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經過幾年努力,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與此同時,個別地區扶貧工作中依然存在數字脫貧、陽奉陰違等行為。日前,中央紀委公開曝光七起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案例。 % h" c; X( i/ H2 v! O
7 s9 x. W1 Q4 Q9 @. ]6 y/ a+ {5.39.217.77:8898 “我國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未來三年,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平均每年需要減貧1000萬人以上。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扶貧資金違紀違規使用等問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日前表示。
, H5 S g- d( L/ ?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 R3 W0 Y8 J! T4 e; s
為確保“真扶貧”“扶真貧”,我國近年來建立了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工作體系。全國組織80多萬名幹部逐村逐戶開展貧困識別,對近9000萬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各級累計派出幾百萬名幹部和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對擬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嚴格把關,保證脫貧退出真實。 5.39.217.77:8898" {1 E* ]) O8 g$ c
% q: } g( |% W& E- R) }# h
韓俊指出,當前,一些地方存在扶貧方式過於簡單化,為了趕進度、圖省事便送錢送物,有的地方乾脆讓貧困人口都吃低保,一兜了之,並且存在一些人當了貧困戶不願意脫貧的問題。
7 h8 d( G' ~1 W g* j$ f( m3 b5.39.217.77:88988 _! K2 Z* |6 a' S' y- B m) I- U6 E
據介紹,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國每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扶貧督導巡查。把“兩不愁、三保障”分解為相關指標做綜合判斷,多數村莊還要讓村民進行民主評議。全國範圍內建檔立卡,開展“回頭看”,現在每年都進行動態更新和調整。 公仔箱論壇7 }& Y& L" d% E$ l% E4 \
# E# T1 j' k( f' K, H( ?8 R 根據各地脫貧攻堅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近日公布。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建檔立卡工作,提高精准識別質量,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剔除不合條件的人口。抓緊完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台,實現戶籍、教育、健康、就業、社會保險、住房、銀行、農村低保、殘疾人等信息與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信息有效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