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研究指出,吃下同樣熱量的食物,對不同體質的人,產生不同的影響。有些人吃下熱量不高的食物或蔬果,血糖照樣飆高,且易發胖。
& s) v' q+ {' z+ |! m0 D4 d4 v
3 F" \$ N; {$ R& J8 n7 L* q( f5 I研究人員發現,一名中年婦人每次吃番茄後,雖然吃下的熱量不高,但血糖卻大幅升高。番茄常被視為較健康的食物,很多醫師還會推薦肥胖患者多吃番茄。
8 i! w1 V5 R' m
- i, M% t, f/ _魏茲曼科學院艾蘭西格博士調查百名受試者,發現即使吃下同樣熱量的食物,是否容易被轉化為脂肪囤積,或造成血糖升高,其實因人而異。公仔箱論壇8 V7 G& w1 G' L* y9 _, |% q% B
) `# u( S$ O, U* z- b5.39.217.77:8898理想的減重主要是消耗體內貯存的脂肪,且使蛋白質損失降至最低。透過節食減掉體重,剛開始速度快,但不一定能減掉多餘脂肪,避免減掉太多肌肉組織才是重點。通常減肥飲食開始主要是肝醣組織和骨骼肌肉組織消耗,因此體重下降明顯,數日後下降減緩。
, l3 H- _8 |' K5 h) V公仔箱論壇
8 F, k2 n' F% y) {( o- E5.39.217.77:8898醫師表示,在超重及肥胖的胰島素阻抗性病人中,適度減輕體重能有效減輕胰島素阻抗性。對於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病人,則需要監測其血脂、腎功能及蛋白質攝取。
( ~& @1 v+ x: H0 g; |8 u5.39.217.77:8898
( N$ z9 f5 d, h' ytvb now,tvbnow,bttvb體內糖份代謝較差,應減少糖份食物如甜點、飲料、糖果、巧克力的攝取,此外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運動,活動身體,增強體力,對於控制體重,避免過重有助益,避免肥胖引發的併發症。對於想要減重的人,醫師並建議肥胖者吃六分飽,規律量體重,注意體重變化。公仔箱論壇1 u) N7 p' Y u$ z) Q8 B+ l/ E6 N
" u0 { G5 g* X$ B當身體越來越肥胖,體內脂肪就會想辦法阻撓減重計畫,導致減重更困難。國外最新研究發現,身體越胖,越會產生一種蛋白質,抑制身體燃燒脂肪。研究人員認為,研究成果或可幫助研發新藥、療程,以治療肥胖、其他代謝性疾病。
* c! Q1 u# ]0 t1 e# S% j5 v7 g5.39.217.77:8898
; z! E& ?6 Z$ u) S; ^5.39.217.77:8898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0 T0 c6 k* a' n8 v3 [
5.39.217.77:88988 K3 W$ a x) u, B
多數脂肪用來儲存身體多餘能量,當身體需要時,脂肪就會釋放這些能量。不過像棕色脂肪功能就不太一樣,主要是幫助產生熱能,讓身體保持溫暖。
. A5 t w. B9 k5.39.217.77:8898
0 l1 H/ G4 @+ `! T3 b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東邦大學研究團隊發現,體內有種稱為「sLR11」的蛋白,會抑制脂肪細胞產生熱能。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d0 k7 z/ F& V) `0 [' G
公仔箱論壇9 Q" M, b' E" m5 u5 a( y3 j. q
一個人若原本採低卡飲食,之後增加熱量攝取,新陳代謝率就會稍微增加,研究人員運用老鼠實驗發現,當老鼠缺乏「sLR11」,燃燒熱量速度就會加快。研究人員檢視人體體內的「sLR11」濃度,結果發現,血液中的「sLR11」蛋白濃度越高,整體脂肪量就越多。此外,研究也發現,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術後體重下降幅度與「sLR11」減少呈正比,這代表「sLR11」是脂肪細胞所產生。
8 R, Z& k2 I2 Xtvb now,tvbnow,bttvb
6 M- w' V, v+ B3 |( o6 _研究人員指出,從研究結果來看,當吃過大餐,或氣溫在短時間大幅下滑,「sLR11」會阻止身體燃燒太多脂肪,如此脂肪組織長時間下來就能更有效率儲存能量。% @* @8 H& ^& L/ S7 v
tvb now,tvbnow,bttvb7 s# m" H% y2 | P3 o) t
研究作者安德魯‧威特表示,研究結果或可解釋為什麼體重過重、肥胖的人減重特別困難。研究顯示,體內脂肪會透過分子作用抑制脂肪燃燒,讓減重效果大打折扣。
i- D9 U0 R) h5 }: W0 w$ ^$ V公仔箱論壇% C5 N- p( }2 Q
# v, U( T" T8 L, s( V3 h公仔箱論壇7 C( X1 V1 |; @& P! @8 ~
! d' `$ F+ k d) O: n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 j' R1 g) A3 R3 y: p
台灣新生報 |