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資訊] 移民加拿大|食飯畀貼士都要睇臉色!港女難適應3習慣2周收1次垃圾!

本帖最後由 manyiu 於 2025-1-6 06:04 AM 編輯

加拿大的小費給多少? 刷卡或現金都別忘了給實際回饋!



來加拿大的小費文化是剛來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的,什麼時候該給小費?小費該給多少?就算服務真的很不好,也只能少給不能不給。什麼服務該給10%?什麼時候給15%?什麼時候可以給零錢就好?這篇給大家參考一下。

好幾年前第一次來的時候,對加拿大的服務生印象非常深刻。

記得那是在Whistler的一家餐廳,一進去綁著馬尾的俏麗服務生就堆滿笑容開朗的招呼我們,除了基本的「客人幾位」以外,還會關心你今天過得好不好、來這裡觀光去了哪裡、之後的計畫等等。聊天的感覺不是制式化的招呼語,反而更像和朋友聊天。服務過程不是只有一開始點餐跟最後結帳,用餐過程至少會前來確認一兩次用餐狀況,倒水收拾都會隨時注意等等。

之前有次點飲料時,菜單上一堆調酒名讓我看得霧煞煞,乾脆問服務生她推薦什麼飲料。然後她很開心的指著上面的某幾種說那是她的最愛,還花了一點時間描述味道跟她喜歡的點,感覺得出來是很真心的推薦。真的點了之後,她還一臉興奮的抽空跑來這桌關心我覺得好不好喝,非常親切。

在加拿大,小費都會全數給服務生,不會像台灣有些店收了一成服務費之後就全部沒入公司帳戶。因為可以得到最直接、最實質的回饋,服務生都會反映在接待的態度上面。所以在這裡某些場合消費,小費其實是必要的。

先來就我的理解說個大原則:
在坐下來的餐廳、計程車、按摩SPA、美甲店、美髮店裡,因為有享受到實質的服務,小費通常都會是最後費用的15%。

在麥當當、肯德基、溫蒂、A&W、Subway、Tim Hortons 等速食店,或是Mall裡面food court(類似百貨公司美食街)是不用特別給小費的。

餐廳的服務費
15%是基本,在Chinse restaurant可以給10%(因為華人習慣給一成服務費)

服務費在最後起來買單的時候給,所以假如你點的是12元的餐點,
12*1.05(GST稅5%)*1.15(小費15%)=14.49元

如果是付現金,你可以拿剛好的14.49塊給店員,
要是需要找錢,假設你拿15塊給店員找,店員會把稅後的錢找給你,這時候你記得要把小費再拿給對方,或是乾脆在對方動作前說”Keep the change”

如果是刷卡,螢幕上會先顯示稅後的價錢,按OK後把卡片放進去,畫面上會出現小費的選項:10%、15%、20%,再輸入pin碼,選完之後收據就會印出來。

(我也有遇過刷卡機是要直接輸入要付的金額,害我突然愣住,先請店員等一下,衝回去心算再來付帳)

有一次去了一間生意非常好的店,餐點很慢送來,服務不太好,所以最後同行的人決定只給10%的小費,店員看到臉超臭。(沒錯,就算服務不好,還是要給一成服務費,除非你已經準備跟人家翻桌吵架了XD).

計程車小費

跳表最後的費用*15%,如果司機還下來幫忙搬東西等等的,可以再給個一兩塊。(這時候零錢就是很重要的存在了)

按摩SPA
這邊指的是用來享受的那種,如果是腰痛治療那種massage可以不用給小費。

最後的費用*10-15%

美甲店
最後費用*15%

美髮店
最後費用*10-15%

酒吧
自己去櫃檯點、自己拿回來的酒不用付小費,但如果有人端來給你,可以多給個1、2塊。
要是你去酒吧時服務生就出來帶位幫忙點飲料等等,這個就跟餐廳一樣要付15%,因為你有得到實質的服務。

飯店 (請準備足夠的零錢)

幫忙拿行李的人  5元 (想省這筆記得早點說要自己搬行李)
使用Room servers   3-5元
房間清潔人員  一天5元,記得留張紙條說明是小費

外送人員的車馬費
有時候不想出門,叫披薩或壽司外送時,
應再給3-5元當作外送的車馬費。
(外帶自取不用付小費)

目前想到的大概是以上的部分,之後可能會再增加說明。

剛來的時候每次花錢都覺得格外心痛,現在學會再估高一點費用就比較好了,其實換個方向想,如果身為員工,小費真的是一大收入來源,而且自己工作的努力會反應在實際價錢上,做起事來更有幹勁,服務客人的品質也可以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入境隨俗吧!
国外的小费真不正给多少,钱多多给,钱少少给,谢谢分享。
加國的小费進入了失按的時代,老闆不願人工,員工要靠Tips生活。
1

評分次數

  • manyiu

感谢楼主~~!谢谢分享~~~~~~!
世界各國比一比 加拿大的小費高得離譜?

