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週吸入PM2.5量,足以導致小鼠肝、腎臟毒性
! p! L; M$ }2 j
! D6 K% ~) i+ m5.39.217.77:8898 空汙危害超乎想像!中山大學研究:高雄冬季PM2.5五週吸入量,足以導致小鼠肝、腎臟毒性。
% I% o/ k/ m* _0 w4 o中山大學教授攜手高雄長庚醫院採集高雄臨海工業區PM2.5做研究,發現在高雄冬季空品不佳下,5週所吸入的PM2.5量,足以導致小鼠肝、腎臟毒性,2篇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國立中山大學今天新聞稿表示,這項研究由環境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袁中新攜手高雄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鄭富仁進行,2篇跨領域研究成果雙雙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9 l" v: w5 v% L( d" Y中山大學說明,PM2.5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告致癌物,許多研究證實對肺部和心臟造成危害。袁中新和鄭富仁研究團隊另闢蹊徑,首度將PM2.5分離成水溶性萃取物和殘留微粒,分別經由氣管灌注到5組實驗小鼠肺部麻醉暴露10次,並觀測PM2.5對肝臟、腎臟的影響,結果發現,水溶性萃取物和殘留微粒,均會導致肝功能指數上升與早期腎臟病變。0 u# V# v& V: v1 D. |
鄭富仁解釋,肝與腎都是處理外來毒素的器官,微粒會使小鼠肝臟白血球浸潤、發炎反應增加,而水溶性萃取物則會導致肝臟不正常增生反應,兩者機轉不同,證實PM2.5中不同成分會造成不同的健康危害,但均會導致肝毒性。5.39.217.77:8898" Y5 t I* u4 C7 z
腎臟方面,無論水溶性萃取物或微粒,也都會出現發炎增生反應和早期腎臟病變,推測PM2.5會造成腎臟調控失能,血壓上升,進而影響心血管收縮,可作為未來醫學應用的參考依據9 U( x( z" R. c
& p0 l( |4 w/ g' `0 F K& k7 }0 j5 v; t2 T& f
袁中新指出,小鼠實驗劑量為每週約吸入44微克的PM2.5,並持續暴露5週,而44微克與高雄冬季空品不佳時的PM2.5濃度相近;意即研究中所採用的暴露劑量和正常小鼠在高雄冬天所吸入的PM2.5量差不多。# n' Z& Q, s4 p& `; q, `$ N2 a
袁中新說,PM2.5除了會導致急性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惡化、長期暴露致肺癌風險增加外,也可透過體內循環系統影響到腎臟、肝臟等器官,造成其他病變。建議民眾空氣品質不佳、PM2.5濃度高峰期間,減少戶外劇烈運動,儘量待在室內環境或使用空氣清淨機。8 I; A) V) ]5 h% q+ ^7 k, Y/ X(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