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中醫師呂庶熙表示,傳統中醫把腸胃炎分為嘔吐、腹痛、泄瀉、痢疾等,中醫認為,腸胃炎主要是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所引起,也就是不潔食物所致感染,治療上常以內服藥物為主,預防保健從照顧脾胃做起。
1 h6 Y$ ~: J; p: _5.39.217.77:8898
$ S3 j' s+ B8 U3 I, ntvb now,tvbnow,bttvb呂醫師指出,急性期上吐下瀉症狀劇烈發作時,病人常常感到痛苦不堪,這時候適合使用藿香正氣散、葛根芩連湯、胃苓湯等中藥方劑,這些藥方當中多少含有藿香、蒼朮、黃連、黃芩、黃柏等藥材,具有止吐或抗菌等作用,有助緩解腸胃炎所引起上吐下瀉等症狀。
9 }* E) K' ]0 W/ d+ Z) P+ ^8 c9 P1 b. S2 V5 u+ t
中醫治療腸胃炎,倘若病人沒有脫水或電解質失衡,那麼中醫比較不傾向給予止瀉劑,必要時甚至還會給予緩瀉劑或催吐劑,因為腹瀉症狀可能是體內急將有毒食物排出體外,因此中醫可以視病情給予藥材以便加速毒性物質排出來。
' ~& ^) P9 O1 a/ X; Qtvb now,tvbnow,bttvb
- f2 f$ l( r# g( U) N8 l+ m4 w. E中醫認為,正氣存於內,邪氣不可干,意思是說免疫力若是健全,諸如細菌或病毒等就不易入侵人體,所以要強化體質、提升免疫力,這部分關鍵在於照顧腸胃,脾胃強弱決定體質強健與否,所以中醫文獻、歷代醫家皆重視脾胃,這與現代醫學認為,良好消化道功能可望提高免疫功能、延緩老化等認知看法一致。 , ]! b2 @+ S3 |
2 ?6 t/ W5 d* l3 A3 B1 g
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