2024年02月19日 10:04



【星島綜合報道】到餐廳用餐,你習慣付多少小費呢?在加拿大,給服務生慷慨的小費可能是正常現象,但這在世界範圍內並不常見。

您可能看過加拿大餐廳的小費提示,從 10% 到高達 25%。 但在某些地方,給小費被認為是粗魯的。

比較保險和金融產品的 HelloSafe 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北美的小費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其中美國位居第一,加拿大位居第二。

HelloSafe 關於全球小費的報告指出:「在美國餐館,人們習慣上給服務員最終賬單的 20% 左右,以表達你對他服務的讚賞。小費往往是美國服務員的主要收入來源,他們的工資很低。」在美國,聯邦訂出的最低工資為 7.25 美元。

加拿大自 2023 年 4 月以來,各省最低工資大約在 16.65 加元左右。儘管如此,加拿大的小費率仍然位居第二,在 15% 到 20% 之間。


墨西哥是第三大給小費慷慨國(15%),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小費率約為帳單的 10% 至 15%。

一些歐洲國家的賬單中會包含小費。這些國家包括法國、丹麥、瑞士、挪威、希臘、芬蘭、比利時、瑞典和德國。

在西班牙,四捨五入的小費是常態。因此,如果您的賬單總額為 23 歐元,則四捨五入並支付 25 歐元將是最佳選擇。

HelloSafe 在其研究中指出,在亞洲的某些地區,給小費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謙虛在中國受到高度重視。炫耀性地表現出慷慨或財富可能會引起不滿。」

在日本,「客戶服務通常都很出色,賬單上可能已包括服務費,因此 給小費不是一種讚美,而是意味著服務不滿意。」

在韓國,給小費可以被視為「創造等級制度或炫耀財富的一種方式」。

加通社資料圖片
移民加拿大|食飯畀貼士都要睇臉色!港女難適應3習慣2周收次垃圾

撰文:陳映蓉出版:2023-04-28


移民加拿大|食飯畀貼士都要睇臉色!港女難適應3習慣2周收次垃圾

撰文:陳映蓉出版:2023-04-28 18:02更新:2023-04-28 18:02讚好371510192

加拿大是港人移民熱門選擇之一。移民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適應新國家要克服文化差異、語言障礙等等,面對的挑戰可能比預期中更多、更大。90後YouTuber Fion去年7月與丈夫Michael移民到加拿大多倫多開展新生活,最近她在YouTube上分享了港加兩地的生活習慣差異,沒想過到餐廳吃飯畀貼士都要看臉色。


Fion與丈夫Michael移民加拿大後,經常在YouTube上分享加國的生活點滴。(Fion About@YouTube)

90後YouTuber Fion在去年7月移民到加拿大多倫多開展新生活,最近她在YouTube上分享了她移民加國後改變的生活習慣。

餐廳吃飯畀貼士都要看臉色

由於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融會著不同文化的地方,所以無論是茶記、日式、泰式等等餐廳都不難找到,而且通常都是當地人開設,味道會比較地道。Fion在影片中形容加拿大的餐廳味道比起香港集團式經營的好,因此在食方面沒有什麼需要擔心。不過「畀貼士」這個不成文規定,則讓Fion有點不習慣。


在加拿大,店員會在客人用膳後提供帳單讓客人選擇要支付多少小費。使用信用卡付款的話,卡機上可以選擇不同百分比的小費。(網上圖片)

按圖看3個移加港人難適應的生活習慣:








不付小費會被追問原因

香港的餐廳收取「加一服務費」早已是一種約定俗成,因此大部分港人一般都不會特別再給小費。但在加拿大的飲食文化中,雖然沒有所謂「服務費」,但就有稅收和小費(貼士)。給小費是加拿大的不明文規定。餐廳會在客人用餐後附上帳單,讓客人選擇要支付多少小費,不給小費可能會被視為失禮,店員更會追問理由。而且在香港,餐廳的「加一服務費」是歸公司所有,而在加拿大,小費一般都會全數給予服務員,可說是服務員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服務員對小費的執著並非沒有原因。

