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經》所說五蘊皆空的總綱領與念佛求生淨土有重要關係。從前我在台中蓮社求學時,李老師對我說:念佛人多,往生者少。蓮社有二十多萬人,真正念佛往生者不過三五人而已。他說的非常保守。據我所知,台中念佛往生的人相當可觀,如果說每萬人中有三五人乃接近事實。但是這個比例仍然很小。何以念佛人多而往生者少?其關鍵就是看不破放不下。《般若經》能幫助我們看破放下,故對經典不得不重視。我們的身心都不是真的,身體有老病死,剎那變化,均屬假有。心理方面,受想行識,念頭剎那生滅,我們都能體會到。保持念頭不失叫「三昧」,又叫「作定」。定功不過是一個念頭的相續相而已,定的境界有得必有失。世間四禪八定,非想非非想天能持久到八萬大劫,定功不失,而八萬大劫之後還會失掉。自性本定無生滅,沒有入定出定,如《楞嚴經》所說的「首楞嚴大定」。「性定」與「修定」完全不同,性定不是修來的,那一天照見五蘊皆空時,性定在即現前。我執若空,煩惱障沒了,法執若空,所知障沒了,自性本空自然現前。此話說起來容易,作起來可不容易,凡夫無始劫來,我執習氣非常重。古德說:理可頓悟,事須漸修。根性利、善根厚的人,在理論上可以接受,如果要把境界轉過來,還要有相當時間的修行。理與事是一不是二,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心中時時提起觀照功夫,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一切人事物皆是諸法空相,把自己無始劫來錯誤的見解思想,逐漸在般若智慧光明中淘汰的乾乾淨淨,這是真修行。《華嚴經》末後一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一個歷事練心真實修行的好榜樣。多思惟,多體會就能斷煩惱習氣,看破放下。然後對於彌陀的願行,才能肯真實的體會,決志求生淨土,這一生中自然能有成就。般若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極大的利益。
9 T) b) M2 n) o" J; V" v1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五蘊的根源是重疊生起的,一念不覺把真如自性轉變為無明業識。這些話要仔細聽,不可思維想像,一想就錯了。例如說:今天陰天,太陽被雲層遮蓋著了。細心一想,太陽比地球大若干倍,焉能被雲層遮蓋。真如自性永遠不會變成無明業識。無明業識就是一念不覺,謂之無明本。真如自性起作用,在作用上帶上這個東西。如同眼能見,眼是自性,帶上眼鏡,仍然可以看到外面境界,眼睛透過眼鏡見到外面境相, 叫作無明業識,又叫第八識。眼鏡是否真正妨害了眼睛呢?並沒有。此中關係要搞清楚。一有識就是阿賴耶識,所以有行,一有行才有想,一有想才有受,一有受才有色,這是從五蘊上講,從八識上講,就是「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註 (一)。說法雖然不一樣,意思是一樣,同樣說出事實真像。世間人不了解,以為是有一個神明在那裡安排。他不曉得大自然的演變是有一定次序的,如人穿衣服, tvb now,tvbnow,bttvb" z, f9 J* z2 c8 M- s: o
先穿內衣,再穿外衣。脫衣時先脫外衣,逐漸到內衣,次第不能錯亂。迷的時候先有無明,發展到粗相,回歸自性的時候,先由外面下手,先除色蘊,然後次第再除受想行識。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日常用功有很大幫助,對一切色法不執著,對自己的色身以及世界一切人物皆屬色法,均可放下。進一步受也能放下,不再追求享受,苦樂憂喜,能隨緣而不攀緣,隨順眾生,隨喜功德,心地平等。順境不起樂受,逆境不起苦受,受即放下了,其餘想行識依此類推。
( A7 D& \$ I5 Q
7 v; g( t. F }- i+ B公仔箱論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t% P+ X( z7 i! s2 O4 o
