗金兵於京西、穎昌,收復河南等地,又大敗金兀術於郾城,進軍朱仙鎮。 宋帝聽秦檜議,詔岳飛班師。宋帝聽秦檜議,詔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1141),岳飛被害。紹興十一年(1141),岳飛被害。
從諸多史家對岳飛生平的簡介中可以看出,岳飛23歲之前,主要精力除奔波生活之外,大多用於學文習武。 從諸多史家對岳飛生平的簡介中可以看出,岳飛23歲之前,主要精力除奔波生活之外,大多用於學文習武。 這時,要創立一套拳術,從其年齡尚輕,閱歷有限等條件看,是不可能的。這時,要創立一套拳術,從其年齡尚輕,閱歷有限等條件看,是不可能的。 23歲之後,東征西討,南攻北戰,幾乎年年都有戰事。23歲之後,東征西討,南攻北戰,幾乎年年都有戰事。岳飛二次從軍後的十數年間,是在戰鬥異常緊張的情況下渡過的。岳飛二次從軍後的十數年間,是在戰鬥異常緊張的情況下渡過的。 前要以刀槍顧敵後要防奸佞陷害,常常晝夜不得解甲,數日無稍事休息的機會。前要以刀槍顧敵後要防奸佞陷害,常常晝夜不得解甲,數日無稍事休息的機會。而創拳立說,除自身條件外,尚需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從創拳原理到拳法與套路的和諧統一,從由簡到繁的拳路創編,再到各拳的技法實用等等,都是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的。而創拳立說,除自身條件外,尚需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從創拳原理到拳法與套路的和諧統一,從由簡到繁的拳路創編,再到各拳的技法實用等等,都是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的。
再說,假如岳飛真的“以槍為拳,立法以教將佐”是事實。 再說,假如岳飛真的“以槍為拳,立法以教將佐”是事實。那麼,習此心意拳者總該有成千上萬人吧?那麼,習此心意拳者總該有成千上萬人吧? 雖然岳飛被害後,岳氏家庭受到了株連,但是二十年後即紹興三十二(1162),宋孝宗趙慎已為其“平反”,並贈封為太師,賜謚“武穆”,遷葬於杭州棲霞嶺下。雖然岳飛被害後,岳氏家庭受到了株連,但是二十年後即紹興三十二(1162),宋孝宗趙慎已為其“平反”,並贈封為太師,賜諡“武穆”,遷葬於杭州棲霞嶺下。 宋寧宗時,又追封為鄂王,死者岳飛及生者岳家子孫,均得榮寵。宋寧宗時,又追封為鄂王,死者岳飛及生者岳家子孫,均得榮寵。宋代武術大興,頗受統治者重視,由於戰亂頻繁,尚武的社會風氣進一步促進了武術的發展。宋代武術大興,頗受統治者重視,由於戰亂頻繁,尚武的社會風氣進一步促進了武術的發展。民間有“錦標社”、“英略社”等練武組織,武藝高強的人可以上待“賣藝”,拳術套路已經成為拳師傳授武藝的主要內容,甚至還出現了以作秀套路為頭班的女藝人。民間有“錦標社”、“英略社”等練武組織,武藝高強的人可以上待“賣藝”,拳術套路已經成為拳師傳授武藝的主要內容,甚至還出現了以作秀套路為頭班的女藝人。詩人歐陽修曾作“日本刀歌”,北宋成書《武經總要》。詩人歐陽修曾作“日本刀歌”,北宋成書《武經總要》。 宋太祖之拳,李全之槍,張威之棍,呼延贊之鞭等等都被記載而流傳下來。宋太祖之拳,李全之槍,張威之棍,呼延贊之鞭等等都被記載而流傳下來。在這種濃郁的武風下,岳飛平反後,其拳應該和他的英名一樣,被廣泛傳播。在這種濃郁的武風下,岳飛平反後,其拳應該和他的英名一樣,被廣泛傳播。 然而,在他平反後直到宋王朝滅亡的一百多年間,竟沒有流傳岳飛所創之拳。然而,在他平反後直到宋王朝滅亡的一百多年間,竟沒有流傳岳飛所創之拳。相反,遠不知岳飛英名的許多人的武藝反而流傳下來了,這豈不是咄咄怪事﹗相反,遠不知岳飛英名的許多人的武藝反而流傳下來了,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元朝統治者深怕民眾造反,因而嚴禁民間習武。 元朝統治者深怕民眾造反,因而嚴禁民間習武。