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itsctsu 於 2019-1-28 11:52 AM 編輯 公仔箱論壇6 t& y% I: g. r. b6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S+ p( w' R7 l1 n! F6 w
$ x4 j4 ~! C5 _( z* o2 U6 H- W
: t9 ^; K3 l c0 J5 C/ b: {/ S' h公仔箱論壇一連兩周的醫護抗議行動是因為流感高期爆煲,病房超負荷去到120%甚至130%。家父入伊院急症室,在急症觀察病房等候期間,本人親身感受到「人間地獄」。由於中間通道加了床,無法走近病床探望。醫護人員也是受害者,因超負荷工作,家人及病人與醫護關係緊張。在急症病房內,我自己一直在問,工作近30年,每年準時交稅,政府坐擁萬億財政儲備,舊年一年財政盈餘1,600億,但為何公共醫療質素卻不斷倒退,回到70年代走廊帆布床的時候?1963年落成的伊利沙伯醫院曾是亞洲規模最先進的綜合醫院,大家今日只要去伊利沙伯睇睇張病床,不少仍然用緊手攪的老爺款式,比香港地區醫院還落後。tvb now,tvbnow,bttvb8 ^: h ^# @4 k( `, v; C%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W, f& X" e7 d; r+ g! u
tvb now,tvbnow,bttvb* Q" i7 v3 g5 f" o: w6 n$ S& ]% d
人口增 病床減公仔箱論壇, C% R$ E/ x% R" g& a6 [% ]
究竟是醫管局管理不善?定係特區政府資源分配出嚴重問題?根據醫學界功能組別議員陳沛然的分析,2000年醫管局醫院的病床數目是29,432張,而到了2017年,病床數目竟然是28,335張!在這18年,香港人口增長了11%,即73萬,而病床數目反而減少了1,097張。我自己翻查數據,做一次公共醫院病床人口比例的「十年挑戰」,同樣十年前是每千人3.9張,而家倒退至3.8張。而人口增長主要來自單程證移民,由十年前每年三萬三增加至每年四萬六千九,其中65歲以上組別增幅驚人,由2007年442人增至2017年1,138人。3 `3 M8 E8 i" T8 C
1 K: K! P" D) ~* D8 G7 b6 Q香港九七至今再冇大型綜合醫院落成,有的只是地區醫院,香港醫生培訓重要基地港大醫學院,近年重點去咗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呢間就係2012年開始服務大灣區嘅大型綜合醫院,最終規模會達3,000張病床,不務正業,問你死未?香港納稅人已經做咗冤大頭,但仲未夠衰,深圳一直拖欠由港大墊支的款項,最近先還咗一億,呢一筆由2012至2016年港大墊支的6億「舊債」,院長盧寵茂表示會擬定時間表,但具體細節仍要與港大磋商,換句話講係繼續拖。港大錢即係香港納稅人錢,點解政府唔出面追?點解可以一面在深圳搞醫院服務大灣區,一面香港就人手不足、病床不足?) o) U, G7 t! H7 a
/ }7 }% i4 X% q3 N. P
689任內最大醫療政績工程是引入瑞典頂尖卡羅琳醫學院嚟香港開分店,搵劉鳴煒科水並安插自己個仔入去,但據創科局楊偉雄透露,呢個project目標是促成香港、瑞典及深圳三方合作,進行尖端醫療技術創新研究,而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一樣北上深圳投資大型醫療集團營運的綜合醫院,即係話香港短缺的醫生人手會進一步流失。整個醫學界大孖沙、特區政府以至私人企業,都響應國家政策「打造」醫療科技創新,同美國一較高低,至於香港老人流感高期死活、醫護人員超負荷、醫療失誤無日無之、醫生人手比例猶如未發展國家等問題,因為同特首高官政治前途冇關,可以闊佬懶理。上屆有關官員高永文、陳肇始、陳凱欣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要負全責,大家認清楚。
( I2 K' |7 M2 \) ^+ H公仔箱論壇
7 |% a( T1 q2 Q) D, q: s0 i公仔箱論壇大家試諗諗,人口增加源於新移民,大多屬基層家庭團聚個案,依靠公共醫療,而單程證老人不斷上升,但病床數目竟然下降,停建綜合醫院,人手不足長期唔解決,令人懷疑在政府公共資源規劃中,準備要香港人返大灣區工作、生活及睇醫生?而香港本地公共醫療體系崩潰,莫非是融入大灣區的資源分配安排?是一場事先張揚的命案!+ T. z9 I5 s$ \
; l/ k& ]$ O5 p6 O& M# \; b
劉細良
# M% m% @3 |4 E x2 U" N8 V# Y* [5 K5 S5.39.217.77:8898時事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