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目為心之外竅,眼睛這些狀態都可能暗示心等五臟有疾!

本帖最後由 soforlee 於 2021-6-1 12:53 AM 編輯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4 o3 d' f6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Q: i  A4 W- F9 k( }

' K& D6 }1 e5 e2 _5.39.217.77:8898目為心之外竅─眼睛是心的窗口「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
6 Z# D: `' S* G7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眼睛能夠明視萬物,辨別顏色,是依賴五臟六腑精氣的滋養。「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這裡的「精」,指的是精明,就是眼的視覺功能。因此眼睛不是孤立的存在,如果臟腑功能失調,精氣不能充足流暢地上注於眼,眼的正常功能就會受影響,甚至發生眼疾。
( D! c0 d: j8 w; i. \公仔箱論壇中醫認為,眼睛的特定部位與人體的臟腑有著密切關係,這對一般疾病的診斷非常有價值。《黃帝內經》中將眼的不同部位分屬於五臟,也就是後代醫家沿用的五輪學說,即兩眼眥血絡屬心(血輪),白珠屬肺(氣輪),黑珠屬肝(風輪),瞳仁屬腎(水輪),眼泡屬脾(肉輪)。因此,單單一個眼睛,就把人體的五臟全體現了。tvb now,tvbnow,bttvb5 q; [4 E1 K# G) ?0 O, `( v7 }7 H
那麼,眼睛與心有什麼關係呢?
& D9 m8 ^# p' E" k3 I! Z( V5.39.217.77:8898
# G; E2 |5 W& k" b+ s5 n, {! [
眼睛與心3 a  l! @: u* e
眼睛和心的關係公仔箱論壇" `$ ^6 B2 K/ c) t* g
心藏神,五臟精氣皆為心所主,而眼靠心主之精氣所養,視物又受心神支配,人體臟腑精氣的盛衰,以及精神活動狀態,都能夠反映在眼睛上,所以目又為心之外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 ]" P+ L% I) G9 f& h1 k
心主血脈的功能失常,臟腑經絡供給眼部的氣血不足,就會導致視物昏花。如果血脈瘀阻,氣血供給中斷,即會發生視覺障礙,甚至突然失明。
8 B6 z9 o$ N# I1 Y$ }眼睛浮腫,可能是心臟疾病患有心臟病時,身體易出現脂肪堆積,這種情況在眼部會更明顯。脂肪堆積時,眼睛虹膜外會有灰色的環出現,這個灰色環一般是在虹膜的上方和底部,不會影響視力。發現這樣的環,就表明可能患有心臟病,應該早點做檢查。
3 h4 X* k- D; k% Z" Q5 d" t心臟病還可能引起眼瞼浮腫。當心功能不全時,心臟收縮加強,會產生悶的感覺;而心臟衰竭時因為靜脈回流受阻,會導致水腫,出現眼瞼浮腫的表現。這兩種症狀同時出現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儘量休息,減少刺激。
7 l, B+ b3 v0 O$ }3 e8 S護目兼養心的小動作,下一頁公開!公仔箱論壇$ _7 c) L% J1 E2 I- A- s
常做護目養心小動作
  • 中醫有個傳統的護眼方法叫「熨目」,就是閉上眼睛,兩手手掌相互摩擦到發燙,然後迅速按撫在雙眼上。經常做這個動作,就可護目養心。需要注意的是,在熨目前一定要洗淨雙手。
  • 另有個方法叫「極目」,就是儘量看向遠方。在日常生活中,受條件限制,工作也很忙碌,但仍然可以因地制宜選擇「極目」。連續看近處45 分鐘,就應該抽出5 分鐘看看遠處,例如站在窗前往遠方眺望,往有綠色的地方看,如果高樓林立,往樓頂看也行,可舒緩眼睛疲勞,使心情愉悅,但要注意,不要讓陽光直射眼睛。
  • 按摩也可以放鬆眼部肌肉。當覺得眼睛疲倦時,可以揉一揉四白穴(在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睛明穴(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的凹陷中)、太陽穴(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橫指的凹陷處),注意不要按壓到眼球即可。
5.39.217.77:88980 w' E& \7 y$ j3 d2 Q1 n
護目養心小動作
0 `9 r: `+ b! H$ e3 W5.39.217.77:8898看眼睛的色澤和清澈度知健康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說明氣血充足。眼白的顏色混濁、發黃,就表明肝臟氣血不足。眼白與肺和大腸的關係密切,如果眼白有血絲,多為肺部和大腸有熱。經常運動、血液循環好、營養和睡眠都足夠的人,黑眼珠就會很黑,白眼珠很乾淨,幾乎沒有血絲,雙眼自然有神。% b! R1 l$ `3 t6 r
小孩的眼睛大多清澈透亮,這是因為他們先天腎氣足,血液中沒有什麼垃圾,隨著人體衰老,腎氣漸衰,體內廢物也會越來越多,反映到眼睛上就是「珠黃」,成語「人老珠黃」其實是有一定醫理的。3 M: k* r; N, S. q" f, W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