但是,不少武術還是輾轉流傳下來。但是,不少武術還是輾轉流傳下來。 民間藝人把武述帶到戲曲裡,保留了一些套路和技藝,如“關大王單刀會”、“追韓信”等。民間藝人把武述帶到戲曲裡,保留了一些套路和技藝,如“關大王單刀會”、“追韓信”等。這時,岳飛仍然被戲曲家作為英雄人物描寫,他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但仍不見其創拳之事,民間更不複有其傳。這時,岳飛仍然被戲曲家作為英雄人物描寫,他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但仍不見其創拳之事,民間更不複有其傳。元朝取代宋王朝還不到九十年,元末,隨著農民起義的不斷發展,許多武藝逐漸復活起來。元朝取代宋王朝還不到九十年,元末,隨著農民起義的不斷發展,許多武藝逐漸復活起來。
明代是武藝集大成的大發展時期。 明代是武藝集大成的大發展時期。由於統治者的提倡,各門武藝蓬勃興起,習武弄棒蔚然成風。由於統治者的提倡,各門武藝蓬勃興起,習武弄棒蔚然成風。 平倭大將戚繼光甚至說︰“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的呆子。”到了明末,已出現了“內家”與“外家”的說法。平倭大將戚繼光甚至說︰“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的呆子。”到了明末,已出現了“內家”與“外家”的說法。明代成化年間,出現了歌頌岳飛的《精忠記》,但無論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均不見其創立心意拳一說。明代成化年間,出現了歌頌岳飛的《精忠記》,但無論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均不見其創立心意拳一說。戚繼光著《紀效新書》十八卷,可謂是中國古代軍事武學典籍中的名著,但仍無提及岳飛創心意拳之事。戚繼光著《紀效新書》十八卷,可謂是中國古代軍事武學典籍中的名著,但仍無提及岳飛創心意拳之事。該書《拳經捷要》節中述及拳種時雲︰“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 拳,各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溫家七十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試想,如果當時確有岳飛之心意拳,戚繼光是不可能不大書一筆的。該書《拳經捷要》節中述及拳種時雲︰“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拳,各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溫家七十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試想,如果當時確有岳飛之心意拳,戚繼光是不可能不大書一筆的。
另外,清雍正十三年(1735)王自誠所作的《拳論質疑序》,也沒有提及心意拳為岳飛所創。 另外,清雍正十三年(1735)王自誠所作的《拳論質疑序》,也沒有提及心意拳為岳飛所創。 岳飛創立心意拳之說,是曹繼武首先在他的《拳論‧十法摘要》序中提出來的
。
岳飛創立心意拳之說,是曹繼武首先在他的《拳論‧十法摘要》序中提出來的。也就是說,在岳飛已經去世將近六百年之後,才有了其創拳之說。也就是說,在岳飛已經去世將近六百年之後,才有了其創拳之說。
