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9日清晨,朝鮮再次發射導彈。但這次導彈發射後隨即發生爆炸,最後以失敗告終。這本來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日本卻引發了過度反應,不僅東京地鐵公司(東京Metro,由日本政府和東京都政府共同投資管理)的9條線路地鐵同時停運10分鐘,部分私營鐵路公司在東京的線路也出現了同樣情況,包括在日本海沿岸運行的新幹線也採取了相同措施。這樣的反應在日本顯然是前所未有的,當然也引發了乘客和全社會的巨大反響。幸虧當天是周六,所以受到影響的乘客不是很多,僅為1.3萬人次。
9 E) B& S8 n; Q# Btvb now,tvbnow,bttvb
( e1 }& `+ Y: g* Y7 Y* L: n% q5.39.217.77:8898 更詭異的是,採取這一措施是在導彈發射半小時後,此時導彈發射早已失敗,卻還要採取這一措施。此舉的合理性何在?即便發射成功,導彈7分鐘就可抵達日本,半小時後採取應對措施也純屬“馬後炮”,這是在舉行“防空演習”?
, |& y! F0 c2 w& Y2 [+ |) e& d5.39.217.77:8898
: z/ l) j7 t3 {, {' W6 t0 X( E. z5.39.217.77:8898 二戰結束以後,日本就再也沒有遭受過任何形式的外來攻擊,如今居然因朝鮮發射導彈就停運了東京的地鐵,這無疑使大量東京市民深感詫異。這一反應是否必要,是否反應過度?雖然也有個別支持這一做法的意見,但大量市民的反應仍然是覺得小題大做了,純屬自欺欺人,是安倍在刻意煽動“朝鮮威脅論”。如果朝鮮發射導彈確實是對准日本的,那首當其衝的目標無疑是駐日美軍基地,而不可能是日本的民用目標,因為這麼做根本達不到朝鮮的戰略目的。
; f+ u( M4 |7 t( [* b7 g' _7 h4 X5.39.217.77:88985.39.217.77:8898, \# r* E/ d" E4 ~( }" \/ T6 s# J( ~
再退一步說,即便朝鮮真要襲擊日本的民用目標,也不可能是地鐵。如果真想防患於未然,日本政府就首先應該讓核電站停運,因為一旦核電站遭到襲擊,其影響面要大得多。襲擊地鐵太缺乏合理性。且不說地鐵的線路大多為地下,就算是一小部分區間在地面運行,由於地鐵處於運行過程中,用導彈來打擊這樣的活動目標,朝鮮的導彈技術是否已具備這樣的能力也大可存疑。 , Y, r" {. G& V& w
. k7 l# K5 h2 M& q+ ~
東京地鐵公司此前就已做出決定,一旦NHK電視台發出朝鮮發射導彈的消息,將立即停運,停運時間為10分鐘,以便確認是否受到影響。對於此前的停運舉措,該公司負責人在為此舉行的記者會上的解釋是:即便並未直接受到影響,但一旦導彈落入東京市區,地鐵列車也會遭受到其衝擊波,停運可以降低風險系數。但這一牽強附會的說法顯然是難以服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