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記者蔡岳宏報導
/ M1 ^. ?* l1 b. l j' x公仔箱論壇2 t, t) ?/ G! q
2 w2 O! N. T$ t4 t4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1 H8 L7 S8 c" y0 [( a' G公仔箱論壇(3)日是世界聽力日,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超過10億名12-35歲年輕人使用耳機等設備不當,恐有失去聽力風險。對此,世衛與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在推出新國際標準,確保智慧手機等播音設備更安全。世衛總幹事Adhanom Ghebreyesus強調,失去聽力可能無法再回復,新標準可提供更多保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2 W! o5 s( p& ^
5.39.217.77:8898 e* h, Y* n& l* O. E
全球4億人聽力喪失 每年花7500億
; y9 X# L9 T, d' |) `5 E* P
2 M" a6 i; |' V9 |! x& O5.39.217.77:8898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世界上超過5%人口,約4.66億人已喪失聽力(4.32億成人和3,400百萬兒童),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大多數人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據估計,到2050年,將有超過9億人,也就是每10人中就有1人會喪失聽力,每年造成7500億美元的全球成本。tvb now,tvbnow,bttvb7 k/ V+ A# d. \6 |1 Q
* j& j) K- E5 t6 i世衛組織預防耳聾和聽力損失技術官員Shelly Chadha向《美國之音》表示,這個數字是基於4年前一項研究,但並不代表一定會有10億人喪失聽力。研究重點是年輕人的聆聽習慣,以及暴露音量。她說,這些信息在預防聽力損失方案很有價值。tvb now,tvbnow,bttvb1 `) e5 H# O+ Q/ }# |4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6 x3 |5 j0 |0 M M& G+ |
世衛新聽力指引 減少未來一半聽損
; x5 ?" p! K8 R @# ]/ y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 |/ P7 ]0 `! U+ m& y1 l) s
收聽指引建議,應在個人音頻設備上安裝軟件,用於測量用戶聽音樂的時間和音量。此外,組織還呼籲在智慧手機等設備增設自動減音系統,以及父母音量控制。軟體也訴求個人化,根據用戶使用習慣,主動告知使用建議。 o( ]0 `9 |3 M
% I& V" `7 `+ V2 M% w) @& q: j, qWHO-ITU安全聽力設備標準,是由世衛組織和國際電聯專家根據最新證據,包括政府、工業、消費者和民間社會專家經過一系列磋商,花費2年製定。世衛組織表示,他們希望政府和製造商採用建議標準,因為未來幾年聽力損失將顯著增加。新指引有望未來預防一半聽力喪失案例。
! S' B/ i) s7 g5 Ztvb now,tvbnow,bttvb5 t4 w. Z; A" R% Y
戴耳機勿太久 避免聽力受損
, y7 y* L# @% T2 D. D( k3 }5 L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c1 n" C/ h" P3 F; y- v
聲音如何傷害聽力?世衛指引指出,聲音過大、過久可能永久傷害聽力感應細胞,最先是失去高頻聽力,一般無法發覺,最後失去聽力。按照WHO標準,暴露在超過85分貝下長達8小時,或在100分貝的環境待上15分鐘即為不安全。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Z6 _ L4 z+ A# J# s
, H# X- ^& n/ `( J, k2 q! _tvb now,tvbnow,bttvb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賴盈達則指出,無論是全罩式耳機還是塞入式耳機,即使將音量轉小,對於內耳感知聲音的毛細胞都會造成傷害。以耳鼻喉科醫師的立場,他建議最好不要使用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