從以上史事可以看出︰岳飛創意心意拳之說實為虛傳。 從以上史事可以看出︰岳飛創意心意拳之說實為虛傳。究其原因,無非是“托英名以示拳貴”而已。究其原因,無非是“托英名以示拳貴”而已。 翻閱史冊,幾乎隨處可見,民間結團集社、操辦大事以至於揭竺而起,都要依托於某一神靈或某一聖人。翻閱史冊,幾乎隨處可見,民間結團集社、操辦大事以至於揭竺而起,都要依托於某一神靈或某一聖人。如太平天國托之於上帝,梁山好漢假托為星宿下凡,二郎拳托之於二郎神等等,實在是不足為怪的。如太平天國托之於上帝,梁山好漢假托為星宿下凡,二郎拳托之於二郎神等等,實在是不足為怪的。不能否認,心意拳之於否認,心意拳之於岳飛所創,為其廣泛傳播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能否認,心意拳之於否認,心意拳之於岳飛所創,為其廣泛傳播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日“心意拳為姬際可始創”。 三日“心意拳為姬際可始創”。此說自民國以後,尤其是近十數年來,已逐漸為廣大的形意界同仁所認定。此說自民國以後,尤其是近十數年來,已逐漸為廣大的形意界同仁所認定。
姬際可,字龍峰。 姬際可,字龍峰。 朱祖姬從禮於明初由洪洞選定對蒲州。朱祖姬從禮於明初由洪洞選定對蒲州。姬際可為八世姬訓之次子。姬際可為八世姬訓之次子。 自幼學文,13歲開始習武。自幼學文,13歲開始習武。 五後年,父母相繼去世。五後年,父母相繼去世。 姬際可20歲左右時,離家奔少林寺,出諸馮,過解州,翻越中條山時不幸馬前失蹄,跌入深澗。姬際可20歲左右時,離家奔少林寺,出諸馮,過解州,翻越中條山時不幸馬前失蹄,跌入深澗。 他手抓樹枝,沿峭壁攀登,險裡逃生,終於到達少林。他手抓樹枝,沿峭壁攀登,險裡逃生,終於到達少林。姬際可在少林寺學藝十載,頗得少林秘法,萬擅大槍絕術,有飛馬點椽並沒有之絕技,人號神槍。姬際可在少林寺學藝十載,頗得少林秘法,萬擅大槍絕術,有飛馬點椽並沒有之絕技,人號神槍。後來,少林寺主持請他做了師傅,專授武功。後來,少林寺主持請他做了師傅,專授武功。 是時,清軍南下,各地反清志士雲集少林。是時,清軍南下,各地反清志士雲集少林。姬際可素來敬仰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以反清複明為已任,遂與各路豪傑相商反清大計。姬際可素來敬仰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以反清複明為已任,遂與各路豪傑相商反清大計。 後被清廷獲密,派親信入寺,姬際可險遭不測,於是下山出游。後被清廷獲密,派親信入寺,姬際可險遭不測,於是下山出游。先到南方,遍訪技擊名家,輾轉到峨嵋,又入漢中,逾秦嶺,上終南。先到南方,遍訪技擊名家,輾轉到峨嵋,又入漢中,逾秦嶺,上終南。 “彼時因落魄江湖,毫無寸進,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園,生趣毫無,遂生遁世之心”(《姬際可自述》)。“彼時因落魄江湖,毫無寸進,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園,生趣毫無,遂生遁世之心”(《姬際可自述》)。可見,當時的姬際可既難遂反清複明之志,又有被清廷輯捕的危險。可見,當時的姬際可既難遂反清複明之志,又有被清廷輯捕的危險。 因此,他將希望寄托於創拳立法之上,以傳播其反清複明思想。因此,他將希望寄托於創拳立法之上,以傳播其反清複明思想。可以說,這時的姬際可已經具備了創拳立法的主客觀條件。可以說,這時的姬際可已經具備了創拳立法的主客觀條件。
首先,姬際可有著明確的政治目的和強烈的民族意識。 首先,姬際可有著明確的政治目的和強烈的民族意識。他不能直接從事反清鬥爭,便創拳立法,以傳播反清思想。他不能直接從事反清鬥爭,便創拳立法,以傳播反清思想。 為達此目的,於是產生了終南山得岳武穆《六合拳經》這一托詞。為達此目的,於是產生了終南山得岳武穆《六合拳經》這一托詞。《姬際可自述》雲︰“老朽備受艱辛,真乃言莫可喻。只身宿古剎,四壁肅然,單將東配殿修葺以避風雪,深夜為猛獸咆哮所驚,難以就寢。一夜掣劍逐獸返歸,偶見西配殿內隱隱有光。當時明月皎潔,老朽疑由破窗射入。仔細辯別,更為可疑,頓生好感奇之心,燃油松上照,土蔽塵封,顯出點點微光。縱身一跳,跨上橫陀,竟見承塵之上有一柄古劍,一個木匣。