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金融布局變陣 港要打醒精神

 ,  描述: 星島
國務院提出約在十年內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挑動了香港的敏感神經。正值國際金融海嘯凸顯了本港金融體系的優缺,香港宜因應日後國家發展金融中心布局的轉變,探尋更準確的定位。
( M4 H3 X3 A6 \  由總理溫家寶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三天前原則上通過了「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tvb now,tvbnow,bttvb: m: K# q3 T5 H) c1 M
  香港一直視上海為金融中心的最大潛在對手,不過總覺得上海還要花很長時間才追得上。今次國務院提出了具體時間表,要到二○二○年,把上海「基本建成與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十年時間不算長,本港不能不產生緊逼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 w) t* S4 r/ j6 u/ U
   中央提出推進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列出的主要任務,最後一項包括「加強與香港的優勢互補和戰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港滬之間一直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究竟香港如何與上海「合理分工」?現在就要包括官商在內的所有持份者及早探索。
& u  z# s# r3 L" s9 P: a# i5.39.217.77:8898  中央分散籃子放蛋
6 V: o8 O: [) v+ D8 C7 ^; h/ N3 \. ~tvb now,tvbnow,bttvb  眾所周知,中國如此大的國家,容得下不只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而中央也深明不宜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道理。美國也有紐約tvb now,tvbnow,bttvb8 d' C( R: |- m4 \  b
和芝加哥的分工,芝加哥期貨市場的國際地位,紐約取代不了。不過,正如行政長官曾蔭權所言,歐、美、東亞三個時區,每區都只有一個公認的「最重要金融中心」,歐洲是倫敦,美洲是紐約。那麼,香港和上海,將來誰做紐約,誰做芝加哥?tvb now,tvbnow,bttvb# r: L7 s3 {' ^7 ^, o" |, K
  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擦亮招牌的,是股票市場,其他如債券和商品期貨等市場發展都不如理想。不過,論總市值和成交量,上海證券市場都已經超越香港。香港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仍然保持亞洲首選金融中心的地位,部分因素大家耳熟能詳,包括與紐約、倫敦接軌的英語環境和有普通法制,作為中國逐步開放金融市場的試驗所,資訊自由流通,配套服務齊全,人才薈萃,還有港幣作為國際自由兌換貨幣。公仔箱論壇/ ?' C3 d% P" q+ l
  不過,香港不能沉醉於「吃老本」,尤其是上海正從多方面急起直追。有兩大轉變形勢,香港更必須因應部署發展策略。
# {9 N$ k5 T8 D+ L1 Ftvb now,tvbnow,bttvb  人民幣開放比想像快tvb now,tvbnow,bttvb( A, n! j% p& M
  其一是人民幣的冒起,國務院提及上海發展國際金融中心要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相適應,當中是否意味人民幣在十年內不但可自由兌換,而且會隨中國經濟和貿易實力成為國際需求甚大的強勢貨幣?香港政府必須及早向中央了解,評估對香港各方面的影響,從而制訂因應之道。: Y: X+ E2 r8 S, ~3 i
  其二是中國竭力在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市場上擴大話語權。中國雖然是商品市場的最大買家,但是定價權卻主要操縱在外人之手,在金融危機前吃盡通脹苦頭,金融危機又暴露出中國外匯儲備,不得不買美國政府債券所面對的貶值風險,也加深了中國對國際金融「大鱷」擾亂市場的戒心。中國為了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和金融穩定,不再單向地尋求與國際市場接軌,而是希望接軌之餘還要捍衞自己的利益和穩定,要上海建設「雙中心」,是這個戰略的具體呈現。
2 N) g' L6 O$ j( A3 ~  香港過去有「打大鱷」的戰績,今次金融海嘯,香港的銀行平安渡過,顯示了本港金融體制的穩健,不過,雷曼迷你債券和競價時段風波,也暴露出本港急與外國接軌時出現的漏洞。要保留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難免要與國際大行打交道,但是如何在吸引國際投資者的同時又可確保社會穩定和國家利益,是香港取信於中央、得以繼續擔任中國境內最重要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內地已有網上言論質疑香港辦人民幣業務對國家經濟帶來風險,香港必須以事實來粉碎這些疑慮。
( _6 ]0 U/ [0 z' D+ f# l0 P
3 c; q% I4 ^9 p% O* k- \5.39.217.77:8898[ 本帖最後由 cici128 於 2009-3-29 01:07 PM 編輯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