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生病、生病,病確實是「生」出來的。為什麼會生病?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生氣,氣就是情緒!《內經》云:「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大可自己觀察一下,健康長壽的老人都有一共通點,就是有一張慈祥和諧的臉孔,相由心生,如果你在芝麻綠豆的事情上斤斤計較,每天生氣,長期下來面目可憎,有諸內必形諸外,試問你的五臟六腑能舒爽嗎?! f4 H8 t. ?7 i3 Y, a
3 L0 ^$ t6 ?3 a5.39.217.77:8898情志影響
- l. h$ U, ]- x+ P4 U. a/ K7 ?( R* y+ I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有一次在公開場合演講時,台下突然遞上來一張紙條,上面只寫着兩個字──「笨蛋」。邱吉爾知道台下有反對他的人等着看他出糗,於是便神色輕鬆地對大家說:「剛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寫信人只記得署名,忘了寫內容。」邱吉爾不但沒有發怒,反用幽默掌控了全場。人若生氣,傷了自己;人若大氣,皆大歡喜。
8 `! b0 C0 i5 P0 v; j8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2 \2 d! J5 _3 A$ h, H中醫的成病理論基礎有兩個,一是外因,二是內因。外因多由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襲體所致;內因是七情內傷所致。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其中怒、喜、思、憂、恐為五志,情志變化與五臟六腑有着密切的聯繫。「人有五臟生五氣」,心的情志為喜,肝的情志為怒,脾的情志為思,肺的情志為憂,腎的情志為恐。
; y1 y ?; u, X
) d" P5 u' n# c& ^! j: m喜傷心:正常情況下,喜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有益於恢復身體疲勞。但暴喜產生心火則損傷心氣,從而出現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癡呆等問題。
2 U" J/ j9 V {6 z' @5.39.217.77:8898
( T/ ^' W @# n- ?/ G# e$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怒傷肝:怒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情緒,怒則氣上,繼而肝陽上亢的表現,面紅耳赤、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容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肝氣鬱結,肝失疏泄,則胃氣犯胃,造成都巿人常見的胃病。! I- L( o2 m# D: T# Y' S: w
tvb now,tvbnow,bttvb4 W. y$ b T A8 l4 {
思傷脾:思則氣結,思慮過度影響大腦,使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慾不振、訥呆食少、形容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鬱悶不舒等。
# ~: c" a2 f: I2 X9 ]5.39.217.77:8898' e9 e; c! J9 m. i; M( }
憂傷肺:人在極度憂傷時可傷及肺,肺氣虛弱可出現咳嗽、氣短、音啞及呼吸頻率改變。
" e% O" k B8 Z; c6 z* E7 O, q/ I! Z
恐傷腎:驚恐可干擾神經系統,出現耳鳴、耳聾、頭眩、陽痿、尿頻等問題。
2 Q% i1 _" R5 m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2 u8 \7 t6 S6 W4 F6 a4 i
中庸之道5.39.217.77:8898$ N6 L0 ^, X; t( N, U
5.39.217.77:88983 @- H7 x+ N x; }5 n9 R# e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被圍困於陳國和蔡國之間,7天沒生火煮食,臉色疲憊,卻還在屋裏彈琴。子路和子貢談論說:「先生兩次被迫離開魯國,衞國禁絕他再進城,在宋國連他曾講學休息過的大樹都要被砍伐,在商、周不得志,如今於陳、蔡之地又遭到圍困,欲殺害先生的人沒罪,淩辱先生的人沒被禁止。先生仍彈琴唱歌,不曾間斷,君子有如此不知恥辱的嗎?」孔子推開琴感慨地說,君子明道稱為通,不明道稱為窮,懷抱仁義之道而遭逢亂世禍患,這怎算是窮困呢?在厄不窮,嚴寒到來,霜雪降下,才能知道松柏的茂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j: T+ n, W% ^( a* T X
4 o9 R( H+ `: R+ j/ L6 {調和七情:保持樂觀視野,法國作家維多克雨果說過,比大海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胸襟,培養性情以調和七情。
" w, X7 _: q4 n" z' K
1 Q G. l3 I9 p5.39.217.77:8898精神內守:思緒保持在一種少思、少欲的狀態,每當陷入凌亂的時候,可閉目定思,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找回自己的重心。# b! _) v1 N9 e$ _8 S. N) d
3 e. r9 p8 ?* E! {
聖賢對困境仍能從容不迫,我們又怎能作繭自縛,將自己困在情緒之中呢?「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之。」真氣內持,自然邪不勝正。「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最好的養生方式就是中庸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