老朽捧來端詳,劍鞘古雅,劍光耀目,鋒利異常,上嵌‘湯陰岳氏’四字,並無劍名。老朽不識其劍,實知其人。再啟木匣,卻是一部手冊,題名《六合經拳》,其中五行變化災害原理,陰陽造化之樞機,起落進退虛實之奧妙,武技之精華盡集於此。老朽感焉,悉心研習其精義,十易寒暑,會其理於一本,通其形於萬殊,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名曰心意六合拳。“字裡行間,可見姬際可用心之良苦︰一方面以岳武穆為榜樣來勉勵自己,以實現其反清複明之志;另一方面將自己所創之拳托之於武穆拳經,以示拳貴,使之後學人珍重此拳。《姬際可自述》雲︰“老朽備受艱辛,真乃言莫可喻。只身宿古剎,四壁肅然,單將東配殿修葺以避風雪,深夜為猛獸咆哮所驚,難以就寢。一夜掣劍逐獸返歸,偶見西配殿內隱隱有光。當時明月皎潔,老朽疑由破窗射入。仔細辯別,更為可疑,頓生好感奇之心,燃油松上照,土蔽塵封,顯出點點微光。縱身一跳,跨上橫陀,竟見承塵之上有一柄古劍,一個木匣。老朽捧來端詳,劍鞘古雅,劍光耀目,鋒利異常,上嵌‘湯陰岳氏’四字,並無劍名。老朽不識其劍,實知其人。再啟木匣,卻是一部手冊,題名《六合經拳》,其中五行變化災害原理,陰陽造化之樞機,起落進退虛實之奧妙,武技之精華盡集於此。老朽感焉,悉心研習其精義,十易寒暑,會其理於一本,通其形於萬殊,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名曰心意六合拳。“字裡行間,可見姬際可用心之良苦︰一方面以岳武穆為榜樣來勉勵自己,以實現其反清複明之志;另一方面將自己所創之拳托之於武穆拳經,以示拳貴,使之後學人珍重此拳。值得注意的是︰姬際可依據所托的“六合拳經”,“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將此拳名之曰“心意六合拳”。值得注意的是︰姬際可依據所托的“六合拳經”,“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將此拳名之曰“心意六合拳”。可見,“心意”一拳確為姬際可始創,並由其命名。可見,“心意”一拳確為姬際可始創,並由其命名。
其次,姬際可具備創拳的文韜武略。 其次,姬際可具備創拳的文韜武略。姬氏上少林寺前已是文武全才,加上少林寺有豐富的秘笈資料,寺僧可精奧的拳法技藝,這種主客觀條件的結合,為姬氏創拳立法奠定了基礎。姬氏上少林寺前已是文武全才,加上少林寺有豐富的秘笈資料,寺僧可精奧的拳法技藝,這種主客觀條件的結合,為姬氏創拳立法奠定了基礎。姬際可在少林寺十年間,又苦鑽少林秘笈,並涉足名山大川,遍訪技擊高手,從理論到實踐,逐漸使他成了一名武學大家。姬際可在少林寺十年間,又苦鑽少林秘笈,並涉足名山大川,遍訪技擊高手,從理論到實踐,逐漸使他成了一名武學大家。他承襲了中國古代武學的道統和眾多拳經之精華,諸如陰陽、五行、六合等原理,參照元代太原人白玉峰在少林寺創編的龍、虎、豹、蛇、鶴等五拳,並根據對栽些飛禽走獸的細臻觀察與技擊要道,遂創編了五行拳和十形拳。他承襲了中國古代武學的道統和眾多拳經之精華,諸如陰陽、五行、六合等原理,參照元代太原人白玉峰在少林寺創編的龍、虎、豹、蛇、鶴等五拳,並根據對栽些飛禽走獸的細臻觀察與技擊要道,遂創編了五行拳和十形拳。
再次,創拳需要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 再次,創拳需要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清王朝立國前後,姬際可經歷了在家學大前提、少林學藝、進行反清複明活動,四出游訪幾個階段。清王朝立國前後,姬際可經歷了在家學大前提、少林學藝、進行反清複明活動,四出游訪幾個階段。第一、二、三階段姬際可創拳的條件還不成熟,到了清康熙初,即第四階段,他目睹清王朝立國業已穩固,複國無望,於是雲游天下,遍訪名家。第一、二、三階段姬際可創拳的條件還不成熟,到了清康熙初,即第四階段,他目睹清王朝立國業已穩固,複國無望,於是雲游天下,遍訪名家。