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便當盒、保鮮盒洗對、洗乾淨了嗎?研究:洗錯恐生黴菌孢子釀呼吸道疾病!
9 Y+ j! u% J( |$ M- a; `+ a7 }5 s4 a, {5.39.217.77:8898
% D4 r* t# c2 a9 G8 W; p5.39.217.77:8898帶著便當盒上班、上學也是你的生活日常嗎?辛苦了一個早上,終於可以吃頓午飯,稍作休息。從微波爐中拿出加熱好的保鮮盒,掀開蓋子要大快朵頤時,卻沒意識到蓋子下的膠條滿是污垢,背後暗藏的危機是可能致病的「黴菌孢子」!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邱家琪指出,保鮮盒蓋子的膠條容易藏污納垢,民眾必須將膠條拆卸、仔細清潔,以防黴菌孳生、釋出具致病性的黴菌孢子。公仔箱論壇/ p- ]& ]6 a1 I; g; p: w
黴菌孢子深藏盒蓋膠條,老幼體弱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方便儲存又環保可重複使用的保鮮盒是民眾日常生活的必備用具,但並非所有人都懂得妥善使用,尤其是蓋子裡面的膠條,可能從不會取出來清洗。香港理工大學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進行保鮮盒蓋子菌種實驗,觀察蓋子下的膠條會出現什麼樣的微生物,發現致病性的黴菌孢子已隱身其中。tvb now,tvbnow,bttvb, C: a$ N, t) p- V* A& n
邱家琪表示,本次實驗中同時觀察3個同款的保鮮盒樣本,其中1個膠條樣本外觀上較為乾淨,另外2個膠條樣本則有明顯的黑色污跡;研究人員先拆除3個保鮮盒的蓋子膠條,再用無菌棉花棒擦拭膠條的表面取得微生物樣本,接著將同一根棉花棒分別畫在4種不同的培養基上,這4種培養基各自適合細菌、黴菌、酵母菌以及抗藥性細菌的生長。假設適合酵母菌生長的培養基長出酵母菌,代表這個膠條樣品中存在酵母菌。5.39.217.77:8898: K2 }4 M* o. T/ V( V
實驗結果顯示,3個樣本中都沒有出現抗藥性細菌,相對潔淨的樣本上多半存在酵母菌,以及少部份的黴菌,但菌種的種類不至於產生食安風險;其餘2個有污垢的樣本則呈現相對多樣化的微生物面貌,不但發現酵母菌、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菌和黴菌,甚至其中有些黴菌更會釋放孢子!
& S. b/ @) f' H" ?公仔箱論壇 圖/當蓋子與膠條之間的夾層中存在水份,容易使各種菌類孳生。
2 u/ L7 Q0 z3 J. Y! I
) Y2 Y. ^- x5 D0 C$ a; D0 P5 ztvb now,tvbnow,bttvb「當蓋子與膠條之間的夾層中存在水份,容易使各種菌類孳生」,邱家琪更進一步解釋,「在自然環境中本就存有黴菌,正常人接觸到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對免疫系統較弱的老人和小孩來說,這些產生孢子的黴菌可能會造成上呼吸道系統的疾病,令人感到很癢不適,或引起過敏反應。孢子進入幼兒體內,亦有可能導致腹瀉。」公仔箱論壇& l: k- x/ H3 M8 x/ |2 l; h6 A
膠條要拆卸清洗風乾,微波加熱注意保鮮盒材質黴菌孢子會威脅到家中老幼的健康,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要把保鮮盒統統丟掉?當然不是!! U# \2 A) B4 o$ X( Q2 [( p
邱家琪指出,民眾在清洗保鮮盒時,盡量不要使用菜瓜布或是鋼刷的材質,因為這樣的刷具容易把盒身刮花,讓細菌容易躲藏在刮痕裡繁殖;更重要的是,務必利用迴紋針等小工具拆卸蓋子膠條,以稀釋過的小蘇打水、漂白水或清潔劑,配合牙刷清潔膠條本身,以及蓋子與膠條之間的夾層,最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經風乾後方可重新裝嵌,便能杜絕黴菌孢子。tvb now,tvbnow,bttvb, B; X" ?5 y! A. s1 i. u7 Y6 r
邱家琪還分享了1個使用保鮮盒的小撇步:
1 I& t& @# A7 H2 p2 b❝把食物放進保鮮盒後,先用保鮮膜密封盒身,然後蓋好蓋子,這樣就能避免食物的汁水沾污膠條。❞
9 Q9 Z2 j% Q& y& E' {0 a9 A此外,許多人都會將裝滿飯菜的保鮮盒放入微波爐加熱,邱家琪提醒民眾,必須留意保鮮盒的材質是否耐熱,耐熱玻璃、陶瓷應無問題,塑膠、金屬本來就不能微波加熱。tvb now,tvbnow,bttvb7 q! z; z' I y
她補充,就算是聚丙烯(PP)材質的保鮮盒,一般最高耐熱溫度大概為120°C,微波加熱的時間也不能太久,以家用微波爐的功率計算,一般建議微波不要超過3分鐘。
- J5 a; m7 S# o! \5 g+ ]' `0 y: Gtvb now,tvbnow,bttv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