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發生率相當高的心臟疾病,發病時心臟會產生亂流、形成血塊,若血塊隨血液流到腦部就會中風,推估全台約有六十萬人罹患心房顫動,六十五歲以上民眾應提高警覺。tvb now,tvbnow,bttvb5 m( ] k% s/ L7 z7 ^
/ J* J% q" h& n) d1 ^$ e2 A2 l4 f. V公仔箱論壇台大醫院今天舉辦醫療成果發表記者會,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蔡佳醍表示,「心房顫動」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慢性心臟疾病,在台灣盛行率約二‧五%、約六十萬人有此疾病,年紀愈大、罹病風險愈高。
# c4 Y- C; ~, U; I P- I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 A- _1 v2 ?% m% ?, E t! O
統計發現,台灣七十五歲以上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心房顫動,每六名中風患者就有一人是因此病引起,但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經常等到中風以後才驚覺罹患心房顫動。2 x ?9 \$ s9 x4 }2 |# l
4 u7 b0 q4 D7 C1 I# @" j
心房顫動到底是什麼?蔡佳醍解釋,「心房」是心臟中主宰心跳的地方,當心房不規律震動,心跳就會變得又快又亂,血流在心臟裡會形成亂流,每當流經左心房的小房間「左心耳」時,血栓容易卡在裡面,就像灰塵卡在地板的凹洞裡一樣。
1 C0 U5 v# h9 E9 S公仔箱論壇
; T' D! P2 l+ c3 Q%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蔡佳醍說,一旦血塊掉落、隨血液流入大腦,就會導致腦中風,因此罹患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五倍以上。tvb now,tvbnow,bttvb" W \. Q" B/ J4 N
* C8 Y, ]9 J- Dtvb now,tvbnow,bttvb為了避免血塊形成,過去經常會讓患者服用抗凝血藥物,但凝血是身體重要功能,吃了抗凝血藥物以後若不慎撞到頭、割破皮膚,都容易血流不止,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也有三成患者因肝腎功能不佳、有出血病史無法用藥。公仔箱論壇$ p$ Z2 C0 Q& x5 j
8 t+ I1 S+ n, d9 C Z$ P7 s- M8 c
台大醫院二○一三年八月從國外引進「左心耳封堵」心導管技術,從大腿內側的股靜脈放入導管,把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就能形成一道屏障,避免血液流入左心耳、形成血塊,目前已有超過五十名病患接受這項手術。tvb now,tvbnow,bttvb0 ?# n+ O5 B* q$ b/ }; l6 y
公仔箱論壇1 g5 C5 A: f0 G6 y, C7 |; r W
蔡佳醍指出,左心耳封堵技術不僅可降低七成中風機會,也能減少抗凝血藥物帶來的腦出血、腸胃道出血的死亡風險,因此可連帶降低三成死亡率。" r9 o/ w$ O6 u3 L
5.39.217.77:8898+ x, W r, j1 H0 H$ [( H2 q) o4 `
蔡佳醍表示,六十五歲以上、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者都是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族群,若平時感到心臟「砰砰砰」亂跳,即便只是兩、三秒都應提高警覺,老人家也可能出現心悸、喘、胸悶等不適症狀,和心肌梗塞相當類似,呼籲儘快就醫治療。
5 t6 o9 Q6 g4 |" M8 |3 ~: N! W公仔箱論壇
" c" G1 J3 G7 u3 x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