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電/中、美、丹科學家成功破譯了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並揭示其基因組演化特征。該成果於近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上。
7 r3 d( \) F3 f+ g公仔箱論壇: [, ~! m0 k, g: I( f1 _9 B8 Q S
新華社消息,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介紹,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低地森林中的一種小型陸地蛙,它擁有強烈的毒性、絢麗斑斕的色彩及獨特的生活習性。當地部族將它們分泌的毒素塗在箭上,故得此名。有些箭毒蛙身上攜帶的毒素強度甚至是嗎啡的200倍。 公仔箱論壇9 @" ? v& R/ s9 r. b2 w
Q" u: r, j4 T1 @* y( [# f" s6 }& f公仔箱論壇 箭毒蛙是如何獲得毒素,又是如何演化出抗毒能力呢?這是學界始終關心的問題。 5.39.217.77:88981 E: s+ c/ e3 J) _
( ?$ G8 Q4 H: D# E' v' K
中國、美國、丹麥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對草莓箭毒蛙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和組裝分析,發現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組大小為67.6億-90億碱基對,比四足動物要大很多;其基因組大部分區域也是由高度重複的序列組成。
( K+ w2 y. {( [2 c" ]; g! y3 I0 |8 N
論文第一作者、華大基因研究院生信工程師周龍說:“基於前人的研究,我們還發現草莓箭毒蛙SCNA基因家族中的一些氨基酸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在一定水平上可能與草莓箭毒蛙耐受自身毒性有關。” 3 J% t8 Z% {" Y9 X% {0 j
5.39.217.77:88988 z- D- _$ N/ }$ A4 s
該成果將為研究毒蛙的演化提供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