; a' {" T2 d& Ptvb now,tvbnow,bttvb佛在本經將一切法歸納為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此段經文第一句諸法空相,諸法即包括此四大類。一切法都有一個共同的意義在,即不生不滅。生滅是現象而非事實,本無忽有曰生,現象消失為滅。若深入觀察,不過緣聚則生,緣散則滅之幻象而已。本經指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不生不滅的說法很難體會,若進一步解釋,只好舉個例。小朋友玩的積木,把它堆成一棟房子,其相宛在。再拆開來,房子沒有了。聰明人一看到這種現象就覺悟,相之有不是真有,其滅亦非真滅。因其本來沒有,緣聚不是真有,原本就不生,緣散之後,當然它也沒有滅。科學家觀察一切萬物,告訴我們物質不減,能力不滅,這與佛經所說一切法不生不滅非常接近。凡夫見一切法有生滅,執著在假相上,對於一切法之形成過程完全疏忽,於是墮落到生死輪迴。凡夫著有,無量劫來內心存有這種錯覺,牢不可破,對事實真相很難接受。佛不得已隨順俗諦而說,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本經是隨真諦而言,如來五眼圓明,觀察宇宙人生真相,為我們如實而說。整個般若之綱要,言簡義豐,與諸大乘經、《華嚴》、《法華》一樣圓滿。假如徹底了解經中之真實義,即不難認得無生法忍。註(二)
1 S( I/ ]2 ]/ U 「不垢不淨」,染著曰垢,離開污染謂之淨,此指四諦因緣,苦集滅道而言。「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凡夫流浪生死謂之垢,聖者斷盡見思,超越三界謂之淨。這是佛對於執著性空,厭離幻相的人而說的。說到實相理體,本自空寂,非可以染之使其垢,治之使其淨。雖被惡緣所遮蓋,而性本不垢,復為善緣所熏習而性未嘗淨。
# I$ w6 P2 l, |% e3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不增不減」,乃對菩薩的開導。通常大乘法易於產生錯誤觀念,道力增長,煩惱減少,斷見思證四果羅漢,定慧增長,證得圓教初住,權教菩薩對於現象很認真執著。佛在此地告訴他們此現象亦非真實,所以說無智亦無得。智是修行功夫,大乘經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說明不增不減。我們常說:「菩提增長,煩惱減少。」這話好懂,何以說不增不減?我們說增減是從相上說的,佛說不增不減是從性上說的。性是空相,煩惱性是空相,菩提性也是空相。從性上說,並無增減、垢淨、生滅。從相上說,一切諸法有生有滅,有垢有淨,有增有減。
, M8 j, @, V) Q, k- N; ]- ]公仔箱論壇 佛說:「隨流認得性」。這句話非常重要,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真性中的真相確實如佛所說,在真性中無凡聖、修證、因果這些事項,顯示般若之本體。禪家有一句話說的好:「諸見脫落,獨露真常。」就是這個境界。另外可以從一個比喻體會,真空實相如摩尼寶珠,當在本體,十二處十八界視為寶珠所現的光與色,因為能現許多不同光彩,所以為貴。寶珠之體是不變的。也不因色現而生,亦不因色不現而滅。其體如如不動,色相有生有滅,體無生滅。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意思完全相同。
/ l+ h3 y2 ~6 ~$ l. G9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本經一開始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不但無色,亦無受想行識,亦無十二處,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亦無十八界,十八界是眼界乃至意識界。這些都是法相,空是講法性,法性上無此等虛妄相。六祖在開悟時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又說:「本來無一物」,說明自性本體,清淨無為,諸佛與大菩薩所證的即是此事,凡夫之迷亦迷此事。蘊處界這些現象,迷了時候才有。為什麼有迷?為什麼迷了就有這些現象?此乃嚴肅問題。在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向世尊提出此一問題,世尊有很巧妙的答復,諸位如欲知其詳,請查閱《楞嚴經》第四卷經文。明瞭即開悟,否則仍在無明殼中。一定要自悟,如被別人說破,就把自己的悟門關閉了,以後很難開悟。所以真正善知識不會把問題說破,他會誘導你豁然大悟,此教學方法之善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