這時,姬際可創立心意拳可謂瓜熟蒂落,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這時,姬際可創立心意拳可謂瓜熟蒂落,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雍正十三年(1735),河南進士王自誠作《拳論質疑序》。 雍正十三年(1735),河南進士王自誠作《拳論質疑序》。 這是繼《姬際可自述》之後最早的傳世墨本。這是繼《姬際可自述》之後最早的傳世墨本。《序》雲︰“拳之種類不同,他端亦不知創自何人,惟此六合拳則出自山西姬龍、姬鳳,二師乃系明末人也,精於槍法,人皆以為神,而先生猶有慮焉。以為吾處亂世,出則可操兵,歸則執槍可自衛,若當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測,將何以御之。於是將槍法為拳法,會其理為一本,通基形於萬殊,名其拳曰六合。”王自誠肯定了“六合拳”出自山西姬氏,並肯定了其“將槍法為拳法”的立拳依據,只是未寫“心意”二字。《序》雲︰“拳之種類不同,他端亦不知創自何人,惟此六合拳則出自山西姬龍、姬鳳,二師乃系明末人也,精於槍法,人皆以為神,而先生猶有慮焉。以為吾處亂世,出則可操兵,歸則執槍可自衛,若當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測,將何以御之。於是將槍法為拳法,會其理為一本,通基形於萬殊,名其拳曰六合。”王自誠肯定了“六合拳”出自山西姬氏,並肯定了其“將槍法為拳法”的立拳依據,只是未寫“心意”二字。而且將姬龍峰誤作姬龍、姬鳳二人。而且將姬龍峰誤作姬龍、姬鳳二人。 這種傳抄中的訛誤,正如《姬際可自述》一樣,傳到後來,由於字跡模糊,人們連現代漢語也加進去了,此實不足為怪。這種傳抄中的訛誤,正如《姬際可自述》一樣,傳到後來,由於字跡模糊,人們連現代漢語也加進去了,此實不足為怪。
近年來,在《姬氏族譜》中查證出姬際可的生平,為心意拳創自姬際可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近年來,在《姬氏族譜》中查證出姬際可的生平,為心意拳創自姬際可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綜上所述, 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心意拳創立於反清複明的民族鬥爭十分激烈的清王朝立國之初,為山西永濟人姬際可所創。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心意拳創立於反清複明的民族鬥爭十分激烈的清王朝立國之初,為山西永濟人姬際可所創。姬際可是一位崇尚岳飛精神,文武兼備的武術大家。姬際可是一位崇尚岳飛精神,文武兼備的武術大家。 而達摩創心意拳之傳說,則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心意拳與少林寺的關係。而達摩創心意拳之傳說,則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心意拳與少林寺的關係。民國十四年(1925)立的《車君毅齋紀念碑記》碑文開宗明義指出︰心意拳為“少林外家支派”。民國十四年(1925)立的《車君毅齋紀念碑記》碑文開宗明義指出︰心意拳為“少林外家支派”。可見姬際可創立的心意拳是汲取了中國歷代武術大家的拳理、拳法精華(包括少林拳理、拳法)使之融可見姬際可創立的心意拳是汲取了中國歷代武術大家的拳理、拳法精華(包括少林拳理、拳法)使之融
作者:
iquitos
時間:
2007-7-25 06:16 AM
:014:
作者:
vb1668
時間:
2012-11-24 10:20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889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