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溫差轉變會増心臟負荷 長者及心血管病患沐浴須提防

不時有報道指,心臟病患者在浸浴期間病發猝死,部分港人因此對浸浴有所誤解。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兼心臟專科醫生董光達表示,在浴室內心臟病發而暴斃的個案,與浸浴習慣其實沒有關係,反而淋浴前後去廁所、並有俗稱「谷大便」習慣的人,因為溫差上的突然轉變,或有心臟病發增加的風險。長者及心臟病患者沖涼時應慢慢調節水溫,讓身體容易適應。部分長者有便秘的情況,沐浴前後或會「谷大便」,腹部壓力增加,心臟泵血則減少,同時心跳減慢,血壓減低,當放鬆時,人體心跳血壓回升,短時間轉變對心臟會造成負荷,誘發心臟病。
! K. o8 v5 U- P9 I9 C. k4 {. \$ ]9 Z- p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K% B0 O5 L/ q3 q: ?
日本有一項為期5年的研究,發現浸浴原來對心臟有正面影響,平均每周浸浴次數愈多的人,心臟病以及中風的風險會減低。而浸浴亦確有不少好處,當身體受水壓影響,會改善心臟泵血功能,且微溫的暖水可減慢心跳,並降低血壓。
# Y$ G/ t" ^) Ltvb now,tvbnow,bttvb
+ s; C, Y% ^3 ^2 @4 i7 ?  H% @不過,董指水溫愈高,不代表對人體愈好,因過熱的水可引致灼傷,長期處於太熱的環境亦會令人容易出現中暑現象。長者若神智模糊,更有機會發生「跣」跌或遇浸意外。至於凍水,會增加心臟負荷,導致血管收縮,同樣會誘發心臟病。5 Z# b! C, n+ G0 G' q
& m8 j2 X7 Z% u
不少人都知道,部分日本人浸溫泉時,會浸完熱池立刻浸凍水池降溫,長者及心臟病人士須注意溫差的轉變。董直言,上述行動對一般人問題不大,他們的身體會自行調節,毋須過分擔心;但對長者及心臟病人士,溫差上的巨變會對心臟造成負面影響。
( g  B+ X5 j) q7 q2 _6 e
0 m1 u. @, I8 N0 J( i% B- D除水溫外,環境的溫差亦不可忽略,在寒冷天氣下沖熱水涼,一踏出浴缸,身體同樣需要適應巨大溫差。董建議市民沖涼時可以加上浸浴,但把水溫調校在微溫狀況下最理想,避免太熱或太凍,以及突然轉變,另外保持室溫不要太低。為響應下周二的世界心臟日,本報與香港專科學院合作,連續四天推出心臟系列報道,分享日堂保護心臟知識。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