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萬二億美元是習誤判的代價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tvb now,tvbnow,bttvb. j& W; O- S( f1 b6 ?% g* b- c
公仔箱論壇# u/ w  P+ {  Q, n
習特會達成暫時停戰協議後,特朗普匆匆回國,習近平則留在南美,先在阿根廷進行官式訪問,再轉赴巴拿馬,都受到高規格接待,儼然是侵侵大敗而回,習則是大贏家。習近平如此風光,皆因大撒幣:與阿根廷簽下逾270億美元融資及貨幣互換額,在巴拿馬承諾投資150億美元。4 b6 n! j* k/ A3 A6 `; U( g

3 s% q* V9 p0 O: A% G/ ^5.39.217.77:8898要判斷習特會勝負,看兩國公佈略知一二。習特會後各自發表聲明,選擇性地公佈於己有利的內容。北京喉舌都說,中美同意停止相互加徵新關稅,並將加緊談判,爭取取消所有附加關稅。但具體內容欠奉,最重要的90日談判限期,以及破裂後即加關稅等條件隻字不提,也沒提及向美方作出甚麼承諾,新華社以「根據國內市場和人民的需要擴大進口」輕輕帶過將大量入口美國貨這個重大讓步條件。
+ Y* o$ q6 {) \$ `- e; R公仔箱論壇7 y3 ?  g% j% ^8 W  ~
相反,美國公佈的內容詳盡及具體得多。白宮指中國同意購買「非常大量」的農業、能源及工業產品等。美國財長姆欽透露,中國作出了購入1.2萬億美元美國貨品及服務的承諾,還會向美國公司開放市場、保護美國技術等。
( ^9 u8 ]2 n" v$ `
( M, w* ]; e2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僅從已知的協議內容看,今次美方大獲全勝。今年5月中美曾達成暫時休兵的協議,當時美方指中國答允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貨,而短短半年竟增加數倍,可見第一階段貿易戰對中國政經的衝擊是何等巨大,也解釋了中國傳媒不僅沒公開協議內容,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上載的白宮協議聲明也遭「河蟹」。
! j/ B9 w$ p9 n/ N* b$ w* L9 `/ t5 Y9 ?9 p$ X! ?0 R( q! I% E
貿易戰之初的3月份,劉鶴到訪華盛頓,美方提出的要求是中國採取具體措施,降低1,000億美元貿赤,相當於去年中國對美貿易盈餘的二成七,中國決策層及民族主義者對此嗤之以鼻,認定是特朗普開天殺價,那些御用文人還說,中國給了特朗普懸崖勒馬的機會,他會珍惜嗎?5月,中美談判達成第一次暫時停火協議時,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稱中國願意多購買「至少2,000億美元」美國貨,卻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否認,惹怒特朗普撕毀協議,貿易戰正式開啟。如今,這個金額飆升至1.2萬億美元了!公仔箱論壇. H) a0 e( i7 J" E3 I* n9 v* W

7 `2 U( o6 A9 H+ Q" e聽信讒言 挑戰美霸主地位
, u. @% D; \) z5 @公仔箱論壇為甚麼1,000億美元時不讓步,2,000億美元時也不讓步,非要到1.2萬億美元時才簽下城下之盟呢?因為他們一直在誤判(誤判自己、誤判美國及誤判特朗普),這就是誤判的代價。中國在國力、軟實力等仍跟美國存在巨大差距時,習聽信讒言,誤以為美國在金融海嘯後已沒落,於是透過南中國海問題、全力推動一帶一路等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好分掉其國際事務及國際秩序話語權;另方面,習近平走回頭路、拒絕和平演變的態度已非常明顯,迫使美國政商學界徹底拋棄對中共的幻想,發動這場足以撼動習近平權力基礎、重塑中美關係的貿易戰。! b( w2 l) B; T% q

( a3 I5 R( ]/ P7 F1 y5.39.217.77:8898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在這半年間惡化速度之快,令中南海諸公膽戰心驚,否則習又怎會突然叫停國進民退、民企退場的大潮呢?當下民企成了中國經濟救命草,才有中央突然下令銀行及地方政府全力扶持民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企業可獲退還上年度的五成失業保險費。若貿易戰打下去,中國經濟將糟糕到甚麼地步呢?這就是他們願意多購買萬二億美元美國貨以換取暫緩貿易戰的原因。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T& c7 s* ^
5.39.217.77:8898+ P: P" A9 ]5 X; V1 |$ B
美方提出的150多項條件中,能用錢解決的北京都可讓步,但涉及公有制、政治體制等,北京就很難也不可能退讓,否則會動搖中共政權,影響習的權力基礎。這90日,北京能作出甚麼改革和讓步呢?習近平的政治主張會突然改弦更張嗎?當然不會,但會讓人的心理好過一點,也是對中國經濟的心肺復蘇吧!
/ i% y; k% e) ?0 o, ]0 [: u
2 I" t! P0 y2 K& O  I3 Z潘小濤4 X( z- w& |' f3 n( @
資深傳媒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