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飲食愈趨西化,腸癌早前一度超越本港多年頭號癌症——肺癌,成為本港最常見癌症。雖然,最新統計仍是以肺癌居首,但醫學界估計,腸癌個案必然有增無減。為此,醫學界近年一直致力研究如何提升腸癌患者的存活率,屢屢有所突破,不但治療成效提升,藥物副作用也大減,對年長患者而言,裨益特別大。! s( H0 [' G4 v( M. g+ R
5.39.217.77:88984 @; Q& R2 U a4 O5 Q
腸癌患者大多是50歲或以上,隨着年齡增長,發病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因此不少患者均是長者。過去30年間,本港腸癌發病率愈來愈高,醫學界相信,此現象與港人多肉少菜的飲食習慣有關。腸臟長期受動物性脂肪影響,會產生瘜肉,並慢慢演變成腸癌。此外,約3%腸癌患者帶有遺傳基因,會患上非瘜肉性腸癌。% k& x: f+ y& U5 P5 _* n$ I; M
+ D, y* [ X!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一般而言,患者會出現大便有血、大便習慣或形狀改變、便秘、肚瀉等症狀。若有懷疑可接受腸鏡檢查,醫生透過影像作初步診斷,並抽取組織化驗以作確診。一旦確診患上腸癌,醫生會即時為患者制訂治療方案。針對早期及中期腸癌,醫生會以根治為目標,先安排患者接受手術切除腫瘤,成功率可高達八至九成。踏入第4期的個案,由於腫瘤已經擴散,患者無法接受手術,只能以藥物進行治療。
. H9 `% L. d4 l% h& B/ h5 F2 Q. ~$ S公仔箱論壇
6 {% ]) M V2 F! u# E* _9 Y3 }提到藥物治療,治療腸癌的藥物近年大有進步。近10年間,醫學界開始採用兩類標靶藥物,一種可針對腸癌細胞的生長,另一種則針對腫瘤血管的生長。以針對腸癌細胞生長的標靶藥物為例,若患者接受過腫瘤RAS基因測試而呈陰性的話,便可與化療同時使用。研究發現,晚期患者若曾使用過多種藥物治療,生存期可長達近3年,比起10年前足足增加3倍,成績十分理想。另外,研究發現,即使病情已進入第4期,若擴散只局限在單一器官,患者仍可嘗試透過接受標靶治療及化療,將腫瘤縮小至可切割的體積,再接受外科切除手術。換句話,4期腸癌患者也有根治的希望。
1 N$ ]2 m8 r8 w7 h4 W公仔箱論壇
, L4 y. u# l9 |# C- a過往化療藥物毒性較高,副作用較多,如脫髮、嘔吐、血小板下降而令患者容易受感染等,年長患者尤其抗拒。幸而近年標靶藥物及新一代化療出現,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之餘,副作用也不多,對患者而言是一個喜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