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社區有風險

有一種病菌,常見於人類皮膚表面或黏膜內,一直伺機而動,如果皮膚有破損或者免疫力下降,便可出現感染。一般症狀為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如膿瘡和傷口感染等,感染位置會出現紅、腫、痛、發熱或流膿,嚴重者可致敗血病、死性肺炎,有可能因而死亡。這種病菌叫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簡稱MRSA),市民常從新聞得知在醫院爆發,卻忽略社區同樣有這種惡菌,隨時挑戰市民的健康,而低免疫力人士的威脅最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 A* f/ N- T' I3 y  t5 b4 j7 {7 h
公仔箱論壇$ v8 p8 U" b+ V) m6 p
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是一種致病性高、極具殺傷力的惡菌,因其在顯微鏡下的形狀,類似一串串葡萄而得名。MRSA的可怕之處,是病菌不僅適應力強,能於不同地方生存,更會不斷變種以對抗多種抗生素,易於令人感染。近年,在醫院環境下感染MRSA的個案不斷上升,情況令人擔心。為防病菌在醫院爆發失控,醫院管理局及衞生防護中心一直密切監察MRSA在院內的感染數據,以作為公立醫院病人的安全指標。公仔箱論壇" t  z; u: z0 O' J/ x" |' ]

3 V) Y; U5 V: K2 i  q6 X2 B公仔箱論壇免疫力弱極易中招
4 F. X  ?8 t7 S) K% O4 N5.39.217.77:8898
5 z9 ?! U- |. Q5.39.217.77:8898自沙士一役後,港人的衞生意識及警覺性已有明顯提升,惟對MRSA的認知仍有待提高,普遍認為此病只於醫院出現,忽略了社區感染的風險。原來近年在社區內感染MRSA的病例數目亦愈來愈多,而這種源自社區的MRSA(CA-MRSA)有別於醫院型MRSA(HA-MRSA),CA-MRSA的菌株對病者身體都有強大的破壞力,同時亦對常用的盤尼西林類或乙內酰胺(β-lactum)類抗生素有抗藥性。公仔箱論壇9 }% y9 M) D- s
公仔箱論壇2 T# q+ {% s" i7 _: g
醫院型MRSA經常乘虛入侵有傷口、插有喉管或免疫力弱的病人。金黃葡萄球菌經常存活於正常人類的身體,尤其是鼻黏膜及濕潤的皮膚上。而MRSA患者及帶菌者亦可以是你、我或任何人士。免疫力較低的人士,特別是糖尿病及濕疹患者,因皮膚較多皺褶、易藏細菌,更易受到感染。曾經有個案是,本身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某日忽見腿部出現膿瘡,初時病人與家屬不以為意,後來膿瘡愈來愈大,只好尋求家庭醫生協助,後經轉介至傳染病科醫生,才發現已感染社區型MRSA,接受特別抗生素治療後才避過折肢命運。# N; x9 P. k" |/ T8 w" x7 Y

1 {- ^5 Z& {0 j! k順帶一提,即使沒有抗藥性,其實金黃葡萄球菌本身的破壞力也可以很大。如果控制不足,一樣有很嚴重的後果。例如,有一種金黃葡萄球菌皮膚燙傷症候群(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可以在免疫系統脆弱的嬰幼兒身上發病,病嬰全身會突然出現燒傷一樣的水泡,在醫院環境內可以一下子有多位嬰兒出現類似情況,正是由於金黃葡萄球菌釋放毒素所引致。3 A: Y& b4 C. d0 C7 N. u8 Q# {
, H9 Z: X0 n; j2 v% F% ~
抗生素非萬能
7 [, v4 d4 f: |1 N$ Y5.39.217.77:88985.39.217.77:8898" F" J& d, B0 l
起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盤尼西林(Penicillin)對治療金黃葡萄球菌相當有效,惟很快已出現抗藥性,故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苯唑西林(Oxacillin)、氯沙西林(Cloxacillin)和甲氧西林(Methicillin)便開始應用於金黃葡萄球菌,但因過去還沒有小心使用抗生素的觀念,MRSA因而出現及在醫院內擴散。
0 O* W. E7 |+ M2 E3 T/ Y公仔箱論壇  t# D7 g$ w9 e& s  @* `  w
現在由於醫院型MRSA易於醫院散播,故院方會嚴陣以待,患者須入住隔離病房,而醫護人員在接觸病人時,亦會因應需要而穿上保護衣物及手套,並且注意手部衞生,避免帶走細菌,傳染其他病人。現在醫護人員普遍已有非常高的防感染意識,十分注意洗手七步驟及潔手五時刻等指引。一旦確診,便會採用萬古黴素(Vancomycin)作標準用藥,惟因具一定副作用,包括會影響腎臟、引起敏感、血小板降低等,亦可能傷害血管,故也會採用其他重要藥物包括利奈唑胺(Linezolid)、達托黴素(Daptomycin)及頭孢洛林(Ceftaroline)等等,但使用上仍須非常小心,避免出現新的抗藥性。
. @; E8 d4 t& {& _) C+ k! n* Z* }9 P) E  G7 [. A5 k
治療惡菌須快夾準) |" m; ]8 z( C0 J* A4 g
5.39.217.77:8898  h) I/ e& D$ `. ?3 p; O) K8 _: G& `
除藥物治療外,患者亦需使用特製的抗菌洗潔液,以清洗及消毒皮膚。社區型MRSA雖較易找出源頭針對及控制擴散,惟巿民仍要保持警覺性,如出現感染,數天後情況依然未有改善,便要立即尋求家庭醫生協助,以決定是否需進一步化驗及呈報。另因病菌殺傷力既急且強,確診後須盡快及準確地用藥,以免出現抗藥性,否則不單治療失效,更有性命之虞。公仔箱論壇, \! R5 y, Q: v, b( X( l5 }! Z+ e
公仔箱論壇# @' G7 O: `0 ~# O6 c5 k/ q. S
要預防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出現,首重保持個人衞生,接觸不潔物後立即洗手。如皮膚出現膿瘡或傷口時,更須維持清潔,以膠布或紗布完整覆蓋相關位置,避免出現感染。適時注射如流感疫苗等疫苗,身處人群時尤要注重衞生,以降低感染機會。現在香港或一些大都會的市民,在身處人多擠迫的環境時,如巴士、鐵路、遊樂場等應加強注意衞生,以降低感染機會。 5.39.217.77:88981 r( u  K) G  \8 Z
% _; s: x9 x9 k6 q+ U: d
保持高度衞生更易生病?( e8 B# h1 _- W$ Z5 ^, a" H, \5 D

! L+ O! R& r  |* p8 y; \* f& I( [tvb now,tvbnow,bttvb很多市民認為,若然經常處於高度衞生的環境,平日雖甚少患病,唯一旦接觸到細菌便較易受到感染,其實這個論調並不完全正確。若身體狀況良好,即使接觸細菌亦未必受感染;然而,若是向來少接觸外界環境及細菌,或可減少患病風險,但接觸病菌後受感染而生病的機會反而因沒有抗疫力而較高。因此,若兒童自幼於極端衞生的環境下長大,不曾接受任何細菌挑戰,便無法建立起自身的免疫力,要是接觸病菌或人群就很易生病。故家長應該教導孩子保持適度的個人衞生便已足夠,以免過猶不及。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