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核四延誤 竟無一人負責?

原訂明年底商轉的核四發電廠一號機組,在行政院長吳敦義的指示下,要趕在明年10月10日前完成商轉,作為建國百年賀禮。經濟部表示,挑戰雖高,但會全力以赴;並已成立專案督導小組,邀請七位部外專家會同官方代表雙重檢視核四進度,而且強調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商轉。不過鑒於核四建廠一延再延,即依原訂進度完成商轉都不樂觀,何況要提前商轉,怎不令人高度質疑! & ]$ B* C6 I+ F) `/ {1 i+ n
5.39.217.77:8898. L5 A% F4 Z5 X+ ]

: Z5 D" s) F( q!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R' {) v) S! b. v
核四在停建復建後已延長工期三次並追加預算,第一次是90年2月復建時,因停工110天要延長兩年,應屬合理;第二次是95年因應原物料價格大漲,再延長三年。依理原物料價格大漲,調增預算即可,為什麼要延長工期,且一延就是三年,但沒有人追究原因。到去年9月吳揆上任時,正是第二次延長到期跳票,台電再提出工程延宕,再延長29個月,預訂民國100年12月15日商轉。因吳揆剛上任無暇多考量,遂同意延期。不過,今年農曆年前,吳揆在聽取核四工程進度時,想到明年是建國百周年,如核四能提前兩個月於國慶日商轉,將是喜事一樁。而且去年第三次延期時,台電原提出的方案是延長23個月,但有人不放心,再加六個月緩衝期,避免再有第四次延期,現在提前兩個月,應不是太困難的事。但事實並不如此簡單,問題還有許多。
* m; y! L$ g7 s; W' J, R( e/ B
" l6 p$ k5 V& G2 R' H$ B5.39.217.77:8898
$ G3 n2 x7 M0 h4 X( W4 n- T# a- V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N" t  p- Z( S8 c/ b7 e! S: f$ P, ?
核四工程進度從目前至商轉,還有兩道關卡;一是核四儀控系統的整體測試,據稱核四這套儀控系統是全球首座採用數位化系統,訊號輸入點甚多,測試點十分複雜,核四所有設備開關都必須仰賴這套數位式儀控系統,與傳統核一、二、三廠各設備都有獨立開關設計不同,而且台電、甚至全球尚未曾有過整合的經驗。因此,必須經過長期測試階段,才能知道儀器的精確度與靈敏度對全系統運轉的影響。按照去年第三次延長的進度,排在去年底作整合的測試;但現已進入4月,測試無期,而且還是一直都是在趕工情況下。如此勢將影響第二道關卡的年底整體核四廠試運轉的進行;明年底能否商轉都在未定之天,何能再提前兩個月?千萬不要重蹈台北捷運木柵內湖線覆轍,其危險性將更大。 tvb now,tvbnow,bttvb% x8 _! \3 j4 G7 D0 y; o
; z5 K, ~. Q- \9 j

  ?& Y% U3 a4 b: p: \tvb now,tvbnow,bttvb+ C4 Z8 w+ Z- ^% y1 n1 J: l
核四停建、復建,工程一再延誤,工程預算也由原預計的1,888億,一路追加到2,737億元,工程費即增加849億元;據台電內部資料指出,因核四停建損失金額1,350億元,合計損失2,200億元。這只是表面的損失,實際上就台電而言,除停建、工程費增加等損失外,由於核四原預計七年半完成商轉,現一再延宕要15年才能商轉;這延長的七年半期間,原可提供核能發電,成本較低,但因核四未完工,只好擴建火力發電,以成本較高的油發電遞補,加以工程延長期間油價高漲,根據專家的估計,這七年半間,以油代替核能發電,所增加的成本負擔即超過4,000億元,再加延期工程款追加、投資利息負擔倍增等,絕不是台電所稱的只損失2,200億元。
# T  D5 p& f7 }  }+ r" t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Z0 W. P7 o6 a* p: k

" d* h3 ?9 P- J4 h5.39.217.77:88980 f6 }5 t+ C+ p6 `  g
因核四停建、工程一再延誤,除台電負擔增加,整個社會所遭受的損失更大。由於以油替代核能發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外部社會成本增加,同時亦是空氣汙染的最大來源,造成人體健康受損及工安事故的外部成本,都應計入。還有無預警停建核四,震驚海內外,政府信用喪失,不是金錢所能衡量;股市頓挫20%,使上市櫃股價總市值萎縮超過1.5兆元,經濟成長下滑,致使90年淪為台灣50年來首度負成長,失業率大幅上升,損失極為慘重。5.39.217.77:8898* H3 Z0 X0 ~0 L) B; @  b+ V. X
核四停建、工程一再延誤所造成的巨大損失,證實「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嚴重」,但竟無一人負責,不知監察院所司何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