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見一位老業主,過去我替他設計了多家旅館,一家比一家繁複華麗。
. J5 M8 t$ j6 a k Ztvb now,tvbnow,bttvb
6 a0 J" l" [. [ U% ]- T% k; ytvb now,tvbnow,bttvb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到美國住了十年,現又回台北,他說他的觀念完全改變了,過去他經營的旅館,設計是用「加法」,現在是要求用「減法」,一家比一家精簡,不只成本低,回收快,且整理方便,生意更好。
$ r( _- l6 I# d( J9 R0 q/ @0 Q6 D5.39.217.77:8898) D; w O8 l/ v$ U) r- Q& g, M6 N% a
「減法」的設計,我們學建築的早就知道「less is more」的道理。
( d: _7 b& {/ @$ `, `) G$ C5.39.217.77:88987 Y' h% V5 J4 L0 [# _5 v
嗯!我想不只設計,現在也可用減法來過生活,以減法來過後半生吧?!tvb now,tvbnow,bttvb2 L" m# J" \7 w& C1 n: e
- F/ X- H' O# c" c2 a
其實在世上擁有的越多,煩惱也越多。" t0 ^6 U' ?1 ?$ E; A
tvb now,tvbnow,bttvb; T' l/ O, }/ x4 c2 M
有一棟房子,有一個煩惱,擁有兩棟,煩惱加倍。財產越多,留給家族子孫的煩惱就越大。
# f e1 ?. i& Z- Y8 Q" T/ K: V4 u5.39.217.77:88985.39.217.77:8898 ]" i8 X9 C& M
最近金融風暴,也可見證那些擁有越多的人就越不快樂。
3 v# p9 G/ E5 u# ^* _4 c9 |8 |tvb now,tvbnow,bttvb
; f, m& T. G' |" t4 i公仔箱論壇前一陣子,我為一位建築商做家庭室內設計,兩個兒子的房子都是百餘坪,等老東家房子來委託設計時,我想那不知要多豪華,不想拿來一看,大吃一驚-總面積:二十一坪。
# j F' c% L( g7 q* W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 |1 r- U' m/ t7 U
「這......」我才在懷疑,他打斷我的話,說:「我打拼了一輩子,蓋了不少房子,也擁有不少房子,想通了,小房子既溫馨又好整理,只剩我兩老,這就夠了,孩子們還想不通,由他們去吧!」
8 y/ a0 k. f5 ? E公仔箱論壇
* r5 C( g* m- C ]9 A5.39.217.77:8898世上的一切,我們只能享有,不可能擁有,何必一定要佔有?5.39.217.77:8898' D" P! K* z: |7 l9 d. n7 O
2 T4 t% u2 m2 A! p) X5.39.217.77:8898因此,五十五歲之後的我,非必要的東西不再添購,去旅遊也不再買東西回來了,也不想與風景合照,只拍些使我感動的景緻、上帝創造的美、或設計上的新知。: t2 s4 e! o* N6 F! x' j
$ t$ Y0 q; \% M7 r7 Y# q5 m; C \+ j5.39.217.77:8898我覺得最要把握的是當下,在此時、此景、此物,親臨的那一刻,我是否真正認真的享受、體會、感恩,那一刻才是需要的。
2 m( G5 K6 L% ] n: }. x; S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 M" V& s4 y1 W' D6 A' ~
六十歲那年,我把家中多餘的用品、裝飾品、收集的紀念品清了出來,拿去社團義賣,做社區服務經費。家中清楚多了。7 K! d! a& E8 A& ^
tvb now,tvbnow,bttvb& z8 i, |3 T6 j4 ?+ Z
現在,該是以減法過人生的時候了。- Q( u# T* G4 Q) O1 @, y1 o: [% L1 m
7 _2 `" s! i# ^tvb now,tvbnow,bttvb常常提醒自己,放下對世界的慾求,放下心中的掛念,卸下對人的恩怨,過減法的生活,輕鬆的面對人生。
8 Y8 M. U) {$ Etvb now,tvbnow,bttvb- `2 U2 X1 g. o$ P6 w0 g6 e
人,一無所有時,倒很容易滿足;一旦擁有,則有一欠九,反而不足。
0 Z: v( u; u$ W. K6 |5 b1 _5.39.217.77:8898, s; ~$ | `/ T: G7 {+ Y( {# Q6 |
心不要貪,一個人能得多少,不是自己可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