信用卡機有小費百分比供選擇
一開始到加拿大時,單單給小費就已經足夠讓Fion頭痕,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支付,而且要計算不同百分比的小費稅收。此外,Fion亦提到有一次和朋友去吃中式火鍋,因為朋友付款時使用信用卡,而信用卡機可以選擇支付多少小費,朋友錯誤選擇「No Tips」,服務員立刻跟朋友說要給小費,而服務員更會看她給多少,情況讓人尷尬。不過現時Fion已經習慣加拿大的小費文化,並會因應服務員的表現決定要給多少小費。

小費18%起跳 自己煮最實際
在加拿大,給小費一般是10%-20%,但隨著通脹問題加劇,被要求支付的小費亦隨之增加,從以往10%起跳的小費,攀升至18%起跳,難免讓人有壓力。為了省錢,大部分時間Fion都會選擇在家裡自己下廚。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拿大,「未加工」的食材,例如:蔬菜、水果、雞蛋、牛奶、肉類和海鮮等都是免稅品,所以在家煮食的確能夠省下不少錢。有時候偷懶不想煮飯,Fion會選擇買外賣回家吃。不過Fion指,只有外賣自取才可以不用給小費,如果選擇外送平台叫外賣,依然要給速遞員小費。


Fion與丈夫首次在加拿大過情人節,沒有出門吃貴餐廳,反而在家「煮飯仔」。(fifion.yu@Instagram)

餐廳太早關門 6點要吃晚飯

加拿大的餐廳大部分都在晚上8點關門,如果想外出用餐,最理想的用餐時間是晚上6點左右開始,以免錯過了餐廳Last Order的時間。Fion說,在香港的時候習慣晚上7點半後才吃晚飯,來到加拿大之後,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下廚,但如果當天很想在外用餐,就要提早出門。不過她亦提到,一般亞洲人開的餐廳或者快餐店的關門時間都比較晚,有些甚至會營業到晚上11點,有時候若錯過了餐廳的晚飯時間,或者想吃宵夜,Fion都會選擇這一類餐廳。

垃圾堆積車房 兩星期先收一次

不少國家都有規管垃圾分類和回收,但是在香港,家居垃圾分類回收屬於鼓勵性質,大部分港人都是習慣將家居垃圾直接掉去大廈的垃圾房,不會仔細分類。不過Fion表示,在加拿大需要有計畫地將自己的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後按日子處理。廚餘和回收一星期一次,而普通垃圾兩星期才收一次,不同垃圾分類更會有專屬的有蓋回收桶。

按圖即看加拿大回收桶3大分類:













綠色回收桶:廚餘和有機垃圾
有機垃圾主要是指能夠在收集後被送到有機肥加工廠,例如:麵包、咖啡渣、肉類、動物糞便等都屬於有機垃圾,不過倒垃圾前要先裝入可降解塑膠袋,並紮起來放入廚餘桶。

藍色回收桶:可回收垃圾
例如:紙盒、紙袋、鋁罐、膠樽等一般瓶罐類和可循環垃圾都可以放入藍色回收桶,不過瓶罐類要先清洗並抹乾,紙盒類要壓扁。

黑色回收桶:不可回收的一般垃圾
一些不能被降解的垃圾都會被放進黑色回收桶。例如:包裝紙、塑膠袋、玩具、外賣食品包裝等一般垃圾。黑色回收桶不同綠色和藍色回收桶,黑色回收桶兩星期才收集一次。

有人可能會擔心推積垃圾會惹來蛇蟲樹蟻,但Fion指,她所住的地方是聯排別墅(Townhouse),所以垃圾可以暫時放置在車房,不會堆積在家,而且因為回收桶有蓋,所以不太有異味傳出。


加拿大的聯排別墅(Townhouse),基本上每棟房屋都有後花園和停車位。(網上圖片)

Fion坦言,在香港的時候,一天倒一次垃圾是理所當然的事。來到加拿大後,除了會開始留意回收時間,更會在折包裝紙時看能不能回收,吃完飯的廚餘會先用膠袋包好再掉進廚餘箱。她亦感覺加拿大是一個環保意識很強的國家,即使在美食廣場也會有回收分類的垃圾桶,讓她對於環保概念加深了不少,所以久而久之養成習慣。
家中車房, 5個大小不同的回收桶一字排開, 廚餘, 纸, 塑料, 玻璃瓶, 樹葉...好似擺 "7星陣"! 部車長一些都擔心入車房時碰撞到嗰幾個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