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5.39.217.77:88985 C- g' w( ` T* D( Y' z" k" a
5.39.217.77:8898- \6 o% u) G6 E& p
3 I+ A9 b: f2 W R1 Wtvb now,tvbnow,bttvb0 A$ ~+ f ^* T, T- L, P$ s9 ?$ m
心臟病患者越來越年輕!美國最新研究顯示,40歲以下心病患者約占20%,且每年以2%的速率增加。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Ron Blankstein更表示,平均年輕10歲的心臟病患者預後沒有更好,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恐怕還更高。
. c/ n9 y5 k e' w/ P! l+ h$ z+ q5.39.217.77:8898! O* X4 W& P# e+ K
少年心臟病增2% 20-30歲年輕人要小心5.39.217.77:8898* e- l. Y/ t$ ?+ q4 b- T( |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 a1 K! E) c" a& [9 x7 g% i- V: z
根據《現場科學》報導,儘管吸菸人口減少且降血壓藥普及,美國心臟病罹患人數正逐年下降,但40歲以下年輕族群發病率卻漸漸攀升。Blankstein對此表示,以往40歲以下心臟病患者相當罕見,但現在卻發生在20-30歲年輕人,「根據目前情況,我們似乎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2 s' L' ~# q3 H& M7 z' F& T: ]/ R, B6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d0 s' } w- y' e7 X' q0 L1 i
為尋找心臟病年輕化原因,Blankstein團隊在2000-2016年間,分析兩家大型醫院中2,097名50歲以下心病患者。研究顯示,40歲以下心臟病患者約占20%,且在16年研究期間,年輕心臟病患者比例持續增加,後面10年年增2%。公仔箱論壇7 d0 D9 ^ g0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0 h3 }( }7 `8 G7 N7 ~, R" n) j& D
年輕患者預後一樣差 風險恐被低估
* Q/ Y( v. Z4 w# R) a; t9 I4 r5.39.217.77:88985.39.217.77:88980 o# Y4 q) A% F0 Y
《MedicalxPress》報導,研究更發現,年輕和年老心臟病患者的危險因素大致相同,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和心臟病家族史。但與41-50歲患者(9%)相比,40歲及以下患者(18%)較常濫用藥物,如大麻和古柯鹼。該結果顯示心臟病年輕化可能與藥物濫用有關,但須進一步研究。* ?* t' y3 @- a1 n! J$ Y' E
' n. f8 p6 b! d+ H# K7 x
血管X光攝影結果也顯示,年輕心臟病患者常只在一條血管中發現病兆,代表疾病仍多處早期,但卻與老年患者有同樣惡果。非常年輕的患者,還較常發生自發性冠狀動脈破裂。5.39.217.77:8898% [7 s2 D7 Q: [1 y" u
6 Q& P, x3 J) g. x1 C/ r公仔箱論壇針對年輕心臟病患者預後差於預期,團隊指出,可能是年輕患者較少被要求服用阿斯匹靈或降血壓藥。5.39.217.77:8898# Y; R: M8 n4 a2 J( w0 g/ K; e7 H
. _+ z- n' ]; ]- k- W心臟病易共病糖尿病 健康生活可預防
4 D1 L) v# ^6 atvb now,tvbnow,bttvb5 \( k2 s7 Z8 l$ `0 l& J7 M4 t
更糟糕的是,Blankstein團隊另一相關研究發現,20%的50歲以下心臟病患者合併有糖尿病,這些共病患者更容易復發心臟病,且死亡率更高。Blankstein說,好消息是目前已有兩款糖尿病新藥,在臨床試驗對心臟病也有很好療效。5.39.217.77:88982 V- d K" _3 w/ U* Y- d
# Q# X2 M1 m& }. g1 e% c
「一切都要回歸到預防。」Blankstein強調,許多人誤以為心臟病註定會發生,但只要及早發現並改變生活方式,都可以預防。他建議,應定期運動,均衡飲食,避免肥胖,並控制三高,遠離菸和毒品。5.39.217.77:8898- [! p' ~; P) {6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x* ]! z S* _% z. s, W9 h0 w
事實上,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研究數據指出,在2009-2015年之間,55歲以下年輕族群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增加,尤其男性發生率增加30.3%。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李貽恆日前曾指出,年輕族群風險因子以高血脂增加最多,呼籲民眾應控制膽固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