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60歲後繼續工作是為了健康 在學習與付出中找到自我價值

本帖最後由 soforlee 於 2020-10-6 01:08 AM 編輯
4 E7 p) n( W  V$ W' _4 ?
2 @& J( _! N2 z% H7 e8 ]5.39.217.77:889868歲的彩霞(化名),退休後獨自在台北租屋做志工。兒子不放心她一人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苦苦相勸,最後彩霞妥協,搬回桃園與家人同住,但仍天天搭車往返兩地,沒有放棄志工的工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 z4 L8 ~2 c" I* M
可是,兒子還是不捨母親舟車勞頓,心想母親閒不下來,「那不如去念書吧。」彩霞照著兒子的話做,沒想到還真考上了中部一所大學的博士班,但這回,換成兒子擔心母親要離家這麼遠去念書,又將母親勸退。tvb now,tvbnow,bttvb' Z+ [8 P) b8 i4 L2 J# s
孝順的兒子不解:退休不就是該好好養老,遊山玩水?我天天在外奔波,放假只想宅在家,為什麼媽媽退休就不能好好休息?
# ?& z7 d8 X& Z  B4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上班是為了健康,有人選擇不急著退休有人在臉書上分享這麼一段故事:月台擠滿排隊上車的旅客、等著搭乘早上7點57分前往花蓮的火車,其中一對父子,兒子看起來20多歲,父親頭髮花白,目測應該已過60歲,手上還拎著公事包,似乎是要去出差。兒子對父親說:「你已經這麼老了,幹嘛還要上班啊?」父親回:「你不懂啊。我這個年紀,上班是為了健康。」
) ~4 n# G* y! y* ^! s這段對話讓分享故事的人想起,一個70歲的前輩,還在某集團擔任常務董事,每天都去上班,很認真,手上負責幾個專案,握有做事的資源和空間。tvb now,tvbnow,bttvb6 e6 O) c2 S: G" f; S  F( V
有一次他忍不住問起這位前輩:「70歲還要上班喔?」前輩回:「人生在世,50歲以前,工作是為了薪水;50歲以後,工作是為了健康。像我這樣,每天打扮整齊出門,生活有所寄託,在集團外戰爭,在集團內鬥爭,有時罵人,有時被人罵,這樣老得慢。」
4 l+ q: l7 |* x5 f8 K6 Q這兩種情況,可能讓你60歲後有一半機會在7年內死亡退休生活,每個人都有不同想像。年輕人,拚事業,放假了,腦袋也只想放空,常幻想退休後窩在家或四處玩,無憂無慮該有多好;實際上,不少已退休的人,卻把生活填得滿滿,不一定只是玩樂,有些人實現年輕時未竟的夢想,在學習或付出中找到自我價值,還有人乾脆留在職場上,休也不退了。
+ g% ~9 I3 b9 H! b/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7歲就卸下商學院教職的麥可.勒巴夫(Michael LeBoeuf)在著作《賺錢,也賺幸福》中寫道,一位友人從保險公司的精算師處知道2項統計資料:
5 I! O* `' m: B! B- Ntvb now,tvbnow,bttvb
  • 如果超過60歲,仍從事你不喜歡的工作,有50%的機率在7年內死亡。
  • 如果超過60歲,離開你不喜歡的工作,沒有以你喜歡的活動取代,有50%的機率在7年內死亡。
他認為,人如果能一輩子從事喜歡的工作,無論到了幾歲,都能樂在其中。身心退化大都不是因為老化,而是因為無事可做,而且缺乏人生目標。任何生理與心理的能力,都是愈用愈強,不用則廢。, ^3 R' C) u4 Q5 C0 g* A! e4 ]+ }  J

3 C5 o; H* o4 K& a# Q3 t2 Y& A5.39.217.77:8898
  Z% j7 O5 N7 H& F* |7 t1 {tvb now,tvbnow,bttvb
6 B$ k; ]! O( j# F- A6 y5.39.217.77:8898集體潛意識恐懼,子女不敢放手讓父母做自己「在現在的年代,年齡只是參考,多數老人家其實都可以活得很好、很久,長輩退休後,好不容易可以活出自己,應該拍掌、舉雙手贊成啊。」國際演說家暨親子教育專家吳娟瑜在孩子上大學後,45歲才隻身到美國讀碩士,當時家人也不諒解。但現在,吳娟瑜能用中英文演講,有更豐富的世界觀,「當我自己視野先開闊,我的分享就會更開闊。」家人看著她一天天進步成長,轉而支持她,給予祝福。
# t' b7 |8 f8 [* d0 [: V現在,吳娟瑜過了法定「敬老」的65歲,又開始跳街舞、練重訓,家人一開始也擔心:媽媽,你行嗎?吳娟瑜說,人們很多的擔心、憂慮是來自社會中「集體潛意識的恐懼」,認為:一把老骨頭,還練什麼。「實際練下來,對自己身體好處太多了,現在演講能站很久,行動自如,更不用家人操心。」7 u" V% H: o: C2 @/ W% @
「子女一片孝心,好意是關心父母,有時卻是想太多、不敢放手,反而是年輕人沒有跟上時代腳步,以為父母退休後也該繼續守著屋子、守著孩子,」吳娟瑜說。
* ~: t; `) D3 G( f) I1 P" a公仔箱論壇親子想法不一致時,她建議,開家庭會議或雙方好好溝通,找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人、說對的話。例如挑個孩子沒有上班的週末午後,沒有旁人,彼此講出感覺、說出需要,父母可以表達被阻止、限制、不被了解的感受,子女也可以表達擔心、疑慮,在平和的氣氛中相互尊重,感受對方的心意。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n+ ^9 {. G  M" x
吳娟瑜由衷建議:「長輩不需直接回絕子女的好意,但為人子女也應理解,父母一輩子為了家庭付出,現在應該放手,尊重他們,讓他們做自己。」「看見父母開心快樂,活得久,不是做子女最開心的事嗎?」5.39.217.77:88983 Z' \) Z6 i7 I& G4 Y5 ~! }
長壽快樂祕訣:做喜歡的事,活到老,做到老麥可.勒巴夫為退休生活下了註解:如果你要活得長壽快樂,就要找你喜歡的事情去做,然後活到老做到老。. j9 w3 v# ^; A- L4 n* K
場景回到月台候車的父子,分享這段故事的人接續寫道:也遇過幾位高階主管,退休、改朝換代之後,沒位子了,整日賦閒在家,「頭髮不染了,人也胖了,很快就老了,走在路上幾乎認不出來。」
6 ^# n& U1 `, q9 w  G6 M) d回程路上,列車前後座和鄰座則換成一群已退休的婦人,上車之後嘰嘰喳喳說個沒完,國台語交雜,講的都是生活的瑣事。他悠悠想著:如果退休之後會變成如此乏味,我看我還是儘可能上班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