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記者林怡亭報導
# z% g/ x# F: m3 Z& X" o' u* E& H& y/ E
8 ]" M' C' @ C" ^4 S有位33歲的小晴(化名)前年六月與男友步入禮堂,婚後一年多來雖努力「做人」,肚皮卻遲遲不見動靜,加上行房時小晴總痛不堪言,就醫檢查後發現卵巢竟長出2、3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原來十年前小晴曾因子宮內膜異位至卵巢及輸卵管,前後接受過三次的手術治療,每次術後僅搭配半年的停經針劑藥物治療,也沒有定期回診追蹤,致使子宮內膜異位症不斷復發,才導致她遲遲無法懷孕。
( o/ v+ o- _, n/ t1 s3 \tvb now,tvbnow,bttvb
- G3 J7 _2 R9 @- o0 \7 Ntvb now,tvbnow,bttvb為避免再度手術傷害卵巢,小晴經醫師建議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不只緩解性交疼痛等症狀,也因較低的副作用願意持續服用一年後才停藥,更在停藥三個月後順利懷孕。tvb now,tvbnow,bttvb) P4 X# s/ j3 k#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W8 }5 w6 C2 q/ D0 C' D8 L% E
五年內復發率高達五成以上 依據不同治療需求訂定對策
. F( l0 M$ g2 Y1 o5 f0 ]$ N公仔箱論壇6 w4 }/ j2 U# q& }2 z: Q
義大大昌醫院院長張基昌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即為應該存在於子宮內的子宮內膜生長在其他部位,因而引起的相關病症。最常發生於卵巢、輸卵管或子宮直腸陷凹等處,導致經痛、性交疼痛甚至不孕的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若是出現相關症狀,就需要再透過病史詢問、內診或肛診,以及超音波檢查,進一步確診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並且掌握患者狀況。
4 O3 T2 t. l. y$ _1 {0 X5.39.217.77:88986 Z, R3 o }6 O: w6 Z( p' Z. v/ s0 x
張基昌醫師說,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時,會依據患者個別的需求,訂定出不同的治療對策。針對復發但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原則上會先建議以藥物治療,減緩疼痛不適症狀,除非症狀未改善或惡化,經評估後,才會建議改採手術治療,單孔腹腔鏡手術傷口較小、恢復速度較快,可降低沾黏機率。不過,術後若未搭配長期藥物治療,五年內復發率高達50%以上,患者仍可能不斷承受手術之苦。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K+ Z0 l9 o3 j
# v u3 z8 r0 G1 K3 H
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副作用 替代重複手術治療新選擇5.39.217.77:8898/ V, d( Z9 u( {% k
! L9 M" {5 |) K, L! S% ^' W# \為了預防復發、避免再次手術,術後應搭配長期藥物治療,張基昌醫師指出,過去常用的停經針劑藥物、雄性素,具有更年期症狀、雄性化且不可逆的副作用,大多數患者不願持續服用,因而無法有效防止復發。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過去藥物的副作用,除了可以長期使用不需停藥、患者用藥意願較高之外,根據日本最新研究指出,若在早期復發階段予以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能有效控制疾病,可望成為替代重複手術的治療新選擇。
+ a d5 O: @5 x* itvb now,tvbnow,bttvb+ Q/ f% N! j# Y! s
術後定期回診追蹤 搭配長期藥物治療預防復發
: `6 q2 D1 C" s# H5.39.217.77:8898
& z: `8 G- Q! w4 E公仔箱論壇張基昌醫師提醒,面對高復發率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切勿輕忽,曾經接受過手術治療的患者,應依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追蹤,同時選擇副作用較低、可長期服用的藥物輔助治療,不僅延續手術治療效果,也才能預防復發。若是已復發的患者,在有生育需求的考量下,更須及早就醫檢查,並選擇最能避免傷害卵巢功能的治療方式,以利未來順利達成懷孕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